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企待
迫切期待。 清 龚自珍 《〈陈硕甫所著书〉序》:“整齐益整齐,企待益企待,总之必不为虚待,无岐谬。” 冰心 《三寄小读者》七:“她还客气地说,为了有助于她们对今日 中国 的了解,团员们都极其兴奋地企待着这一次会见。”
分類:迫切期待
《漢語大詞典》:切紧(切緊)
迫切,要紧。 清 陈天华 《猛回头》:“这十要,无一件,不是切紧,劝同胞,再不可,互相观望。”
分類:迫切要紧
《国语辞典》:思贤如渴(思贤如渴)  拼音:sī xián rú kě
思慕贤才,有如口渴极需饮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梁书。卷三○。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也作「求贤如渴」、「求贤若渴」。
《国语辞典》:驱逐出境(驱逐出境)  拼音:qū zhú chū jìng
国家基于安全或其他具体、迫切而重大的理由,对于其领域内的外国人,命令或强制其退出国境。
《国语辞典》:寒不择衣(寒不择衣)  拼音:hán bù zé yī
受冻时,无论衣物的好坏,皆穿上身。比喻迫切需要时,无暇加以选择。《水浒传》第三回:「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惶不择路,贫不择妻。」
《国语辞典》:得不的一声(得不的一声)  拼音:dé bù de yī shēng
巴不得的应诺。形容心中非常盼望、迫切的立刻回应对方。《红楼梦》第七一回:「周瑞家的听了,得不的一声,──素日因与这几个人不睦,──出来了便命一个小厮到林之孝家传凤姐的话。」《歧路灯》第三六回:「人有脸树有皮,前日赶出来,磕头乱央不肯收下,今日得不的一声儿,又回去了。」
《国语辞典》:寤寐以求  拼音:wù mèi yǐ qiú
形容愿望强烈、迫切,随时都想得到。如:「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娶得寤寐以求的佳人。」
《国语辞典》:急如风火(急如风火)  拼音:jí rú fēng huǒ
如疾风烈火般紧急,形容十分迫切。《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漢語大詞典》:秉烛待旦(秉燭待旦)
执烛以待天明。言心情迫切,夜不能寐。《水浒传》第九五回:“ 宋江 秉烛待旦。” 郭沫若 《行路难》下三:“他接着便说出了一段‘秉烛待旦’的故事来。”
《國語辭典》:朝闻夕死(朝聞夕死)  拼音:zhāo wén xì sǐ
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参见「朝闻道,夕死可矣」条。汉。司马迁 悲士不遇赋:「没世无闻,古人惟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國語辭典》:巴不得  拼音:bā bù de
迫切、希望。如:「天气冷,肚子又饿,巴不得早点下班。」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我这门户人家,巴不得接著子弟,就是钱龙入门。」
《漢語大詞典》:巴不能勾
迫切希望。《水浒传》第二五回:“这妇人巴不能勾他出去了,便踅过 王婆 房里来等 西门庆 。”
分類:迫切希望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求贤如渴(求賢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访求贤才,有如口渴急于饮水一般。形容寻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后汉书。卷六一。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也作「求贤若渴」、「思贤如渴」。
《國語辭典》:如饥如渴(如饑如渴)  拼音:rú jī rú kě
像非常饥饿或口渴的人急需饮食一般。比喻迫切需求。隋。王度《古镜记》:「明公好奇爱古,如饥如渴,愿与君今夕一试。」也作「如饥似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