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声销迹灭(聲銷迹滅)
犹销声匿迹。谓隐藏形迹。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漢語大詞典》:鼠迹狐踪
比喻人行踪鬼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二:“ 羽 精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 蒙 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吾所为废书太息也。”
分類:行踪鬼祟
《高级汉语词典》:释情消迹
消除误会;予以和解
《漢語大詞典》:兽迒鸟迹(獸迒鳥迹)
鸟兽之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 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迒鸟迹而作书契。”
分類:鸟兽
《分类字锦》:兽藏绝迹(兽藏绝迹)
陆云《岁暮赋》:兽藏邱而绝迹兮,鸟攀木而栖音。
分类:
《漢語大詞典》:犬迹狐踪(犬跡狐踪)
喻低弱的身手。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斕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跡狐踪。”
分類:低弱身手
《國語辭典》:人迹罕至(人跡罕至)  拼音:rén jī hǎn zhì
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九。龙门山》:「南城县东百馀里龙门山,山颠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
《漢語大詞典》:人迹稀少
很少有人去。例如:一条人迹稀少的路。
分類:少有
《韵府拾遗 陌韵》:侃迹
异苑》:钓矶山者,陶侃尝钓于此山下,水中得一织梭,还挂壁上,有顷雷雨,梭变成赤龙,从空而去。其山石上犹有侃迹存焉。
《國語辭典》:来踪去迹(來蹤去跡)  拼音:lái zōng qù jī
1.人来去所留下的踪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幸得女子来踪去迹,甚是秘密。又且身子轻捷,朝隐而入,暮隐而出。」《红楼梦》第一一二回:「文武卫门都瞧了,来踪去迹也看了,尸也验了。」也作「来踪去影」。
2.事情的前因后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崔生见说了来踪去迹,方知一向与他同住的,乃是兴娘之魂。」也作「来龙去脉」。
《國語辭典》:浪迹萍踪(浪跡萍蹤)  拼音:làng jī píng zōng
人的行迹如波浪、浮萍飘浮不定,居无定所。《野叟曝言》第三九回:「引见就有职业,不比从前浪迹萍踪,东西无定了。」
《漢語大詞典》:浪迹浮踪(浪迹浮蹤)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漢語大詞典》:浪迹浮踪(浪迹浮蹤)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山重。”亦作“ 浪跡萍踪 ”。 吴梅 《风洞山·埋忠》:“我草泽偷生苦淹留,却教我浪跡萍踪向何处投。”
《漢語大詞典》:蝌斗鸟迹(蝌斗鳥迹)
指古文字。借指古雅的书法。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及其駡贼而死,从容就义,视吾之头颅身躯皆其所不爱也,而何爱此蝌蚪鸟迹之遗哉!”参见“ 蝌蚪书 ”。
《漢語大詞典》:蝌蚪书(蝌蚪書)
古文字体的一种。笔画多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称。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 鲁 壁再传蝌蚪书,相传竟断 卫 伯儒。” 清 沈起凤 《谐铎·荆棘里》:“老人挈 周 登舟,达岸,岸上树廉石,鐫金碧大字,类蝌蚪书, 周 不能辨。”参阅尔雅翼·释鱼三
《漢語大詞典》:驾肩接迹(駕肩接迹)
见“ 驾肩接武 ”。
《漢語大詞典》:驾肩接武(駕肩接武)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 有唐 之兴,绵歷年所,骨鯁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亦作“ 驾肩接迹 ”。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嚮风而至。”
《漢語大詞典》:警迹人(警跡人)
元 制,凡犯盗窃或强盗初犯、罪不至死者,在其项、臂刺字,列入特殊户籍,加以监督,称之为“警跡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那里有刺了臂的 王仲宣 ,黥了额的 司马迁 ,那里有警跡人 贾生 、 子建 。”元史·刑法志二:“诸有司承告被盗,輒将警跡人,非理枉勘身死,却获正贼者,正问官笞五十七,解职。”亦省称“ 警跡 ”。 元 黄溍 《青阳县尹徐君墓志铭》:“有僧某者,通民妇,为其夫所击殴而衔之。适有遭劫杀者,贼弗得,僧为飞书诬其夫及有他怨隙者七人,故以书堕逻卒家。七人中或以罪黥,卒得之曰:‘此警跡也。’因捕治不疑。君察其寃。”参阅元史·刑法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