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执迷(執迷) 拼音:zhí mí
固执不悟。《旧唐书。卷五四。王世充传》:「四海之内,皆承正朔,唯公执迷,独阻声教。」《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布回顾宫曰:『陈登安在?』宫曰:『将军尚执迷而问此佞贼乎?』」
《漢語大詞典》:迷涂(迷塗)
见“ 迷途 ”。
《漢語大詞典》:迷行
犹迷向。 宋 张耒 《叙雨》诗:“土飘尘扬兮,迷行错步。”
《漢語大詞典》:迷悟
迷惑与觉悟。《景德传灯录·富那夜奢》:“迷悟如隐显,明闇不相离。” 明 袁宗道 《读〈论语〉》:“忧乐之机,係一念迷悟间耳。” 朱自清 《毁灭》诗:“在我对着黑毧毧又白漠漠的将来,不知取怎样的道路,却尽徘徊于迷悟之纠纷的时候,那时候她和他便隐隐地显现了。”
《漢語大詞典》:迷误(迷誤)
亦作“ 迷悮 ”。
(1).迷惑谬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餘黎民,迷误如此。” 唐 骆宾王 《和道士闺情诗启》:“类西 秦 之镜,照彻心灵;同南指之车,导引迷悮。”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 孙中山 《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於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
(2).使迷惑;贻误。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语,转相迷误。”《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逆臣 孙秀 ,迷误 赵王 ,当共诛讨。” 明 袁宗道 《论文下》:“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1).迷惑谬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餘黎民,迷误如此。” 唐 骆宾王 《和道士闺情诗启》:“类西 秦 之镜,照彻心灵;同南指之车,导引迷悮。”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 孙中山 《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於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
(2).使迷惑;贻误。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语,转相迷误。”《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逆臣 孙秀 ,迷误 赵王 ,当共诛讨。” 明 袁宗道 《论文下》:“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骈字类编》:径迷(径迷)
南北朝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 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
《漢語大詞典》:迷国(迷國)
(1).指隐居不仕。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闵贡》:“ 仲叔 高栖,藏宝迷国,一介弗取,卓然贞白。”参见“ 迷邦 ”。
(2).使国迷乱。 宋 叶适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子厚 迷国,罪无匹朋,最大者二后废立之际,尤大者臣子不忍言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人臣私聚敛,迷国坏纲纪。”
(3).谓使国人着迷。 宋 陈师道 《黄梅》诗:“留花如有待,迷国更须香。”
(2).使国迷乱。 宋 叶适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子厚 迷国,罪无匹朋,最大者二后废立之际,尤大者臣子不忍言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人臣私聚敛,迷国坏纲纪。”
(3).谓使国人着迷。 宋 陈师道 《黄梅》诗:“留花如有待,迷国更须香。”
《漢語大詞典》:迷邦
《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言 孔子 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周书·儒林传·沈重》:“若居形声而去影响,尚迷邦而忘观国,非所谓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居数岁,投老於南 荆 ,迷邦纵性,委和从化。”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岂终怀宝迷邦,谩説灌园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