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则叫做归俗。
【俗语佛源】
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
(术语)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
【佛学常见辞汇】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则叫做归俗。
【俗语佛源】
在家谓之「俗」,出家修行谓之「僧尼」。佛制:听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团。以上两种情况,均称为还俗。另有一说,还俗仅指僧尼犯戒还家。自愿离开僧团,谓之「归俗」。《宝积经》卷八八载:「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赞曰:『若不能消信施,宁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戒,受人信施也。』」按经义,出家人不能守戒、精进,宁可还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载:宾国(在今克什米尔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岁时出家,精通藏经。后来国王驾崩,无人继位。众人议请跋摩「还俗,以绍国位」。跋摩不从,隐居山林,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来到中国的建业(今南京),译经数十部。又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载:「(杭僧思聪)挟琴游梁,日登中贵人之门,久之,遂还俗,为御前使臣。」可见思聪是个心未出家、热衷名利的人。(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