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86,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高晞远(字 照庵 )
高晞远(字 照庵 )
李智远(号 谷隐野人 )
申屠致远(字 大用 号 忍斋 墨庄 )
李致远(字 致远 )
刘怀远
赵淇(字 元德 号 平远、太初 文惠 )
仇远(字 仁近、仁父 号 山村民、近村 世称 山村先生 别称 山村 )
程钜夫( 文海 号 雪楼、远斋 文宪 楚国公 世称 雪楼先生 )
马致远(字 千里 号 东篱 )
黄景昌(字 清远、明远 号 槐窗居士、田居子 )
汪炎昶(字 懋远、茂远 号 古逸民 世称 古逸先生 )
孔昭孙(字 明远 )
僧德谦(号 福元 杨 远闻 )
其它辞典(续上)
汪一龙(字 远翔 号 定斋 世称 定斋先生 )高晞远(字 照庵 )
高晞远(字 照庵 )
李智远(号 谷隐野人 )
申屠致远(字 大用 号 忍斋 墨庄 )
李致远(字 致远 )
刘怀远
赵淇(字 元德 号 平远、太初 文惠 )
仇远(字 仁近、仁父 号 山村民、近村 世称 山村先生 别称 山村 )
程钜夫( 文海 号 雪楼、远斋 文宪 楚国公 世称 雪楼先生 )
马致远(字 千里 号 东篱 )
黄景昌(字 清远、明远 号 槐窗居士、田居子 )
汪炎昶(字 懋远、茂远 号 古逸民 世称 古逸先生 )
孔昭孙(字 明远 )
僧德谦(号 福元 杨 远闻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0—1282 【介绍】: 宋元间徽州休宁人,字远翔,号定斋。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授句容尉,摄县事。岁大饥,仿朱熹南康遗规,为便民十条,民无瘠殍。时京口、瓜洲失守,奉母南归。乡士民推为宰,不就。世祖至元中,起为紫阳书院山长,学者称定斋先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晞远字照庵,通州人。咸淳德祐间尝通判平江府,入元未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智远(一二三四~一二七六),号谷隐野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恭宗德祐二年元兵下华亭,书诗坐逝,年四十三。事见《松风馀韵》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8 【介绍】: 元东平寿张人,本居汴,金末东迁,字大用,号忍斋。蒙哥汗时,忽必烈南下攻宋,以荐为经略司知事。至元十年,授太常太祝。宋亡后,为杭州安抚司经历。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按部湖广,为陈天祥辨诬,使桑哥为之气沮。又劾权臣卢世荣等不法事。成宗时,终官佥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聚书万卷,名墨庄。有《忍斋行稿》、《释奠通礼》、《集验方》等。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大用,其先汴人。徙寿张累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待制不赴大德中佥淮西江北道廉访司事有忍斋行藁四十卷
人物简介
简介
李致远(1261-约1325),字致远。工曲,今仅存还牢末剧一种,散曲散存太平乐府等选本中。何梦华抄本《太平乐府》注云“江右(今江西)”至元中,客居溧阳(今属江苏)。存小令26首,套数4篇及杂剧《还牢末》。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写给李致远的《和李志远君深秀才》诗中说他“有才未遇政绩损”“亦固穷忘怨尤”“一瓢陋巷誓不出,孤云野鹤心自由”,可以看出他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性格孤傲清高。《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评其曲曰:“如玉匣昆吾。”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河东人。至元中官昭州郡监。
人物简介
全元诗
赵淇(一二三九——一三0七),字元德,号平远,又号太初。其先临淄(今属山东)人,徙家衡山(今属湖南)。年十七,荫补承奉郎。起家四川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累迁右文殿修撰,历官尚书、刑部侍郎而宋亡。至元十五年,行省署广东宣抚使,制授湖南道宣慰使,七年而代,用荐者召,遂辞疾致仕。所著诗文乐府结为《太初纪梦》二十馀卷。卒,追谥文惠。生平见卢挚撰墓志铭(《国朝文类》卷五十一)、虞集撰神道碑(《道围学古录》十三)、《元诗选癸集》乙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杭州钱塘人,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宋末即以诗名,与白珽齐名,称仇白。入元,为溧阳州儒学教授,旋罢归,优游湖山以终。工诗文。有《金渊集》、《山村遗集》。元诗选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其为诗尝曰:近体吾主于唐,古体吾主于《选》,往往于融畅圆美中,忽而悽楚蕴结,有《离骚》三致意之馀韵。晚年谢事,乐于湖山泉石间,多与方士游名山胜地,佛刹灵区。足迹所到,辄有题咏。释妙声谓其诗冲远幽茂,而静退閒适之趣溢于言外。释弘道赠诗云:「吾爱山村友,诗工字亦工。波澜唐句法,潇洒晋贤风。」僧守道赠诗云:「朝野遵遗老,山村有逸民。书传东晋法,诗接晚唐人。」似是为山村写照也。全宋诗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著,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为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馀。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为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乾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为《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金渊集》编为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为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人。有《兴观集》、《金渊集》、《无弦琴谱》。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至元中,官溧阳州教授。自号近村,又称山村,有山村遗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318 【介绍】: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修《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元诗选
