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适可而止(適可而止)  拼音:shì kě ér zhǐ
恰到好处就停止,不再继续下去。《东周列国志》第七○回:「所以然者,由我王能恤民力,适可而止,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文明小史》第二回:「同外国人打交道,亦只好适可而止。」
《國語辭典》:知止  拼音:zhī zhǐ
1.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2.知其所应止之处。《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国语辞典》:兴尽悲来(兴尽悲来)  拼音:xìng jìn bēi lái
高兴到极点,悲哀就随之而来。指万事只能适可而止。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國語辭典》:不为已甚(不為已甚)  拼音:bù wéi yǐ shèn
不做过分的事。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后常指对人的责罚或批评要适可而止,不可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