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踠迹(踠跡)
亦作“踠蹟”。
(1).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踠迹迴唐,畜怒未洩。” 李周翰 注:“踠跡畜怒,谓驰骤之势未散也。”
(2).俯伏。《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陆公 以偏师三万,北据 东坑 ,深沟高垒,按甲养威,反虏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 吕延济 注:“踠跡,谓俯伏也。”
见“ 踠跡 ”。
(1).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踠迹迴唐,畜怒未洩。” 李周翰 注:“踠跡畜怒,谓驰骤之势未散也。”
(2).俯伏。《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陆公 以偏师三万,北据 东坑 ,深沟高垒,按甲养威,反虏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 吕延济 注:“踠跡,谓俯伏也。”
见“ 踠跡 ”。
《骈字类编》:金迹(金迹)
唐 王勃 观佛迹寺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骈字类编》:大迹(大迹)
史记封禅书:公孙卿持节尝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又作迹。水经注:瓠河又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馀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