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2
词典
1
分类词汇
21
共21,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条例
条奏
条件
条对
条举
疏举
疏条
条系
条记
条检
条指
条正
条载
条揭
条刺
《國語辭典》:
条例(條例)
拼音:
tiáo lì
分条订立的规则。《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真人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此案已结,细查条例。」
分類:
条例
著作
逐条
国家
条列
列举
订立
批准
体例
章程
规定
事项
机关
组织
职权
《國語辭典》:
条奏(條奏)
拼音:
tiáo zòu
逐条上奏。《汉书。卷九。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清史稿。卷一○。高宗本纪》:「准本年新进士条奏地方利弊。」
分類:
逐条
条上
上奏
《國語辭典》:
条件(條件)
拼音:
tiáo jiàn
应具备的要项。如:「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可以肩此重任。」《朱子语类。卷六九。易。乾下》:「『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居业』,工夫之条件也。」
分類:
条件
逐条
状况
影响
提出
要求
文字
存在
标准
因素
《國語辭典》:
条对(條對)
拼音:
tiáo duì
就所问一一对答。《汉书。卷六七。梅福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
分類:
逐条
条对
对答
文章
其内
帝王
《漢語大詞典》:
条举(條舉)
(1).谓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
《
旧唐书·郑覃传
》
:“帝尝谓宰臣曰:‘百司弛慢,要重条举。’”
(2).逐条举出。 宋
梅尧臣
《得王介甫常州书》
诗:“事成条举作书尺,不肯劳人鱼腹将。”
分類:
逐条
申明
明法
法制
依法
法律
《漢語大詞典》:
疏举(疏舉)
逐条列举。 汉
贾谊
《治安策》
:“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
文献通考·经籍十七
》
:“其中所録诸家跋语,有昭然伪妄而不能辨者,不暇疏举。”
分類:
逐条
条列
列举
《漢語大詞典》:
疏条(疏條)
亦作“疎条”。 粗壮的枝条。 北周
庾信
《竹枝赋》
:“惟我生民,虽復疎条劲柘,促节贞筠,杖端刻鸟,角首图麟,岂能相予此疾,将予此身?”
亦作“疎条”。 谓逐条陈述。
《
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
:“时 后主 怠於政事,百司啟奏,并因宦者 蔡临儿 、 李善度 进请, 后主 倚隐囊,置 张贵妃 於膝上共决之。 李 蔡 所不能记者, 贵妃 并为疏条,无所遗脱。”
分類:
粗壮
逐条
条陈
陈述
枝条
《漢語大詞典》:
条系(條繫)
逐条联缀。 清 季逊之
《〈三朝野纪〉序》
:“此固野纪耳。吾但条繫事件,随日杂书,语无粉饰,文无编次。”
分類:
逐条
联缀
《國語辭典》:
条记(條記)
拼音:
tiáo jì
1.逐条记录。如:「请将支出细目条记于帐册。」
2.旧时一种长形官印。也称为「钤记」。
分類:
逐条
记载
官印
长方形
《漢語大詞典》:
条检(條檢)
逐条检核。
《
新唐书·柳公绰传
》
:“ 公绰 奏曰:‘比馆递匱乏,驛置多闕……请著定限,以息其弊。’有詔中书条检定数,由是吏得紓罪。”
分類:
逐条
检核
《漢語大詞典》:
条指(條指)
逐条指摘。
《
新唐书·牛僧孺传
》
:“ 元和 初,以贤良方正对策,与 李宗閔 、 皇甫湜 俱第一,条指失政,其言骾訐,不避宰相。”
分類:
逐条
指摘
《漢語大詞典》:
条正(條正)
谓逐条订正。
《
后汉书·曹襃传
》
:“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分類:
逐条
订正
《漢語大詞典》:
条载(條載)
逐条记载。 宋 袁褧
《
枫窗小牍
》
卷上:“ 汴京 故宫,躡云蔽日,常在梦寐,稍能记忆,条载于此。”
分類:
逐条
记载
《漢語大詞典》:
条揭(條揭)
逐条揭露。
《
明史·倪元璐传
》
:“ 爌 相业光伟,他不具论,即如红丸议起,举国沸然, 爌 独侃侃条揭,明其不然。”
分類:
逐条
揭露
《漢語大詞典》:
条刺(條刺)
(1).谓分条书写于刺板。
《汉书·外戚传下》
:“今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条刺,使大长秋来白之。” 颜师古 注:“条谓分条之也。刺谓书之於刺板也。”
(2).逐条讽议。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
:“先生条刺利害兴废,及今修筑事宜,纤悉详明而切於用。”
分類:
逐条
书写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