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李逢时(1829~1876),字泰阶,台湾宜兰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科拔贡,同治元年(1862)应台湾道兼学政孔昭慈之聘为幕宾。同治四年(1865)李逢时因三姓械斗事件受牵累,避乱大湖庄,此后他仕途不顺,恐怕与此事有关。李氏诗中多咏兰阳当地风光兼及史事者,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所述地方史事可补史书之不足。  李逢时诗集目前仅见《李拔元遗稿》抄本传世,由北台文人李硕卿授与门生李建兴,复于1956年赠与宜兰文献会。其后文献会裁撤,该抄本下落不明,目前所见者乃陈长城藏本。陈氏谓此为「光绪年间基隆大儒保粹书斋主人李硕卿为之抄存,民国初年李氏门人省议员李建兴再为抄存」,可见此抄本乃辗转传抄而来,有毛笔与硬笔书写,字迹错杂,错误不少。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谓李逢时有《观澜草堂诗稿》,与今所见似非同一版本〖编者按:连横《台湾诗乘》所录四首皆今本所无,因此李逢时诗稿版本当不只一种。〗。目前宜兰县史馆所藏及龙文出版社王国璠总辑、高志彬主编《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三辑‧泰阶诗稿》,皆据陈长城所藏本复印(简称「汇刊本」)。然而此版本有部分与宜兰县史馆的复印本略有出入。今以宜兰县史馆《抄本》为底本,再与「汇刊本」及卢世标选编发表于《宜兰文献》二卷二期(称「宜兰文献本」)的内容互校。(黄宪作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一
任锡汾,字逢辛,晚号拙叟,宜兴人。光绪丙子举人,历官四川川东道。有《拙叟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四
柯逢时,字逊庵,武昌人。光绪癸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西巡抚。
维基
柯逢时(1845年—1912年),字懋修,号逊庵、巽庵、巽庵、翼庵、钦臣,湖北省武昌府武昌县(今湖北省鄂城县)人,进士出身。同治九年,乡试中举;光绪九年,登进士,改庶吉士。光绪十二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任陕西学政。光绪十八年,任国史馆协修官、会典馆协修官。光绪十九年,升任会典馆绘图处帮总纂官、山东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年,任教习庶吉士、两淮盐运使。光绪二十六年,升任江西按察使。次年,升任湖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后护理江西巡抚。光绪二十九年,任广西巡抚。光绪三十年,任贵州巡抚,光绪三十一年,任户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二年,任广西巡抚、统税大臣。光绪三十四年,任浙江巡抚,以督办土药统税大臣兼。其还担任湖北商办铁路公司名誉总理、武昌保安社社长。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晓墀,湖南湘阴人。清光绪初年宦游台北,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光绪8年(1882)曾受命前往宜兰催收台北城捐。光绪11 年(1885)年,其子黄芷陔汇编其诗文,刊行《台湾纪事略》,又称《台湾杂记》,书中载有《台湾竹枝词》百首,记录在台宦游之见闻。此外,台湾银行另编纂有《台湾生熟番纪事》一书,除收录“台湾驱寇论”、“上岑宫保抚番禀稿”、“台湾生熟番舆地考略”等文外,也收录了七十五首《台湾竹枝词》。

人物简介

维基
萧逢源,字左其,号麓村,福建省台南府凤山县人,诸生,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清廷割台后,携带家眷内渡,担任浙江釐金局局长,并任会稽县知县。
