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王令(字 钟美、逢原 )
李逢(字 承之 )
郭逢原(字 公域 )
李昭逢
汲逢
曾孝序(字 逢原 威悯 )
张逢
慕容彦逢(字 淑遇、叔遇 文友 )
释德逢(别称 黄龙逢 德逢 )
古革(字 仲通、逢时 )
钱景逢
孙逢
慕容□逢
刘镃(字 逢时 )
其它辞典(续上)
燕达(字 逢辰 毅敏 )王令(字 钟美、逢原 )
李逢(字 承之 )
郭逢原(字 公域 )
李昭逢
汲逢
曾孝序(字 逢原 威悯 )
张逢
慕容彦逢(字 淑遇、叔遇 文友 )
释德逢(别称 黄龙逢 德逢 )
古革(字 仲通、逢时 )
钱景逢
孙逢
慕容□逢
刘镃(字 逢时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0—1088 【介绍】: 宋开封人,字逢辰。善骑射,以材武隶亲卫。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率五百人御西夏三万骑,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深入敌境,皆以胜归。历秦凤副总管、忠州刺史。从郭逵击交趾,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建战功。哲宗立,为殿前都指挥使。卒谥毅敏。全宋文·卷一六六○
燕达(一○三○——一○八八),字逢辰,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善骑射,以村武入禁军。熙宁初,自延州巡检以战功擢鄜延都监,与夏人九战皆胜。累迁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八年,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屡破敌众。元丰中,历马军都虞候、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副都指挥使、都指挥使,拜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徙节武信军。元祐三年卒,年五十九,谥毅敏。达喜读书,用兵主「以爱为先」。见《东都事略》卷八四,《宋史》卷三四九《燕达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59 【介绍】: 宋大名元城人,长于广陵。初字钟美,改字逢原。少孤贫,未尝从师,辞章已雄伟老成。王安石推重其人品文章,为之延誉,并以夫人之妹妻之。诗学韩愈、孟郊,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有《广陵集》。全宋诗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为第十九卷。全宋文·卷一七四一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初字钟美,改逢原。原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后随叔祖王乙徙广陵(今江苏扬州)。幼孤勤学,年稍长,倜傥不羁,绝意仕进。贫无以自存,乃教授生徒于天长县。至和初王安石道淮南赴京,令贽诗往见。安石得之大喜,以其夫人之从妹吴氏妻之。徙高邮,太守邵必延请主州学。既而迁润州,复迁常州。苦足疾,嘉祐四年卒,年二十八。令之文骨力苍劲,识度高远,为时人所称道。著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解》、文集二十卷。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刘发《广陵先生传》(俱载《广陵先生文集》附录),《东都事略》卷一一五,《直斋书录解题》卷三、一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逢(?~一○七五),字承之,唐安(今四川崇庆县东南)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陵州仁寿县尉、归州司理参军,知绵谷、遂宁、丹棱等县。神宗熙宁八年卒,年四十馀。事见《净德集》卷二五《著作佐郎李府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七
郭逢原(一○四○——一○九九),字公域,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历成纪县簿、缙云尉、大理寺丞、知寿安县。以朝散郎除镇戎军通判。元符二年卒,年六十。见黄裳《演山集》卷三三《郭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九年(1076)任判登闻院。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十年(1077)任秦凤等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27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逢原。以荫补将作监簿。累官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论事忤宰相蔡京,被贬斥。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两知潭州,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缮城训兵,金人不敢犯。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青州民诣南都乞留。后为部将王定所害。谥威悯。全宋文·卷二五九三
曾孝序(一○四九——一一二七),字逢原,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海安盐仓。建中靖国初为朝散郎、守尚书都官郎中。崇宁中除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知庆州。论事忤蔡京,削籍窜岭表,移永州。大观三年蔡京罢相,复为集贤殿修撰、知江宁府,改潭州。政和三年,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宣和初知青州,改睦州。靖康二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高宗即位,迁徽猷阁学士,留青州以禦金人。建炎元年十二月,为部将王定所害,年七十九,谥威悯。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六、一一,《宋史》卷二四及卷四五三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圣四年(1097)任雷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7—1117 【介绍】: 宋常州宜兴人,字淑遇,一作叔遇。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复中绍圣二年弘词科。