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谈(通談)
通达的言论。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牓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
分類:通达言论
《漢語大詞典》:通任
通达不拘小节。世说新语·雅量“ 戴公 从东出”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 戴逵 字 安道 , 譙国 人,少有清操,恬和通任。”
《漢語大詞典》:辩达(辯達)
(1).谓口才敏捷,事理通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随何 辩达,因资於敌,紓 汉 披 楚 ,唯生之绩。”
(2).敏慧,通达事理。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必求端慤而习於事辩达而勤其务者,命之官而掌之。”
《漢語大詞典》:淹明
渊博通达。宋书·刘勔传:“思怀亮粹,体业淹明。”
《漢語大詞典》:玄达(玄達)
畅达,通达。文子·十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淮南子·精神训》:“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
分類:畅达通达
《漢語大詞典》:拙滞(拙滯)
呆板不通达;生硬不顺。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相公怜其拙滞,忽此騫翔,叠降恩辉,荐留手笔。”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逮 宋 , 程 朱 出,实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復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於情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朱 以雋逸胜,可药拙滞之病。”
《漢語大詞典》:沾滞(沾滯)
(1).拘执而不通达。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无子书之琱绘,注疏之沾滞,大家之蔓延,时务之刻核。”《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四大皆空,阳神不灭。佛 老 之论,总无沾滞。” 章炳麟 《与人论朴学报书》:“若守此不进,而欲发明旧籍,则沾滞而鲜通。”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诗三札〉之二》:“只是我看你不免还有沾滞的地方。”
(2).犹挂碍。 清 周亮工 《与王隆吉书》:“生平受病,只是多事,近日始知懺悔,立意求减,便于撒手时没些沾滞也。”
《漢語大詞典》:通秀
通达秀拔。晋书·郭璞传赞:“ 景纯 通秀,夙振宏材。”
分類:通达秀拔
《漢語大詞典》:通阔(通闊)
通达疏阔。 清 陶家鹤 《〈绿野仙踪〉序》:“其前十回中,多诗赋并仕途冠冕语,只可供绣谈通阔之士赏识。”
分類:通达疏阔
《漢語大詞典》:开果(開果)
通达果断。新唐书·元载传:“ 载 智略开果,久得君,以为文武才略莫己若。”
分類:通达果断
《漢語大詞典》:俊达(俊達)
俊逸通达。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
分類:俊逸通达
《漢語大詞典》:渊达(淵達)
渊深通达。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 孙 称 竺法护 之渊达, 于法兰 之淳博,吾不关雅俗,不知当比何士。”
《漢語大詞典》:旨畅(旨暢)
意思通达。晋书·阮脩传:“ 衍 ( 王衍 )族子 敦 谓 衍 曰:‘ 阮宣子 可与言。’ 衍 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亹之处定何如耳!’及与 脩 谈,言寡而旨畅, 衍 乃叹服焉。”
分類:意思通达
《漢語大詞典》:淑畅(淑暢)
善良通达。亦指善良通达的品性。 汉 蔡邕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伏唯陛下体因宗之德,当中兴之运,躬秉万机,建用皇极。神纪骋於无方,淑畅治於羣生。”
《漢語大詞典》:微达(微達)
谓通达于细小之处。荀子·宥坐:“ 孔子 曰:‘夫水……淖约微达,似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绵弱而微达,似察。”《孔子家语·三恕》:“夫水有似乎德:……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
分類:通达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