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词典(续上)
景迹人
烱迹
迥迹
略迹论心
略迹原情
略迹原心
埋声晦迹
马迹蛛丝
墨池遗迹
猛兽绝迹
渺无人迹
敛声匿迹
《漢語大詞典》:景迹人(景跡人)
宋 元 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开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元史·刑法志三:“诸诈称搜税,拦头剽夺行李财物者,以盗论,刺断,充景跡人。”
《韵府拾遗 陌韵》:烱迹
鲍照《解褐谢侍郎表》:臣孤门贱生,操无烱迹。
《韵府拾遗 陌韵》:迥迹(迥迹)
谢杰《海月赋》:洵夷险之殊致,乂遐迩之迥迹。
《漢語大詞典》:略迹论心(略迹論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以 于立玉 、 于元荐 为乱天下者,亦岂遂为定论乎?略迹而论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
《國語辭典》:略迹原情(略跡原情)  拼音:lüè jī yuán qíng
撇开表面的现象,探求背后的实情。如:「他的所做所为,略迹原情,也教人不忍苛责。」
《國語辭典》:略迹原心(略跡原心)  拼音:lüè jī yuán xīn
撇开表面的现象,探求背后的用心。《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自古至今,有几个完人?我们如今也只好略迹原心,倘若求全责备起来,天底下那里还有甚么好人呢?」
《漢語大詞典》:埋声晦迹(埋聲晦迹)
犹销声匿迹。南史·萧脩传:“ 元帝 多忌,动加诛翦。 脩 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分類:销声匿迹
《漢語大詞典》:马迹蛛丝(馬跡蛛絲)
同“ 蛛丝马跡 ”。 《花月痕》第五回评:“碑记中写 痴珠 、 荷生 ,用一明一暗,一正一侧,而 秋痕 、 采秋 ,则更用暗中之明,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跡蛛丝。”
分類:五回
《分类字锦》:墨池遗迹(墨池遗迹)
见金庭注。
分类:
《分类字锦》:猛兽绝迹(猛兽绝迹)
南史·孙谦传》:梁天监六年为零陵太守,年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人安之。先是,郡多猛兽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猛兽即害居人。
分类:能政
《漢語大詞典》:渺无人迹(渺無人迹)
看不见一个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 沙汀 《淘金记》十三:“从大道上望去,却就像一座渺无人迹的黄土荒山。”亦作“ 渺无人踪 ”。 王汶石 《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漢語大詞典》:敛声匿迹(斂聲匿迹)
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