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化迹
(1).变化之迹;教化之迹。《后汉书·仲长统传》:“以为世非 胥庭 ,人乖鷇饮,化迹万肇,情故萌生。” 唐 卢照邻 《宴凤泉石翁神祠诗序》:“夫 圯上 黄公 ,灵期己远, 湘 中 玄乙 ,化迹难徵。”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开剖太虚,导引元气,纷纷化迹,飈飈圣致。”
(2).神灵之迹。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2).神灵之迹。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韵府拾遗 屑韵》:迹灭(迹灭)
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漢語大詞典》:政迹(政蹟)
亦作“ 政蹟 ”。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1).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后汉书·鲁恭传》:“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
(2).犹政绩。《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守令之有政迹者赏之,贪残者诛之,远近肃然。”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龙井寺》:“方先生倅 杭 ,即道贬 处州 ,是以无政蹟可见。”参见“政绩”。
《漢語大詞典》:溷迹(溷蹟)
亦作“ 溷跡 ”。亦作“ 溷蹟 ”。 混迹。 明 李贽 《序汇·史阁款语》:“盖家大人之少也,溷蹟於轩冕而不知其荣。” 清 戴名世 《河墅记》:“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溷跡於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立誓减寿游庠》:“世俗之视秀才也颇重,而得之者也颇难。往往有文学均优,写作俱佳,而佹得佹失,年至班白,犹溷迹于童子军中者。”
分類:混迹
《漢語大詞典》:放迹(放蹟)
亦作“ 放跡 ”。亦作“ 放蹟 ”。
(1).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 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
(2).犹浪迹。到处漂泊。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 明 方孝孺 《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1).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 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
(2).犹浪迹。到处漂泊。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 明 方孝孺 《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骈字类编》:云迹(云迹)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 马去侵云迹,风来袭野芳。
《國語辭典》:轨迹(軌跡) 拼音:guǐ jī
《漢語大詞典》:厕迹(廁跡)
亦作“ 厕跡 ”。 插足,置身。《南齐书·刘瓛传》:“既习此岁久,又齿长疾侵,岂宜摄斋 河閒 之听,厕迹 东平 之僚?”《新唐书·高俭窦威传赞》:“ 高竇 虽缘外戚姻家,然自以才猷结天子,厕跡名臣,垂荣无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虽不足与闻玄理,厕迹羽流,而杖履往来,陪君为方外之友,庶无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