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0,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拆字
恶月
扶乩
求签
下停
岁破
念咒
贫鬼
显魂
归阴
鬼打
鬼击
鬼箭
勾神
上停
《國語辭典》:拆字  拼音:chāi zì
藉由分析字形以测知吉凶祸福的算命方法。《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忽见茶室傍边添了一张小桌子,一个少年坐著拆字。」《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实在没处投奔,跑到汴梁城相国寺里去拆字也有饭吃。」也称为「相字」、「测字」。
《國語辭典》:拆白道字  拼音:chāi bái dào zì
一种流行于宋元的文字游戏。说话者将欲表达的话,以拆字法说出。如宋。黄庭坚的〈两同心。一笑千金〉词:「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即拆「好闷」二字。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水浒传》第六一回:「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也作「抹牌道字」、「拆牌道字」。
《國語辭典》:恶月(惡月)  拼音:è yuè
俗称阴历五月为恶月。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
《國語辭典》:扶乩  拼音:fú jī
一种民间请示神明的方法。将一丁字形木棍架在沙盘上,由两人扶著架子,依法请神,木棍于沙盘上画出文字,作为神明的启示,以显吉凶。《儒林外史》第一○回:「以及请仙判事,扶乩笔箓,晚生都略知一二。」也作「扶鸾」、「扶箕」。
《國語辭典》:求签(求籤)  拼音:qiú qiān
在神佛前祈祷祭拜,抽签以占卜吉凶。《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把个安太太急得烧子时香,吃白斋,求签许愿,闹得寝食不安。」
《國語辭典》:下停  拼音:xià tíng
术数用语。相术上指鼻子以下至地阁的部位。《金瓶梅》第九六回:「你上停短兮下停长,主多成多败,钱财使尽又还来。」
《漢語大詞典》:岁破(歲破)
一种迷信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 汉 王充 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輒举家移。” 汉 王充 论衡·难岁:“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 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破》:“《广圣历》曰:‘岁破者,太岁所衡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明时总要》:‘岁破者,子年在午,顺行十二辰是也。’”
《國語辭典》:念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诵咒语。《三国演义》第九○回:「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摇蒂钟,顷刻之间,狂风大作。」《西游记》第二七回:「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也作「念咒」。
《國語辭典》:念咒(唸咒)  拼音:niàn zhòu
持诵咒语。如:「那法师念咒之后,瞬间昏天暗地,天摇地动。」也作「念咒」。
《漢語大詞典》:贫鬼(貧鬼)
迷信指使人贫穷败落的鬼。 汉 焦赣 《易林·临之兑》:“贫鬼守门,日破我盆,孤牝不驹,鷄不成雏。” 清 钱谦益 《富责主人文》:“昔人逐贫送穷之作,皆以贫鬼致辞,谴訶不少贷,而富鬼则不及焉。” 清 朱鹤龄 《丙午除夕》诗:“欲驱贫鬼愁无术,且爆簷前竹数竿。”
《國語辭典》:显魂(顯魂)  拼音:xiǎn hún
死者的灵魂显现出来。《红楼梦》第七八回:「不好,有鬼!晴雯真来显魂了。」
《國語辭典》:归阴(歸陰)  拼音:guī yīn
魂魄归回阴间。指人去世。如:「一命归阴」。
《漢語大詞典》:鬼打
迷信者称不知病因的肿胀瘀血症。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二·铁椎柄:“﹝主治﹞鬼打,及强鬼排突人中恶者。”
《國語辭典》:鬼击(鬼擊)  拼音:guǐ jí
中医指人突中恶气,不省人事。
《漢語大詞典》:鬼箭
(1).鬼神所射之箭。迷信者谓人体为鬼箭射中即致疾病。 明 高启 《神弦曲》:“雌狐学拜戴髑髏,鬼箭射创血洒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西隣小鬼逢鬼箭,仆地不甦颜色变。”
(2).木名。卫矛的别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祠 岱 岳,因登絶顶,行四十里……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卫矛:“鬼箭生山石间,小株成丛。”
(3).武器名。正字通·竹部:“兵法,鬼箭即铁蒺黎,稍小,用毒药炒过,人足著此,即肿不能行,夜散要路,故名鬼箭。”
《漢語大詞典》:勾神
迷信传说中捕捉生人灵魂的神祇。 清 袁枚 新齐谐·卖浆者儿:“子曰:‘我非汝子,我是城隍司之勾神,今日与伙伴数人至 张 家勾取 张氏 妇魂。因其家延请五圣在堂,未便进内。’”
《漢語大詞典》:上停
星相迷信之说,面部及身体各分为上、中、下三停。面部自发际到印堂为上停;身体以头为上停。见《麻衣相法全编·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注。此外,绘画及书法中亦有上停之说,上停犹言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