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避迹违心(避迹違心)
违背本意而隐匿。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其为 荆公 与非 荆公 ,亦难逃后世之公,某万不敢避迹违心,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
《國語辭典》:倒行逆施  拼音:dào xíng nì shī
不遵常理行事。后比喻违背社会俗尚,胡作非为的罪恶行径。《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汉书。卷六四上。主父偃传》:「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也作「逆行倒施」。
《漢語大詞典》:弃好背盟(棄好背盟)
抛弃友好,违背盟誓。《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环 怙恃其险,负其众庶,弃好背盟,陵虐神主。”
《漢語大詞典》:曲谬(曲謬)
违背,不一致。孔丛子·公孙龙:“且王以不敢鬪为辱,必以敢鬪为荣。是王之所赏,吏之所罚也;上之所是,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曲谬,虽十 黄帝 固所不能治也。”
《國語辭典》:逆道乱常(逆道亂常)  拼音:nì dào luàn cháng
常,人情之常。逆道乱常是违反道德伦常。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乱常之心,足以观天下贞夫孝妇之节。」
《漢語大詞典》:逆教
违背教化。晏子春秋·杂下二八:“且夫德薄而禄厚,智惛而家富,是彰污而逆教也。”
分類:违背教化
《漢語大詞典》:逆天违众(逆天違衆)
谓违背天理人情。汉书·伍被传:“夫以 吴 众不能成功者,何也?诚逆天违众而不见时也。”
分類:违背背天
《国语辞典》:始乱终弃(始乱终弃)  拼音:shǐ luàn zhōng qì
本指男子诱惑女子做出违背礼法的行为,最后却弃而不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始乱终弃,君子所恶。」泛指用情不专,违反承诺,未能妥善结束感情。
《國語辭典》:食言而肥  拼音:shí yán ér féi
春秋鲁大夫孟武伯常失信于鲁哀公。在一次宴会中,孟武伯问哀公的宠臣郭重为何如此肥胖,哀公藉机讽刺说:「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典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后用以比喻言而无信,说话不守信用。明。李开光〈水风卧吟楼记〉:「此予事而挂客怀,何也?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
《國語辭典》: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拼音:shùn zhī zhě chāng,nì zhī zhě wáng
顺从则可昌盛,违逆则遭灭亡。《晋书。卷九五。艺术传。戴洋传》:「岁星移入房,太白在心。心房,宋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石季龙若兴兵东南,此其死会也。」
《國語辭典》: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拼音:shùn tiān zhě cún,nì tiān zhě wáng
顺应天道必可长存,违逆天理将遭灭亡。《孟子。离娄》:「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六出:「自古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皇上久厌兵革,方与邵真人修延熙万寿清醮,太师要兴兵,先已逆天了。」也作「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國語辭典》:事与愿违(事與願違)  拼音:shì yǔ yuàn wéi
事实和愿望相违背。《文选。嵇康。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事与愿违,当忝外役。」
《國語辭典》:忍心害理  拼音:rěn xīn hài lǐ
心地残忍,违背天理。《醒世姻缘传》第一六回:「又晓得他听了珍哥的话,逼死了嫡妻,又是忍心害理的了!」《镜花缘》第一○回:「此时若教抛撇祖父,一人独去,即使女儿心如铁石,亦不能忍心害理至此。」
《國語辭典》:瞒心昧己(瞞心昧己)  拼音:mán xīn mèi jǐ
昧著良心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往常我瞒心昧己,信口胡开。把神佛毁谤,将僧道抢白。」也作「昧己瞒心」。
《國語辭典》:昧己瞒心(昧己瞞心)  拼音:mèi jǐ mán xīn
违背良心,做不该做的事。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我则道你是铺眉苫眼真君子,你最是昧己瞒心泼小儿。」也作「瞒心昧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