高逢源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高逢源,直隶省赵州直隶州宁晋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光绪壬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98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胡逢恩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逢恩,山东省莱州府胶州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71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曾逢辰(1858~1929),又名逢臣,字吉甫,号镜湖,又号南丰逸老。清淡水厅溪埔仔庄人。光绪五年(1879)取中新竹县学附生,平生以教书为业,先后开馆于猫儿碇、后面庄、凤冈等地。日治后,于明治廿八年(1895)任猫儿碇庄长;明治卅一年(1898)与张麟书同任新竹公学校汉文教师;四月佩授绅章;是年冬,承新竹县知事樱井勉之命,委以「事务嘱托」,兼修志乘。五个月内采访《新竹厅志》及整理光绪十九年(1893)《新竹县志》残稿共五十馀件,重加编辑。文学活动方面,曾氏于光绪十二年(1886)加入「竹梅吟社」;日治后为「竹社」社员,大正五年(1916)起,担任「竹社」副社长。晚年担任「乱弹会」词宗,指导新竹公学校与女子公学校教师研习汉诗文。昭和四年(1929)卒于北门大街 。以下诗作据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黄洪炎《瀛海诗集》、鹰取田一郎《寿星集》、连横《台湾诗荟》、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前集》、吴幅员《台湾诗钞》、苏子建《堑城诗荟》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维基
江逢辰(1859年—1900年),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人,晚清官员、书画家。光绪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户部主事。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京震动,官员出走避祸者甚多。江逢辰“独居职,终日忧愤,咯血盈斗”。最终乞假归乡。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母丧哀毁卒,年41岁,葬于鳄湖旁紫薇山上。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铜锣)人。十四岁取中秀才,丁日昌赠以「东宁才子」之印;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次年(1889)取中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钦点工部虞衡司主事。不久,以亲老告归,先后担任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兼任《台湾通志》总局采访工作。甲午战败,割台议起,丘氏上书请愿,反对割让,与台湾官绅共组台湾民主国,并担任义军统领,督办团练,以「抗倭守土」号召抗日。日军抵台不久,继民主国总统唐景崧之后,避难广东镇平祖籍。西渡后致力于兴学教育,曾担任韩山、东山、景韩书院主讲,创潮汕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岭东同文学堂,开新学风气之先。又曾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军政府教育部长等。1912年病逝于镇平,临终遗言须向南葬,以示不忘台湾。 丘逢甲乙未(1895)之前诗作,多见于《柏庄诗草》,计古近体诗约二百五十首。内渡后诗作以《岭云海日楼诗钞》为主,乃丘逢甲病逝后,由其四弟瑞甲、五弟兆甲按年编次,得十三卷,凡千馀首。兹以陈炎正编《柏庄诗草》〖此诗稿由陈炎正于1978年购得,又抄录丘逢甲少作后,集为《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与《柏庄诗草》原稿影本合并出版。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出版《岭云海日楼诗钞》〖台湾省文献会本依据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的《岭云海日楼诗钞》(含《选外集》)加标点编印,于1994年出版,内容较为完整,故据以为底本。 〗为底本,并参照王国璠编《柏庄诗草》〖王国璠据《柏庄诗草》原稿影本整理作注,另将《丘仓海先生诗文录》中的诗歌分出,题为「仓海先生集外集」,并入该书。1980年由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出版。 