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行船  拼音:xíng chuán
1.驾驶船只。《南史。卷一六。王镇恶传》:「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行船人。」《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两岸人家都点上了灯火,行船的人往来不绝。」
2.通行船只。《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传》:「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
《漢語大詞典》:今本
指当前通行的书籍版本。与“古本”相对。
《國語辭典》:海行  拼音:hǎi xíng
1.天下通行。宋。赵升《朝野类要。卷四。法令》:「勒令格式,谓之海行,盖天下可行之义也。」
2.航海的通称。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诗:「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漢語大詞典》:通舟
通行船只。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宋史·河渠志三:“ 佑 请疏其两端,皆可通舟。”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抚记下》:“ 福州 省河外之 五虎门 ,潮至通舟,潮退搁浅。”
《國語辭典》:成说(成說)  拼音:chéng shuō
1.约定、盟约。《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2.通行的说法。《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啖助传。赞曰》:「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诟前人,舍成说,而自为纷纷。」
3.已成的论著、学说。《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牟应龙传》:「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音考盛行于世。」
《漢語大詞典》:时服(時服)
(1).当时通行的服装。礼记·檀弓下:“往而权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敛以时服。” 郑玄 注:“以时行之服,不改制节。”
(2).时兴的服装。 晋 陆机 《招隐》诗:“嘉卉献时服,灵术进朝飡。” 唐 张籍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诗:“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國語辭典》:公路  拼音:gōng lù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等供车辆通行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公行
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癘不戒。”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习,争弄权柄,交通请託,贿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如今果是 杨国忠 为相,贿赂公行,不知埋没了多少高才絶学。”
(1).古官名。掌管君主出行的兵车行列事。《诗·魏风·汾沮洳》:“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毛 传:“公行,从公之行也。” 郑玄 笺:“从公之行者,主君兵车之行列。”左传·宣公二年:“及 成公 即位,乃宦卿之适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餘子,亦为餘子;其庶子为公行。 晋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预 注:“庶子,妾子也。掌率公戎行。”参见“ 公路 ”。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十三行商人的行会组织。 清 康熙 五九年(1720年)创设,次年解散,后屡设屡废。设立目的在于共同承担官府差科,消除内部竞争,规定进出口货市价,分配各行业务,约束外商活动,经办中外交涉事项和解决同业困难。《南京条约》签订后,公行取消。
(3).复姓。 战国 齐 有 公行子 。见《青州府志》
《國語辭典》:达理(達理)  拼音:dá lǐ
通达事理。如:「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想必不会在这点小事上故意刁难。」《后汉书。卷五六。张王种陈列传。种皓》:「伏见故处士种岱,淳和达理,耽悦诗书,富贵不能回其虑,万物不能扰其心。」《三国演义》第二九回:「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
《國語辭典》:通礼(通禮)  拼音:tōng lǐ
1.通行的礼节。《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2.一种古代风俗。每逢初一、十五这两天,亲姻之间彼此送礼应酬、互相问候。
3.记述一代通行典礼的书,由国家编订颁行。《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十一月丁未朔,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漢語大詞典》:驿道(驛道)
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后汉书·刘昆传:“先是 崤 黽 驛道多虎灾,行旅不通, 昆 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度 河 。”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驛道为备,潜出其后。”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三:“州图领 同谷 ,驛道出流沙。”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唐太宗 接受诸部酋长所上‘天可汗’的尊号,并允许在 回纥 以南, 突厥 以北开一条大驿道,分设六十八驿,各驿有马及酒肉供往来贡使,称为‘参天可汗道’。”
《漢語大詞典》:通门(通門)
(1).通行的大门。 汉 班固 《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晋 左思 《蜀都赋》:“闢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2).显达之门,权贵之家。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州郡辟请,未尝答命,往来京师,委质通门。”
(3).犹同门。谓同出一师门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士人·金华名士:“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举孝廉,乃翁与先大父己未同籍,因得与称通门,其名噪一时。”
《國語辭典》:御道  拼音:yù dào
皇帝车驾所走的道路。《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
《漢語大詞典》:达礼(達禮)
(1).通行的礼仪。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 三代 之达礼也。”《韩诗外传》卷四:“《韶》用干戚,非至乐也;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 唐 皮日休 《读〈韩诗外传〉》:“如以 舜 兼二女,非达礼也,则 尧 之世,其礼未定,不当责也又宜矣。” 宋 宋祁 《郭稹不应为嫁母持服议》:“故三年之丧,虽天下达礼,至於情文相称,必降杀从宜。”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
(2).具备。礼记·乐记:“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郑玄 注:“达,具也。”
(3).通晓礼义。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 贺生 达礼之宗, 蔡公 儒林之亚。” 李善 注:“《晋中兴书》曰:‘ 贺循 ,字 彦先 ,博览羣书,尤明三。’”
(4).懂得礼节、礼貌。 明 冯梦龙 《万事足·见子生嗔》:“我与你一向相敬如宾,以为你知书达礼之人也。” 明 冯梦龙 《人兽关·俞公训女》:“达礼知书,秉 伯姬 之雅操;填词染翰,追 班氏 之才华。”
《漢語大詞典》:渡桥
临时架在河上供通行的桥。例如:架设渡桥。
《國語辭典》:汉隶(漢隸)  拼音:hàn lì
1.泛指一种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的字体。
2.专指东汉时,字形如八字分布,笔势富含变化的隶书。此名称为区别笔势较为刻板的唐隶而言。也称为「八分」。
《國語辭典》:隶书(隸書)  拼音:lì shū
书体名:(1)篆书的简化体,创始于秦,通行于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后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横画起笔回锋,隆起如蚕头之形;收笔顿笔挑起,具雁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也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