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證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不退,四不退,五不退中第三也。(参见:不退)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至七地;證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而不退转也。(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初地至七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燄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遍满法身者,谓法身之体,遍满一切处也。)
不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译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进而无退失退转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转,言勤行修习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学常见辞汇】
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證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證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离欲退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尽欲界九品之修惑而得不还果之圣者,再起欲界之烦恼而退转也。
二种退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二、不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五法退菩提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三、好求法师过罪〕,谓修菩萨行者,奉承师长如事父母,听受其教,则菩提之果可成,若窥伺以求其过,则不惟无听受之诚,且亏事师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四、常乐处在生死〕,谓修菩萨行者,当勤精进,以求出离,则菩提之果可成。若耽著五欲,造诸恶业,于诸生死心无厌离,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五、不喜读诵经典〕,谓修菩萨行者,当信受如来所说经典,诚心读诵,求其妙义,依解进修,成菩提果。若不喜乐受持读诵,则所修之行,无所依据,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五不退──生净土五不退
【三藏法数】
(出净土十疑论)
〔一、大悲摄持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二、佛光照烛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三、常闻法音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四、善友同居不退〕,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五、寿命无量不退〕,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究竟退
【三藏法数】
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
不究竟退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墯,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退转心
【三藏法数】
谓于诸善法,不能进修,或暂时发心修行,辄生退屈,则不能到于涅槃彼岸也。
退菩提声闻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此声闻,本是菩萨,曾发菩提之心,积劫修道;忽因疲厌生死,退失大心,而證小果,是名退菩提声闻。(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大悲摄持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不舍,故得不退转也。
佛光照烛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常被佛光照烛,故菩提之心,日得增长,而不退转也。
常闻法音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闻诸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无我之法,是以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而不退转也。
善友同居不退
【三藏法数】
谓众生得生净土者,以由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胜友,内无烦恼惑业之累,外无邪魔恶缘之境,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寿命无量不退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得生净土者,即得寿命无量,与佛菩萨平等无二,故一生之后,即不退转也。
不退决定
【三藏法数】
谓菩萨由忍辱力所修善法,必定常不退失,是名不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