〗(简称王本)、丘瑞甲、丘兆甲编,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邹本)〖丘瑞甲、丘兆甲编辑,邹鲁校订《岭云海日楼诗钞》,内附丘瑞甲补辑《选外集》,1937年由广州中山大学出版部出版,台湾大学图书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岭云海日楼诗钞》(简称徽本)〖黄志平、丘应枢、丘晨波编校,《岭云海日楼诗钞》,1984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诗作十三卷、《选外集》、《选外集补遗》、《柏庄诗草》、《罗浮游草附录》等。 〗、黄志平、丘晨波编《丘逢甲集》〖黄志平、丘晨波主编的《丘逢甲集》,2001年由长沙岳麓书社出版。为目前最新的丘逢甲全集,按时间排序,但未区分选外集、补遗等。〗,并增补光绪己亥(1899)岭南宝经阁刊刻的《金城唱和集》,以及《诗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湾诗乘》、《三六九小报》、《诗报》、《台湾诗醇》、《东宁击钵吟后集》、《台湾诗海》等辑录编校。
词学图录
丘逢甲(1864-1912) 字仙根,号蛰仙、仲阏、仓海。台湾苗栗县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维基百科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晚号仓海君,一作沧海君,清朝官员、诗人和教育家,台湾府淡水厅铜锣湾(今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客家人,祖籍广东嘉应府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光绪十五年进士,曾参与台湾民主国抗日运动,擅长诗文,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 因父亲丘龙章受聘讲授汉文,丘逢甲于同治三年(1864年)在福建省台湾府淡水厅后垄堡铜锣湾(今台湾苗栗县铜锣乡竹森村)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至燕京赴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师做官,以「亲老需侍」为由返台,受台湾望族,原籍漳州的筱云吕氏(今称神冈吕家)礼聘讲授汉文。其兄丘先甲也因办理乡勇团练、开垦土地等因素,举家迁往台中。 丘逢甲曾到台中「衡文书院」任主讲,后又于台南和嘉义举办新式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奉旨督办团练。次年,清军战败,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人民激愤,丘逢甲呈文,反对割台。条约生效后,丘逢甲倡立民主国,率绅民奉旗、玺及总统印,献于巡抚唐景崧,并声援义军反抗。5月23日,唐景崧发表《台湾民主国独立宣言》。5月25日,台湾民主国成立,年号“永清”,唐景崧出任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李秉瑞为军务大臣,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唐景崧驻守台北,丘逢甲奉命驻兵南崁策应。 5月29日,日军登台,进佔基隆,守军不敌。6月4日,总统唐景崧弃职,乘德商轮船逃往厦门。丘逢甲见局势不可为,便返回台中,携家眷内渡广东嘉应州。离台前有诗:「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传颂一时。 丘逢甲内渡唐山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并与三弟树甲共同成立岭东同文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广州,任广东学务公所参议。三十二年(1906年),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三十四年(1908年),被推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咨议局成立,丘逢甲当选议员,既而被推举为副议长。 丘逢甲积极支持姚雨平、邹鲁等人的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响应,广东宣布独立,推胡汉民为都督。丘逢甲被选为代表,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丘逢甲因积劳成疾,请假南返。2月25日,卒于广东镇平员山里门第,遗言「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丘逢甲出殡时,“执绋而哭者数千人”,有挽联曰:“忆当年,祸水滔天,空拼九死余生,双手难支新建国;病今日,大星坠地,只剩二三遗老,背面同哭故将军。”

