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彻(通徹)  拼音:tōng chè
贯通明晓。《管子。明法解》:「闻祸福之事不通彻,人主迷惑而无从悟。」《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他自小七八岁上,就是个神童。后来经史子集之书,无一样不曾熟读,无一样不讲究,无一样不通彻。」
《漢語大詞典》:通侯
爵位名。《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鲍彪 注:“彻侯, 汉 讳 武帝 作‘通’,此亦 刘向 所易也。”汉书·高帝纪下:“通侯诸将,毋敢隐朕。”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常闻 荆 渚通侯论,果遂 吴 都使者传。”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三:“栽花种树,扫地烹茶,絶无一点贵介通侯气态。”参见“ 彻侯 ”。
《漢語大詞典》:疏彻(疏徹)
(1).通彻。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贞香难歇,和气光盈。澡雪五藏,疏彻开明。”
(2).引申为豁达。 明 张敬修 《文忠公行实》:“警敏疏彻,博闻强识。”
分類:通彻豁达
《國語辭典》:通透  拼音:tōng tòu
了解透澈。《朱子语类。卷八。总论为学之方》:「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得大底了,将来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警世通言。卷五。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谈论之间,知道吕玉买卖中通透,拉他同往山西脱货。」
《漢語大詞典》:宏通
(1).贯通;博大通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道安:“ 安 常註诸经,恐不合理,乃誓曰:‘若所説不堪远理,愿见瑞相。’乃梦见胡道人头白眉毛长,语 安 云:‘君所註经,殊合道理。我不得入泥洹,住在西域,当相助宏通,可时时设食。’”旧唐书·齐王倓传:“﹝ 齐王倓 ﹞降志尊贤,高才好学,艺文博洽,智略宏通。”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文正公 以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絶今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署 四川 总督 端方 ,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2).谓心胸开阔,通达事理。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德言容功,义仁孝忠,温良恭俭,敬让宏通,率履弗越。”
《國語辭典》:剔透  拼音:tī tòu
1.形容器物透明精巧、雕饰细腻。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四折:「穿九曲明珠剔透,秤白牙大象夺魁。」
2.比喻人聪明机灵。《宋元戏文辑佚。蝴蝶梦》:「将无作有,心不如口,闪得我有国难投。从来剔透,不似这场落后。」元。周德清〈斗鹌鹑。不辨珉玒套。小沙门〉曲:「别是个玲珑样子,另生成剔透心儿。」
《高级汉语词典》:囧彻
明亮而通彻
《漢語大詞典》:八窗玲珑(八窗玲瓏)
(1). 唐 卢纶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后称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为“八窗玲瓏”。亦作“ 八牕玲瓏 ”。 宋 楼钥 《赵资政建三层楼中层藏书》:“扶栏三级横復纵,八牕交映光玲瓏。”
(2).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朱子语类卷一百:“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换做箇白底虚静,则八窗玲瓏,无不融通。” 宋 张栻 《采菊亭》诗引:“ 陶靖节 人品甚高, 晋 宋 诸人所未易及。读其诗可见胸次洒落,八窗玲瓏,岂野马游尘所能栖集也。”
《國語辭典》:八面玲珑(八面玲瓏)  拼音:bā miàn líng lóng
1.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宋。葛长庚〈满江红。钧天高处〉词:「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古典复音词汇辑林。册一》引马熙〈开窗看雨〉诗:「洞房编药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
2.形容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虽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
《漢語大詞典》:八窗玲珑(八窗玲瓏)
(1). 唐 卢纶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后称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为“八窗玲瓏”。亦作“ 八牕玲瓏 ”。 宋 楼钥 《赵资政建三层楼中层藏书》:“扶栏三级横復纵,八牕交映光玲瓏。”
(2).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朱子语类卷一百:“而今须是要打破那黑底虚静,换做箇白底虚静,则八窗玲瓏,无不融通。” 宋 张栻 《采菊亭》诗引:“ 陶靖节 人品甚高, 晋 宋 诸人所未易及。读其诗可见胸次洒落,八窗玲瓏,岂野马游尘所能栖集也。”
意识遍缘一切通彻假实三量
【三藏法数】
谓此识心,遍缘现前实有之境,于实境上分别长短方圆等相,名为假。是则此识三境皆缘,三量皆具,以其遍能分别假实诸境,是以所缘之境广也。(三境者,一性境,说见上。二独影境,谓思量过去之境,唯有影现于心。三本质境,谓于现身境上分别质相。三量者,一现量,说见上。二比量,谓于现前物上比度而知,如隔墙见烟,知彼有火。三非量,谓追缘过去未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