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该极(該極)
谓全部通晓,并达到极高水平。 晋 挚虞 《神农赞》:“ 神农 居世,通变该极。” 宋 叶适 《司农卿胡公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徧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浹。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分類:通晓
《漢語大詞典》:审声(審聲)
(1).古指辨别宫。商、角、徵、羽五声。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2).辨别金鼓之声。国语·吴语:“大夫 皋如 进对曰:‘审声则可以战乎?’”
(3).通晓声韵、格律。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猥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復统飭,姑録之,以俟审声者裁制焉。”
《國語辭典》:通史  拼音:tōng shǐ
贯通古今,连贯各朝代史实的史书。如《史记》。
《國語辭典》:通译(通譯)  拼音:tōng yì
1.翻译两方语言使其相通。如:「他通译得很好,使得双方在沟通上没有障碍。」
2.称通晓多种语言文字,能作口头翻译的人。如:「对外贸易的公司通常需要雇用专业通译。」
《漢語大詞典》:达经(達經)
通晓经义。 唐 柳宗元 《断刑论下》:“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者也,皆仁智之事也。离之滋惑矣。”
分類:通晓经义
《漢語大詞典》:通律
通晓诗律。 唐 元稹 《酬乐天江楼夜吟稹诗因成三十韵》:“思鄙寧通律,声清遂扣玄。”
分類:通晓诗律
《漢語大詞典》:通讲(通講)
通晓讲习。北史·儒林传序:“论语孝经,诸学徒莫不通讲。诸儒如 权会 、 李鉉 、 刁柔 …… 马敬德 之徒,多自出义疏。”
分類:通晓讲习
《漢語大詞典》:肉谱(肉譜)
指通晓姓氏族谱的人。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秦王 府仓曹 李守素 ,尤精谱学,人号为肉谱。”宋史·韩溥传:“ 溥 博学,善持论,详练臺阁故事,多知 唐 朝氏族……号为肉谱。” 元 柳贯 《今体诗六十韵赠饯正傅之官池阳》:“鸡窠对翁穉,肉谱繫仍昆。”
《漢語大詞典》:明医(明醫)
(1).通晓医学。辽史·萧胡笃传:“曾祖 敌鲁 ,明医。人有疾,观其形色即知病所在。”
(2).高明的医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书凡一卷, 金 易州 明医 张元素 所著。”《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若请个明医来看,或者还有救星,也不可知。”
(3). 清 末维新派提出的考试科目名。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
《漢語大詞典》:达乐(達樂)
(1).通晓乐理。《诗·周南·关雎序》“声成文谓之音” 毛 传“声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 唐 孔颖达 疏:“取彼歌謡,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 南唐 李煜 《昭惠周后诔》:“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
(2).天下通用的乐歌。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风》《雅》《颂》谓之达乐,燕、享、祀谓之达礼。”
《漢語大詞典》:童子郎
汉 魏 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后汉书·左雄传:“ 汝南 谢廉 、 河 南 赵建 年始十二,各能通经, 雄 并奏拜童子郎。”后汉书·臧洪传:“ 洪 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 李贤 注:“ 汉 法,孝廉试经者为郎。 洪 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 朗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
《国语辞典》:聪明人(聪明人)  拼音:cōng míng rén
资质灵敏、通晓事理的人。《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你是个聪明人,何为因一匪人,将功名富贵废了?」《红楼梦》第六七回:「怎么柳相公那样一个年轻的聪明人,一时糊涂就跟著道士去了呢!」
《漢語大詞典》:条悉(條悉)
通晓洞悉。意林卷三引 汉 桓谭 新论:“ 太史公 不典掌书记则不能条悉古今; 扬雄 不贫,则不能作《玄》《言》。”
分類:通晓洞悉
《漢語大詞典》:邃雅
通晓文学。新唐书·岑文本虞世南等传赞:“ 文本 才猷, 世南 鯁諤, 百药 之持论, 亮 思 之邃雅, 德棻 之辞章,皆治世华采,而淟汩於 隋 ,光明於 唐 ,何哉?”
分類:通晓文学
《漢語大詞典》:达练(達練)
通晓熟习;精明干练。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达练事体,明解朝章。”新唐书·李芃传:“达练事宜,严备常若有敌。”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臣 德裕 非 黄琼 之达练,习见故事;愧 史迁 之该博,惟次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