正面评价

丘逢甲少年得志,却弃官返台从事教育工作;乙未割台时,他首倡独立抗日;内渡大陆后则献身推广新式教育,为国家培养元气。终其一生始终对国家抱有高度的期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丘逢甲的诗文曾获得诸多学者高度的评价:钱仲联曾评其《岭云海日楼诗钞》曰「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成义军旧将之诗。」柳亚子谓「时流竟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誉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

负面评价

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刺血上书,反对割台,尔后却提前内渡,其前后言行不一,后人颇有微词。连雅堂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丘氏内渡之际,传闻其贪污,挟带十万两白银之巨额公款而行;但因无实据,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其贪污之事,迄今尚有争议。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周庆云(1864-1933) 字景星,一字逢吉,号湘舲,别号梦坡、灵峰补梅翁,室名息园、梦坡室、晨风庐、怡园、梅花仙馆、华萼楼、清远楼、友石亭、五松琴斋、宝斯堂。吴兴人。其家原为浙江盐业富商,又先后投资天章丝织厂,长兴铁厂,浙江兴业银行及丝厂和精盐公司,1905年投资兴建苏杭铁路,竭力反对向英商借款,所办企业在抗衡外货,抵制日货中起到一定影响。一生收藏书画、金石、古器颇丰。曾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又刊刻古籍如《盐法通志》、《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及《浔溪诗征》等。能诗词、绘画,书法尤以小楷精到。有《琴书书目》、《琴史补》等。
杜子言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杜子言(1865~1913),讳逢时,号兰州,又号浣花翁后。淡水新庄人。文章与行书俱佳,亦擅楷书,蜚声台北,惜屡试不第。改隶后从事于总督府秘书课,后担任书记。明治四十一年(1908)兼总督府国语学校嘱托,任习字教师,声名大噪,前来求字者不可胜数。〖参考刘克明〈杜子言先生小传〉,收于《台湾教育会杂志》第一百三十七号,「杂录」栏,1913年9月1日。〗当时市中商店匾额多出其手,有习字帖多种行世。明治四十三年(1910)与仕绅黄渊源、新庄街庄长林明怡等倡「兴兴会」,募集当地公学校毕业生、半途退学者及有志诸商工业家七十馀人,每晚自下午七点至九点于新庄公学校研究各科目,对地方学风有所助益。〖参见《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兴兴学会」,1910年4月30日,第五版。〗大正二年(1913)七月三日因病而逝。目前所见诗作极少,而以书法著称,与洪以南、郑鸿猷并称「日治初期三大书家」。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逢春(1868~1936),幼名大松,字珠浦,又字岩若,另字杏仁,号兰芳、养晦斋主人,晚年号西河逸老、珠叟。日治时期以字珠浦申报户籍。清台湾府(今台南市)人。天赋聪慧,十七岁取中生员,后屡次内渡参加秋闱未第。割台后,赴阿公店街(今高雄县冈山)设帐授徒。历任关帝庙公学校、归仁公学校、桥仔头公学校、台南长老教神学校(今台南神学院)、长老教女中(今长荣女中)汉文教师。昭和五年(1930)应邀赴善化设塾教学长达十馀年,厚植当地诗风,因有「浣溪吟社」、「淡如吟社」的创立。林氏精于诗学,热心童蒙教育,为「南社」社员,曾参与创立「酉山吟社」。著有《仄韵声律启蒙》(嘉义:兰记书局,1930),凡六千馀言,仄韵上、去、入七十六韵,每韵一首,以补车万育《声律启蒙》的不足,因有「声律大家」、「台湾诗界功臣」〖卢嘉兴评语,见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八辑,1969年7月。