钜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其先自徽州徙郢京山,宋末,季父飞卿摄建昌守,家焉。元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命给笔札书二十馀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尚书省初立,诏为参知政事,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文海南人,且年少,世祖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遂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清要。大德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延祐初,议行贡举法。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命廷臣饮饯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时加存问。居三年卒,年七十。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钜夫仪状峻伟,音吐如钟。少与吴文正公同门,遭时革命,宠遇优渥,历事中外者踰四十年。郢州有白雪楼,尝以名所寓,故世称雪楼先生,又号远斋。所著有《雪楼集》三十卷。虞文靖公谓宋季士习卑陋,以时文相尚。病其陈腐,则以奇险相高,江西尤甚。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公之致仕也,赵文敏公孟頫代为承旨。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都人,字千里,号东篱。元初为江浙行省务官。工曲。善作杂剧。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称四大家。有《桃源洞》、《岳阳楼》和《汉宫秋》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38 【介绍】: 元徽州婺源人,字茂远。少受学于宋遗民孙嵩。学成,隐居不仕,自称古逸民。时宋亡已久,其衣冠、礼度仍沿宋时旧俗。家贫而至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3—1324 【介绍】: 元衢州人,字明远。孔子五十二代孙。成宗大德元年任庆元路学正,迁蕲阳教授。仁宗皇庆元年授慈溪主簿,辟江浙省掾,延祐间除袁州路知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7—1317 【介绍】: 元僧。宁州定平人,号福元,俗姓杨。幼嗜佛书。凡六经四论一律,无不穷究。游至京都,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后退隐以终。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姓杨氏。宁州定平人也。幼为勤策嗜诵佛书。稍长即游秦洛汴汝。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习瑞应于原州忠公。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学圆觉于乾陵一公。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后至京都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初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前后十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尝曰。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尚。乃让师席与弟子。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乐其乐。处世而遗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帝赐镃五十缗赙葬。敕有司备仪卫。幡幢音乐津送荼毗。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之南隅。世寿五十有一。腊四十有三。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德谦。宁州定平杨氏子。幼从僧读佛书。稍长。用游秦洛汴汝。咨访先德。学苾刍之道。发于是乎落矣。遂逾河而北。谒见诸大法师。所闻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诸老并以识法解义。驰声四远。师皆亲熏而炙之。跻其堂而嗜其胾。故年未逾立。已有盛名于时。后至京师。受华严圆顿之宗。于万安坛主拣公之门。拣以师博学多能。甚器重之。初以诏居万宁寺。迁大崇恩。两住大刹。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溢于海隅。未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其素。尝语人曰。畦衣之士抗尘世表。苟不愧于朝闻夕死可矣。尚何慕于外哉。自是屏绝人事。括囊一室。以乐其道。延祐四年正月。终于隐所。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三。宰臣以闻。敕有司备仪卫。集京畿诸寺幡盖鼓乐以送之。火后获舍利。建塔于城南。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德谦,号福元,姓杨氏,定平人也。幼而勤敏,嗜诵佛书。稍长,即游秦、洛、汴、汝,逾河北齐、魏、燕、赵之邦,咨访先德。初受《般若》于邠州宁公,习《瑞应》于原州忠公,受《幽赞》于好畤仙公,学《圆觉》于乾陵一公,究《唯识》、《俱舍》等论于陕州頙公,听《楞严》、《四分律疏》于阳夏闻公,凡六经四论一律,皆辞宏旨,奥穷三藏之蕴,而数公并以识法解义,声名远闻,谦皆亲熏炙之,而必臻其道。后至京师,受《华严》于大司徒万安坛主。初诏居万宁寺,迁崇恩,前后十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扬于海外,未尝以荣显宠遇改其志,尝曰:“畦衣之士,抗于世表,茍不愧于朝闻夕死,尚何慕焉。”自以重居巨刹,久佩恩荣,唯恬退为高,乃让席与弟子,自居幽僻,谢绝人事。括囊一室,以明其明,乐其乐,处世而遗世者也。元延祐四年正月二十有六日示寂,帝赐钱五十缗赙藏,敕有司备仪卫、幡幢、音乐送之。茶毗,获舍利数十颗,建塔于城南隅,世寿五十有一,腊四十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