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徽州歙县人,字虞卿,号古学。年四十始教谕乡校,调饶州路鄱江书院山长,转嘉兴路崇德州学校教授,以嘉兴主簿致仕。卒年七十七。有《鸣球集》、《忠孝集》、《稽古论》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1388 【介绍】: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元诗选
逢字原吉,江阴人。弱冠有文名,至正中,尝作《河清颂》,行台及宪司交荐之,皆以疾辞。世居江上之黄山,自号席帽山人。避地无锡梁鸿山,未几迁松之青龙江,名所寓曰「梧溪精舍」,自号「梧溪子」。盖以大母徐尝手植双梧于故里之横江,志不忘也。又徙上海之乌泾,筑草堂以居,曰「最閒园」,自号「最閒园丁」。明初,以文学录用。其子通事令掖,以父老泣请,命罢之。年七十卒,洪武戊辰岁也。有《梧溪诗集》七卷,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之前编。谓原吉当张氏据吴,大府交辟,坚卧不就。而又称其为张氏画策,使降元以拒台。此何说也?张士德之败在丁酉三月,其时张氏尚未降元也。而谓其于楚公之亡有馀恫焉,未知其为元乎?抑为张氏也?原吉一老布衣,沐浴于维新之化者二十年,其子已通仕籍矣。而谓其故国旧君之思,至于此极,西山之饿,洛邑之顽,未知其又何所处也!牧斋好为曲说,至引谢皋羽、犁眉公为喻,抑何其不相类乎!然原吉之诗,志在乎元,则成其为元而已矣。故附于遗民之例而录之。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原吉,称席帽山人,江阴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吉,江阴人。自号席帽山人有浯溪诗集七卷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谦斋,陈州人,仕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林大同(一三三四—一四一零),字逢吉,祖籍福建长乐,曾祖迁居常熟。明洪武中授开封训导,后罢官。幼孤力学,抄读经史不闲寒暑。有《易原奥义》、《范轩集》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五
大同字逢吉,常熟人。洪武中为开封训导。有文集九卷。
俞逢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彦草。洪武初选为燕王府伴读,燕王起兵,泣谏君父两不可负,死之。
余逢辰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9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彦章。有学行,以荐授燕王府伴读,得燕王信任。闻靖难异谋,力谏不可。建文元年燕王起兵,复泣谏,言君父两不可负。被杀。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八
逢吉,字以贞,崇德人。洪武初为中书掾,授宁津知县,有异政。擢湖广佥事,坐事谪屯关中,移戍山丹。著童子习、牧民心鉴二书。再起陜西佥事,入为大理丞,同修国史。寻命视苏、湖水利及畿内屯田,单骑巡行,寒暑不倦。所建议皆军国大计。建文庚辰,同董伦、高巽志考试天下贡士,年八十卒。所著诗文集,虞集为序。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三
逢吉字以贞,崇德人。洪武中官大理寺丞。
乐时逢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乐时逢,江西临川人。永乐四年(1406年)丙戌科进士。后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编撰永乐大典。
陶仕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陶仕宗(1383年—?),字逢原,广西梧州府郁林州南厢第一图人。进士出身。广西乡试第五名。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第六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三十一名。
郑夏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郑夏(14世纪—15世纪),字逢时,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郑夏是永乐十五年(1417年)举人,十九年(1421年)成进士,宣德六年(1431年)获授行在江西道监察御史,曾联同给事中蔡锡弹劾边境守将纪律不严、士兵逃窜,又和孙纯弹劾另一名监察御史胡正收受贿赂,因病告归,不接受馈赠,家家中一贫如洗也不介意,其后朝廷徵召他回朝,他却以母亲年老婉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浑源州人,字余庆。正统间举人,授延长知县,擢御史。所至以风力称,累迁陕西布政使。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九三
卢皞,字逢尧。东莞人。宽子。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年)举人,官广西庆远府教授。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62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逢原。正统七年进士。授编修。景泰间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入阁预机务,与李贤、彭时相得甚欢。贤处事果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进翰林学士,遭母丧,归葬,以哀毁卒。谥文懿。有《介轩集》。
槜李诗系·卷九
原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人。正统六年解元,明年成进士,以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中,为侍读学士兼中允。天顺元年,改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读,入内阁,寻升大学士。时曹、石怙宠用事,岳正暨原列上曹石罪状,留中不报。曹、石恐,谋摘承天门灾诏中语,为阁臣讪谤。上怒,召对近臣,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谨厚,乃左右正,何也?正既去,原得留,与李贤同相。李贤通达,见事立断。原守正谨恪,济以持重。以母忧去,卒于家。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端外和,不苟取予。性俭约,身无纨绮,箧中惟赐衣数袭,每分禄以赡宗姻,平居无疾言遽色。杨文懿诔及刘文安挽,词,皆实录也。尝著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审。书成,须发尽白,曰:使我进二阶,不若稽古获一事。外有诗文集十二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赐进士第二,除翰林编修历学士赠礼部右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原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第二人及第,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卒赠礼部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十二卷。
维基
吕原(1418年—1462年),字逢原,浙江秀水人。吕原父兄为教谕、训导,自小家贫,父兄过世时,没法回乡归葬,只能葬在景州暂时居地的附近,吕原时常到父兄坟墓恸哭。后来,奉母南归,家里更加贫困。知府黄懋欣赏吕原的文笔,补其为诸生,遣入学,正统六年(1441年)举辛酉科乡试第一。正统七年(1442年),联捷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正统十二年(1447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那时于谦讲《国风》、吕原讲《尧典》。后任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次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吕原。后来,李贤恢复官位入阁,吕原为次辅。不久,彭时也入内阁,三人相得甚欢。为天顺期间,重要的三个阁老,李贤通达,遇事立断。吕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彭时善谋。后吕原进翰林院学士。天顺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吕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潘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潘隆(1436年—?),字逢吉,直隶大同中屯卫人,军籍。进士出身。早年出身国子生,顺天府乡试第十八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五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