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仪迹(儀跡)
犹言灵迹。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一曰稗官之书,巷议街谈,辗转相传,或陈福善祸淫之跡,或以敬天明鬼为宗,甚至记坛宇而陈仪跡,因祠庙而述鬼神,是谓《齐东》之谈,堪续《虞初》之著,此又一类也。”
《國語辭典》:杳无人迹(杳無人跡)  拼音:yǎo wú rén jī
毫无人的踪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士人回顾,惟万峰插天,杳无人迹。」《精忠岳传》第六五回:「岳雷睁开眼一看,却在平地上,杳无人迹。」
分類:踪迹
《國語辭典》:杳无踪迹(杳無蹤跡)  拼音:yǎo wú zōng jī
没有丝毫踪影、痕迹。《水浒传》第四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四面搜寻,杳无踪迹。」也作「杳无踪影」。
分類:踪迹
《分类字锦》:野迹似云(野迹似云)
赵嘏 赠道者诗 野迹似云无处著,仙容如水与谁同。
分类:道士
《國語辭典》:销声敛迹(銷聲斂跡)  拼音:xiāo shēng liàn jī
隐藏形迹,不公开出现。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一:「宗国乱离,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颍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也作「销声匿迹」。
分類:销声匿迹
《國語辭典》:销声匿迹(銷聲匿跡)  拼音:xiāo shēng nì jī
隐藏形迹,不公开出现。《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他平生最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如今接连把他闷了几个月,直把他急得要死。」也作「匿迹销声」、「消声灭迹」、「消声匿迹」、「销声敛迹」。
《國語辭典》:消声灭迹(消聲滅跡)  拼音:xiāo shēng miè jī
隐藏形迹,不使外界得知。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披裘当夏,俗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也作「销声匿迹」。
《國語辭典》:消声匿迹(消聲匿跡)  拼音:xiāo shēng nì jī
隐藏形踪,不为别人所知。如:「当警方赶到时,一干赌徒已消声匿迹,逃得无影无踪了。」也作「销声匿迹」。
《國語辭典》:消声匿迹(消聲匿跡)  拼音:xiāo shēng nì jī
隐藏形踪,不为别人所知。如:「当警方赶到时,一干赌徒已消声匿迹,逃得无影无踪了。」也作「销声匿迹」。
《高级汉语词典》:湘江旧迹
指湘妃哭舜的传说
《分类字锦》:仙室虎迹(仙室虎迹)
列仙传: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馀岁。尝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前世祷请风雨,莫不辄应。常有两虎在祠左右,祠讫,地即有虎迹云。
分类:
《漢語大詞典》:刑迹
形迹。《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直言更亦无刑迹。”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刑迹就是形迹。”
分類:形迹
《國語辭典》:形迹可疑(形跡可疑)  拼音:xíng jī kě yí
形容人的举止、动作或态度令人起疑。《清史稿。卷四二二。王茂荫传》:「各处捕获难民,指为形迹可疑,严讯楚毒。」《文明小史》第一五回:「看见有形迹可疑的,以及箱笼斤两重大的,都要叫本人打开给他查验。」
《分类字锦》:行无辙迹(行无辙迹)
枣据船赋: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不疾而速,忽若驰奔。
分类:
《分类字锦》:绣迹于衣(绣迹于衣)
五代史南平世家梁亡唐庄宗入洛高季兴朝于洛阳庄宗尝问季兴曰吾已灭梁欲征吴蜀何者为先季兴曰宜先蜀臣请以本道兵先进庄宗大悦以手拊其背季兴因命工绣其手迹于衣归以为荣耀
分类:
《国语辞典》:匿迹隐形(匿迹隐形)  拼音:nì jī yǐn xíng
遁隐形迹,不为人知。《四游记。西游记。第九回》:「师徒们匿迹隐形,不知何日寻得取经人?」也作「匿迹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