另杨元胡〈新声律启蒙〉「嵌城诗人名」赞云:「人欣谢星楼谜猜射虎条条有趣,我羡林珠浦声律雕龙字字皆真」,可谓推崇备至。见《三六九小报》,1935年1月23日。〗的美誉。又著〈新声律启蒙〉十三韵、〈台南旧街名对〉〖收于卢嘉兴〈林珠浦先生之节序杂咏及台南旧街名对〉,《台湾研究汇集》第十七辑,1977年8月。〗。诗作辑有《珠浦吟草》、《湾溪诗草》写本,其馀诗稿燬于战火〖编者按:以上林珠浦生平,参考下引卢嘉兴考證。〗。今据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原载《古今谈》第四十九、五十期,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八辑,1969年7月。编者按:卢嘉兴〈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两文内容及所引林珠浦诗作全同,为免繁琐,以下仅就〈记日据时期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一文加以校录。〗、〈著《仄韵声律启蒙》的林珠浦〉〖原载《南瀛文献》第十九卷合刊,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十四辑,1974年6月。〗、〈林珠浦先生之节序杂咏及台南旧街名对〉〖原载《台南文化》新第二期,收于卢嘉兴《台湾研究汇集》第十七辑,1977年8月。〗三文辑录,参以《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诗报》,以及同时期诸家诗集,依据发表年月顺序,汇编校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程千帆(1913—2000),湖南长沙人。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别号闲堂。千帆是其笔名之一,遂通用此名。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校雠学家,南京大学教授。著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读宋诗随笔》等,学术造诣精深。有影印手钞本《闲堂诗文合钞》行世。
词学图录
程千帆(1913-2000) 曾名会昌,号闲堂,湖南宁乡人。毕业于金陵大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教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有《文论十笺》、《古诗今选》、《校雠广义》、《两宋文学史》、《闲堂诗文合钞》、《闲堂诗存》等。
人物简介
1913.9.21-2000.6.3。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生于长沙清福巷本宅。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曾祖父程霖寿,字雨苍,有《湖天晓角词》;伯祖父程颂藩,字伯翰,有《伯翰先生遗集》;叔祖父程颂万,字子大,有《十发居士全集》;父亲程康,字穆庵,有《顾庐诗钞》,是近代著名诗人和书家成都顾印伯先生的弟子,专攻宋诗,尤精后山。母亲姓车,名诗,字慕蕴,江西南昌人;外祖父车赓,字伯夔,侨居湖南,以书法知名当时。诗为其家学,幼承庭训,十二三岁即通声律。有《闲堂词存》。
闲堂词存·跋
余素不能词,偶有所作,亦多未留稿。老妻搜寻箧衍,仅此十余篇,姑录存之。若谓缘此跻身声党,则吾岂敢。 闲堂老人记,辛未春。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寇梦碧(1917-1990),名家瑞,字泰逢,天津人。曾任天津崇化学会讲师,梦碧词社社长、天津市文史馆特约馆员、天津诗词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有《夕秀词》、《六合小溷杂诗》。
词学图录
寇梦碧(1917-1990) 名家瑞,字泰逢。天津人。词学家。曾任天津崇化学会讲师,天津教育学院教授,梦碧词社社长,天津诗词社社长,天津市文史馆特约馆员。有《夕秀词》、《六合小溷杂诗》等。
夕秀词·周序
