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物
谓通晓物理人情。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 宋 叶适 《沈元诚墓志铭》:“君閎而懋之,通物以性,成身以行,应事以理。”
《漢語大詞典》:达幽(達幽)
通晓幽玄之理;到达精微的境界。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杨泉 《物理论》:“原疾疹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微,如是乃为良医。” 唐 王太真 《锺期听琴赋》:“愔愔泠泠,穷微达幽,一偶 钟生 之听,妙极而不周。”
《國語辭典》:通解  拼音:tōng jiě
通达理解。《北齐书。卷四四。儒林传。冯伟传》:「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恒别意试问之。多所通解,尤明礼传。」《新唐书。卷一八四。杨收传》:「疏眉目,寡言笑,博学彊记,至它艺无不通解。」
《漢語大詞典》:晓了(曉了)
通晓,明了。《弘明集·正诬论》:“晓了本际,畅三世空。故能解生死之虚,外无为之场耳。” 唐 贾岛 《送僧》诗:“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於历法粗率,且未晓了,出语便成差异。”
分類:通晓明了
《漢語大詞典》:全通
(1).全部通晓。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
(2).完全畅通。如:这条铁路线全通了。
分類:通晓畅通
《國語辭典》:达权(達權)  拼音:dá quán
通晓权宜,随机应付。《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事闻,上语辅臣曰:『不谓书生能临事达权。』特迁敷文阁待制。」
《漢語大詞典》:洞冥
(1).洞察昏暗之处。比喻目光锐利,看得深远。 汉 陆贾 新语·术事:“登高及远,达幽洞冥。”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文成 作师,通幽洞冥…… 武关 是闢, 鸿门 是寧。”《隋书·音乐志中》:“韜光戢耀,贯幽洞冥。”
(2).通晓鬼神之道。晋书·艺术传论:“ 什 ( 鳩摩罗什 )既兆见星象, 澄 ( 佛图澄 )乃驱役鬼神,并通幽洞冥,垂文阐教。”
(3).指幽深之处。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怀重规於絳宫,潜九光於洞冥。”
(4).志怪小说集洞冥记的省称。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漢語大詞典》:达变(達變)
通晓事物的变化并能适应之。 晋 陆机 《文赋》:“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人学道,号超脱非常,一旦於死生之际,未必能达变。” 清 王韬 《越南通商御侮说》:“盖事贵因时而达变,道在取法以自强。”
《國語辭典》:洞贯(洞貫)  拼音:dòng guàn
洞悉通贯,明白清楚。《朱子全书。卷六。学六。读书法》:「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
《漢語大詞典》:化通
通晓自然变化的妙道。《淮南子·道应训》:“ 颜回 曰:‘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於化通,是谓坐忘。’”
《漢語大詞典》:达学(達學)
通晓各种学问。《后汉书·班固传上》:“ 弘农 功曹史 殷肃 ,达学洽闻,才能絶伦。”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前 庐江 太守 华令思 ,高才达学,洽闻之士也。” 唐 王勃 《山亭兴序》:“雄谈逸辩,吐满腹之精神;达学奇才,抱填胸之文籍。”
《國語辭典》:隔膜  拼音:gé mó
1.情意不相通。如:「关于这件事,他们彼此隔膜,难解心结。」《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区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这些同寅,素来隔膜。」
2.比喻不通晓、不了解的状况。如:「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如隔膜。」
《漢語大詞典》:通洞
通晓明察。文子·守真:“通洞条达,澹然无事。”《淮南子·修务训》:“若夫 尧 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 高诱 注:“洞达圣道也。”
《漢語大詞典》:天士
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 汉武帝 封方士 栾大 为天士将军。参阅《史记·封禅书》《汉书·李寻传》:“宜急博求幽隐,拔擢天士,任以大职。”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天士,知天道者也。”
《漢語大詞典》:遍通
全部通晓。 汉 王充 论衡·实知:“虽有一能,未能徧通。”宋书·恩倖传序:“ 孝建 、 泰始 ,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而刑政纠杂,理难徧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歜音义:“日知録忽以此一字,讥 陆 孔 诸儒不能徧通南北之学,请得质之。”
分類:遍通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