累迁太学博士。徽宗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三迁至左司谏,又擢中书舍人、尚书兵部侍郎,颇受知徽宗。为蔡京排挤,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召还,官至刑部尚书。性嗜学,博通经史诸子,词章雅丽简古,挥笔立就,一时典册,多出其手。卒谥文友。有《摛文堂集》。全宋诗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宋刘兴祖《摛文堂集序》),宜兴(今属江苏)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调池州铜陵簿,知鄂州崇阳。绍圣二年(一○九五)中宏词科(《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四),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教授。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太学博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除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大观元年(一一○七),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侍郎,改吏部,进兼侍读,出知汝州。四年,加集贤殿修撰(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二五)。政和元年(一一一一),召兼侍讲并议礼局,预修《政和五礼新仪》。六年,除给事中(同上书职官七之二五)。七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年五十一。宣和二年(一一二○)谥文友。有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及内外制、奏议等,已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摛文堂集》十五卷。事见宋蒋瑎撰《慕容彦逢墓志铭》(《摛文堂集附录》)。 慕容彦逢诗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摛文堂集》为底本,参校清光绪二十三年武进盛氏刊文澜阁《四库全书》本(简称盛本)等。另据《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二二
慕容彦逢(一○六七——一一一七),字叔遇,宜兴(今江苏宜兴)人。登元祐三年进士第,调池州铜陵主簿。绍圣初,复中宏词科,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州学教授。元符元年,擢国子监主簿,迁太学博士。崇宁初,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监察御史、左正言、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大观元年,权翰林学士,除尚书兵部、吏部侍郎。尝忤执政,出知汝州。政和元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讲并议礼局。二年冬,擢刑部尚书。政和七年五月,因疾去官,以通奉大夫、刑部尚书致仕。是月卒,年五十一,谥文友。彦逢受知徽宗,列禁近者十馀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所著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今存《摛文堂集》十五卷。见《摛文堂集》附录《慕容彦逢墓志铭》。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
禅师名德逢。豫章靖安胡氏子。生而庵眉颖异。不为童戏。不肯混俗。去依上篮晋禅师。十七得度。受满分戒。晋名重当世。学兼内外。师奉巾匜。颇领其要。辞之泐潭。见乾禅师。参扣久之。游吴中历讲肆。博贯诸部。宿师争下之。尝窃叹曰。出家当究竟死生大事。奚空言之滞哉。时灵源禅师出世龙舒。名压丛林。趋往依之。师恃慧辩。与之争锋。不少下。灵源曰。禅止于口吻邪。师默而负堕。痛自韬晦。久之发明己见。于是不动神色。而鲲化鹏博。盖天匝地。灵源深可之。英声藉藉。著丛林间。及灵源迁席黄龙。师侍行。因与死心禅师激昂游戏。死心称之。以为类己。其后楷禅师弘法东都天宁。适师至。命居第一座。分席接衲。未几楷得罪投临淄。临淄守虚天宁以致师。楷亦以偈招之。略曰。勿谓皇都留便住。也应飞锡向东来。将命者至。师宵遁南归。庵新吴山中。政和初。出世云岩。唱灵源之道。宗风盛行。六年有旨。移馀杭中天竺。以疾固辞。宣和初。江西帅徐任道请居天宁。阅三年。尚书胡少汲迁任黄龙。时黄龙自老南晦堂灵源死心三世授道。天下目为法窟。师以曾孙继席。丛林至今称之。以为能世其家者。僧问。人天普集。龙象交参。学人上来请师说法。师曰。枯木无横枝。鸟来难措足。进云。一音才剖人皆委。五湖衲子尽沾恩。师云。一句截流。万机𥨊削。进云。锦上添花即不问。毛吞巨海事如何。师云。阇黎在里许。进云。信手拈来总是禅。铁牛路破赵州关。师云。且缓缓。进云。古德道。二破不成一。一法镇长存。如何二破不成一。师云。逢上座到这里却不知。进云。如何一法镇长存。师云。三世诸佛舌上生草。进云。承闻和尚亲见灵源。是否。师云。谁向你道。进云。且道灵源鼻孔重多少。师云。也知你摸索不着。进云。六六三十六。碧眼胡僧数不足。便礼拜。师云。何不早恁么。法轮实禅师圆寂。师上堂曰。缅想当年皖水滨。师门同叩几经春。分灯各副全提令。荷众俱为第一人。宝月俄惊收慧焰。昙花何处现迷津。遥知白塔藏云际。千古遗踪孰与邻。大众。起灭全身。去来何有。切忌情中作解。须知净地无尘。诸人还识法轮禅师么。竖起拂子云。八字眉分新月样。霜髯白发健精神。实盖南昌人。于灵源之道。最先悟入。生平苦节力道。丛林以头陀名之。六年有诏。移东都报恩。皇叔祖(仲荣)奏赐命服通照师名。晴康建元。乞身南归。枢密郭公三益帅长沙。请居开福。久之得风痹病。益厌纷华。迁小庐山。时兵戈䆮扰。师瑟缩以病卧。建炎四年十月己卯。力疾说偈辞众。嘱以火馀。藏本山之海仓塔。言讫而逝。春秋五十有八。臈四十有一。师严重有威。以弘法为己任。所至丛林勃兴。临事刚决。不少假。虽常所疑密者。亦敬惮之。深达教乘。而提纲训徒。未尝及经论一字。特以孤峻门庭。期学者悟彻而后已。初在黄龙。入死心室。灵源以诸子优劣为问。死心曰。前逢后才。才即佛心。晚乃震耀。师则早负英望。灵源实倚之。兴黄龙宗旨。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元年(1107)官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R10月移江东提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徽宗大观四年进士。累官太学博士。金人册立张邦昌,逢坚卧不起,发疾而卒。
人物简介
简介
大观四年(1110)任汝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