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逃犯  拼音:táo fàn
逃亡以躲避法律制裁的犯人。如:「经过严密周详的布署,警察终于将那干逃犯一一逮捕归案。」《清史稿。卷二五○。列传。吴正治》:「请自今有父子窝逃,被人举发者,逃犯治罪,免坐窝隐。」清。徐珂《清稗类钞。兵刑类。刺字》:「犯杖罪以下刺臂,再犯者亦刺面。逃犯刺左,馀犯刺右。」
《漢語大詞典》:逃人
(1).犹逃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逃人 李大 ,即前解役 杜兰 等所疎脱者也。”清史稿·圣祖纪一:“御史 田六善 言奸民告訐,於南人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北人不曰‘ 于七 党’,则曰‘逃人’,请鞫诬反坐。”
(2).逃避人世。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吾既为人,吾将忍心而逃人,不共其忧患焉?”
《漢語大詞典》:逋囚
指逃犯。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望廷尉之逋囚,反 淮南 之穷寇。”
分類:逃犯
《漢語大詞典》:逸犯
犹逃犯。 清 林则徐 《杨长淋等谋杀三命案审明定拟折》:“逸犯 杨溃 等飭缉,获日究办。”《六部成语注解·刑部》:“逸犯,犯人之逃逸者也。”
分類:逃犯
《國語辭典》:关提(關提)  拼音:guān tí
向其他机关提人提物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现今无为州有关提在此,你说你不曾到过,你且拿去自己看。」
《國語辭典》:海捕  拼音:hǎi bǔ
古时对于逃亡或藏匿的人犯,以文书通行各地缉捕,称为「海捕」。《水浒传》第二二回:「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
《國語辭典》:窝逃(窩逃)  拼音:wō táo
藏匿逃犯。《福惠全书。卷二三。保甲部。功罪赏罚》:「保长勾通匪类,窝赌窝逃,所为不法。」
分類:窝藏逃犯
《國語辭典》:通缉(通緝)  拼音:tōng qì
法院通令各地方捉拿在逃的人犯。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或受刑人逃亡或藏匿而不知其所在时,得通缉之。但如知悉逃亡或藏匿的处所,则应拘提,不得通缉。通缉,应以通缉书通知附近或各处检察官、司法警察机关;必要时得登载报纸或以其他方法公告。被通缉的人,称为「通缉犯」。
《國語辭典》:通缉令(通緝令)  拼音:tōng qì lìng
法院为捉拿在逃嫌犯或受刑人所发出的通令。如:「法院发出通缉令全力搜捕在逃的嫌犯。」
《漢語大詞典》:逃牌
逃犯的名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逃人总论》:“又分当日有无投递逃牌,今时解部,应否鞭刺。未递逃牌,未经鞭刺,亦不得与计功并论。”
分類:逃犯名牌
《国语辞典》:海捕文书(海捕文书)  拼音:hǎi bǔ wén shū
古代缉捕逃犯的通缉令。《红楼梦》第四回:「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人拿来拷问,令他们实供藏在何处;一面再动海捕文书。」也称为「海捕公文」。
分类:缉捕逃犯
《国语辞典》:海捕公文  拼音:hǎi bǔ gōng wén
古代缉拿逃犯的文书。也称为「海捕文书」。
《國語辭典》:不法之徒  拼音:bù fǎ zhī tú
违反法令的人。如:「对于这些不法之徒,法律会给予适当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