我自十五岁知有长短句之体,酷爱之,自此锐意为倚声之学,了无师承,擿埴而已。少年意气,苦慕两宋词人,而以为如梦窗者,方谓惊才绝艳,芳蠋车尘,断非常流可望者矣。于是窃讶后世无梦窗,而吾乡陋壤,并词人亦未能多觏,何有于梦窗哉。童子之心,以此为大恨事。及抗战胜利,馀出幽室而重睹晴云,自郊垌而移巢闹市,以未达而立之龄,寄栖于津海关之卑位,乃得词友寇子。揽其文采,味其宫商,叹曰,津门非无词人,后世非无梦窗,吾特未之知耳。由是缔交,忽忽四十馀载,虽历劫罹忧,未尝不以楮墨相喣沫也。馀性疏僻,凡为韵语,信笔随音,顷刻而就,即以一纸写寄吟俦,数日后即不复省记。而寇子恒于数十年后诵我旧句,一字不失,使我触焉以惊,恍然而如梦寤。寇子之不轻视拙作,由是可以知矣。今年秋,忽奉其平生所为词,裒成卷帙,贻劄索为一序。馀受而读之,不禁百端交集,万感中来。馀何以序寇子,序又何足以为寇子重哉。嗟,嗟,是可愧也。余素不喜阿俗谀人,且自谓手低而眼高,当吾意者,非若士衡之所谓中原有菽也。独于寇子词,许为梦窗复出,千百年来不见此惊才绝艳矣,而今乃见之。且此才艳,实出我三津七十二沽间,岂非奇迹,岂非异数乎。然寇子者,默默少为人知,郁郁无以展其才抱者,以至于重重老矣,嗟,嗟,岂不又可诧可痛者哉。馀为序文,素不喜摘句以概全,然独见寇子之句,直以蛾眉未有人妒为恨,则令人惊心而动魄,虽石破天惊,讵足为喻。馀举此句,正以见寇子之词心才笔,志洁言馨,实过古之骚人,而当世谁复识此意者。是以馀序寇子,而悲概之怀,不能自已也。若其警策之文,谐美之调,在在皆然,虽累万牍,翻类琐琐,而益不足以见寇子之真际矣。余故不复以详陈罗列为事,有识者展其集,于周子之言,当不河汉,而深叹息焉。 戊辰冬至前夕,乡愚弟周汝昌谨书于燕市之东城,时年七十又一。 序毕而意有未尽,复题三首 举世何人解梦窗,三津才艳压三江。家风顾曲须凭信,心折莱公是我邦。 风调平生自不群,独于文采总推君。而今一序真难称,仙乐人间几度闻。 扫地斯文彼一时,后来谁唱柳郎词。令威莫化千年鹤,剧恐民言也不知。 弟周汝昌拜稿。
夕秀词·自序
予少耽倚声,初师觉翁,中年而后,拟以稼轩之气,遣梦窗之辞,而才力实有未逮。顾平生所为词不下两千阕,世变率多散佚。搜罗所得,十存其一,稍加理董,厘为三卷,曰九霄环佩、笛外秋心、鬘天剩谱。并拨乱反正后所为篇什合为一集,名之夕秀词。予早岁曾倡为梦碧词社,诸友呴濡于雁口鹑网间,虽联情发藻,不出风花,而意内言外之旨或庶几焉。若风鬟雾鬓飓母也,唇丹脸霞瘴轮也,凤簪燕钗长铩也,兰釭桦烛阴磷也,雁柱莺弦狞雷也,而皆伊郁惝恍,莫可究诘。予生丁桑海之会,既非古人所历之境,自非古人所为之词,或病其沉晦,则亦不复计焉。夫水楼赋笔几换斜阳,词固当因世而异。苟无新意,纵或雅正典丽,奚足取焉。九霄环佩所收皆为小令,笛外秋心所收多为慢词,此两卷皆两度动乱中所作,匆匆过影,不忍尽弃,终亦万化中尘滓而已。至夫拨乱反正以来,文艺复兴,诗道大昌。予于此一时期或应课,或酬唱,或讴歌休明,或寄情泉石,所作较多,乃别成一卷,名之春台集。独鬘天剩谱一卷,泰半为三十岁以前之绮语债,本无冬郎香奁之寄托,差免山谷琴趣之淫哇。综其所旨,殆有四焉。魂牵曼睩,目送芳尘,一也。扇底邀歌,钗边贳醉,二也。吟侣徵题,閒情偶记,三也。雕琢妍辞,自赏馨逸,四也。于戏,当日之鬟云黛雨,半已化作素馨烟月,而予亦虞渊急景,馀日无多,过而存之,姑以志悲欢、纪年月云尔。 丁卯暮春梦碧寇泰逢于亥灵胎馆。
夕秀词·跋
梦碧先生博文笃学、酷嗜倚声,壮岁曾主梦碧词社,开津门词社之先,乡先贤多许其功。半生执教学府,年逾古稀仍汲汲无休,弘扬词学,奖掖后进,虽殚心力经寒燠弗计也。先生衡词以情真、意新、辞美、律严为准则,其自为词绮怀朗抱,雕霞浣月,审律辨音,细入毫发,皆可为验。中年以还,伤于哀乐,惕于世变,忧思骚怨,所感益深,发为篇章,倍增沈郁。其取径之高,用力之勤,纵观当世津门词坛,舍先生其无二人。忆四十年前,馀负笈京都,从先师寿石公习篆刻倚声诸艺,于四明四稿,虽经涉猎,然终未窥门径。返津后得识梦碧先生于珠光阁,始幸获闻梦窗词之奥秘,三十年交往受益尤深。今岁春正,先生不幸遽逝,人琴之感,匪可言宣。今先生词集将付剞劂,爰为跋语。更忆多年与先生并二三子谈词,评泊古今,语多精辟,惜当时疏于笔墨,及今思之,已如逋景难追,不然整理成篇,附诸先生集末,岂非度人之金针乎。至于集中诸作,后之读者,当自赏悟,何容复置喙耶。 岁次祝犁大荒落清明后二日张牧石于侍宜𣝒龛北窗。 跋语既竟,情犹未已,赋七律二章,以志悼念。 六合纷纷存小溷,此中端合著随夷。更饶枕底求俘郁,已惯灯前祝趾离。 倾藿春前宁自悔,锄兰秋后许重悲。九秋已傍三春尽,何处残蝉觅别枝。 二 天水悠悠一碧流,烟沽七二继渔讴。填胸块磊元精合,瞥眼湖山蜃气浮。 耽梦谁知难乞梦,悲秋争忍复迎秋。漫嗟广漠人天隔,七宝犹存白玉楼。
夕秀词·六合小溷杂诗序
六合小溷杂诗一卷,泰半为八年沦陷、十年动乱时所作。夫灵均哀郢之赋,少陵北征之篇,不遘乱离,讵有斯作。是知有明一代诗道衰微,及鼎革之际佳章迭出殆有故矣。盖山川风月无代无之,诗人下笔易蹈陈言。倘以今人之心体物,则山川风月自与古异。予避兵藕孔,匿梦槐根,间或稍志所感,得截句若干首。其中梦心篇、鬼趣图、海河逭暑诸作,荒艳幽怪,固有违诗教。然既非古人所历之境,自非古人所为之诗,此差堪自许者,姑录存之云。 丙寅重午后二日寇梦碧于亥灵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