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迷迷糊糊  拼音:mí mí hú hú
不仔细、不清楚。如:「他上课常迷迷糊糊走错教室。」
《國語辭典》:惘惘  拼音:wǎng wǎng
失意的样子。唐。韩愈送殷员外序〉:「出门惘惘,有离别可怜之色。」
《國語辭典》:惚恍  拼音:hū huǎng
1.混沌不清。《文选。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2.神志迷糊。唐。张说〈东山记〉:「云木虚吟,惚恍疑梦。」
《國語辭典》:迷濛  拼音:mí méng
形容景物朦胧不清。如:「细雨霏霏中,江上景物有点迷濛。」
《国语辞典》:惚惚  拼音:hū hū
迷迷糊糊。《红楼梦》第四七回:「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
分类:迷迷糊糊
《漢語大詞典》:懞懞
迷迷糊糊。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孺人疼痛既止,精神疲倦,懞懞的睡了去。”
分類:迷迷糊糊
《漢語大詞典》:涎涎瞪瞪
亦作“ 涎涎邓邓 ”。
(1).说话时口沫飞溅的样子。 元 无名氏 《渭塘奇遇》第一折:“走将来低低答答乔议论,走将来涎涎瞪瞪説甚么亲。”
(2).贪馋的样子。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粗,眼脑儿涎涎邓邓,手脚儿扯扯也那捽捽。”
(3).迷迷糊糊;糊里糊涂。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他每日家吃的十分酩酊……吃的来涎涎邓邓。”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説的话涎涎邓邓。” 明 朱有炖 《一枝花·秋兴》套曲:“这些时把一个俊 潘安 老得来兀兀腾腾,瘦 沈约 害得来涎涎瞪瞪,渴 相如 送得来悄悄冥冥。”
《国语辞典》:皮头夯脑(皮头夯脑)  拼音:pí tóu hāng nǎo
迷迷糊糊。《平鬼传》第一一回:「从此竟变成了一个大慢性,整日家皮头夯脑的,总不忧愁。」
分类:迷迷糊糊
《漢語大詞典》:二二糊糊
方言。迷迷糊糊。 高玉宝 《高玉宝》第七章:“他病得二二糊糊的,哪还能放猪呢!”
《國語辭典》:麻麻糊糊  拼音:má ma hú hú
1.迷糊不清醒。《西游记》第七八回:「那老军猛然惊觉,麻麻糊糊的睁开眼,看见行者,连忙跪下磕头。」
2.勉强将就。也作「麻麻呼呼」、「马马虎虎」。
《漢語大詞典》:迷颩没腾(迷颩没騰)
迷迷糊糊。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这里稳丕丕土坑上迷颩没腾的坐。”亦作“ 迷颩模登 ”。 元 周文质 《叨叨令·悲秋》曲:“睡不著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靠。”
分類:迷迷糊糊
《漢語大詞典》:迷里咕咚(迷裏咕咚)
迷迷糊糊。 木青 《不许收穫的秋天》第六章:“ 阿奎 睡得迷里咕咚。”
分類:迷迷糊糊
《漢語大詞典》:懵头懵脑(懵頭懵腦)
迷迷糊糊。 郑九蝉 《贴树皮》:“﹝ 赵春喜 ﹞就把打更 老杜头 咋呼起来:‘ 老杜头 ,你死哩活哩?’ 老杜头 懵头懵脑地说:‘咋的啦?’”
分類:迷迷糊糊
《國語辭典》:蒙蒙  拼音:méng méng
1.昏暗不明。《汉书。卷一○○。叙传上》:「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2.萌生。《大戴礼记。夏小正》:「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
3.形容多而密布的样子。《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國語辭典》:濛濛  拼音:méng méng
1.形容水气绵细密布的样子。晋。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三国演义》第一○○回:「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濛濛。」
2.迷茫不清的样子。唐。白居易 江夜舟行诗:「烟澹月濛濛,舟行夜色中。」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國語辭典》:矇矇  拼音:méng méng
昏暗不明。引申为不明理、不开通。《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漢語大詞典》:迷迷
(1).迷惑。《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迷迷然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图 《春愁赋》:“燕泥滴滴而簷坏,蛛网迷迷而帐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两日迷迷不好,正在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眯 ”。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他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 沈从文 《边城》十九:“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迷迷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