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5,分4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李期( 邛都县幽公、幽 字 世运 )
慕容盛(庙号 中宗 昭武皇帝、昭武帝、燕昭武帝 字 道运 长乐公 )
谢灵运(世称 康乐、谢临川、临川史、谢监灵运、谢守、谢监、谢客 康乐侯、康乐公 别称 谢康乐 客儿 )
杨运长( 南城县子 )
僧灵运( 荆 次德 )
杨乾运(字 玄邈 )
尉迟运( 安喜县侯、周城县公、卢国公 )
乐运(字 承业 )
释法运( 邓 )
马嘉运
武弘度(字 怀运 )
郭知运(字 逢时 威 )
李齐运
沈千运(号 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行第 四 )
其它辞典
陶侃(别称 婆娑老子、老子婆娑、运甓公、运甓翁 字 士行 长沙郡公、东乡侯、柴桑侯 桓 )李期( 邛都县幽公、幽 字 世运 )
慕容盛(庙号 中宗 昭武皇帝、昭武帝、燕昭武帝 字 道运 长乐公 )
谢灵运(世称 康乐、谢临川、临川史、谢监灵运、谢守、谢监、谢客 康乐侯、康乐公 别称 谢康乐 客儿 )
杨运长( 南城县子 )
僧灵运( 荆 次德 )
杨乾运(字 玄邈 )
尉迟运( 安喜县侯、周城县公、卢国公 )
乐运(字 承业 )
释法运( 邓 )
马嘉运
武弘度(字 怀运 )
郭知运(字 逢时 威 )
李齐运
沈千运(号 沈四山人、沈四逸人 行第 四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9—334 【介绍】: 东晋庐江浔阳人,字士行。少孤贫。为县吏。累迁南蛮长史。击破张昌、陈敏、杜韬,拜荆州刺史,镇武昌。深为王敦所忌,左转广州刺史,无事即朝暮运甓以习劳。敦败,复还荆州。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反,京都不守。温峤、庾亮推侃为盟主,力拒斩峻,收复建康。官至荆、江二州刺史,都督交、广、宁、江等八州诸军事。在军四十一年如一日,厌清谈浮华,常勉人惜分阴,为后世所称。封长沙郡公。卒谥桓。全晋文
侃字士行,鄱阳人。徙居庐江之寻阳,为县吏。郡召为督邮,领枞阳令,迁主簿。元康中察孝廉,除郎中,补武冈令;弃官归,为郡小中正。太安中为南蛮长史,封东乡侯。光熙初迁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又加督护;母忧去职。永嘉中,东海王越以为参军。元帝镇江左,加奋威将军,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王敦表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封柴桑侯。大兴初进号平南将军,加都督交州军事,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王敦平,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苏峻平,拜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加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又加都督江州,领刺史。襄阳平,拜大将军。咸和七年卒,年七十六,赠大司马,谥曰桓。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3—337 【介绍】: 十六国时成汉国君,字世运。李雄第四子。轻财好施,虚心招纳。雄死后,太子李班嗣位,雄子越杀班而拥立期。既即位,改年号为玉恒。轻诸旧臣,信用尚书令景骞、尚书姚华、田褒,内宠信宦竖许涪等,国之刑政,决于数人,妄杀民人,籍没妇人资财,以实后宫。从父李寿乃矫期母任氏命,废期为邛都县公。期乃自缢死。在位三年。谥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3—401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国君,鲜卑族,字道运。慕容宝庶长子。初依叔父慕容冲,冲被杀,遂归慕容垂,封长乐公。慕容宝即位,进长乐王。宝为顿丘王兰汗所杀,遂起兵斩汗,称帝。后又贬称庶人天王。为部下所杀。在位四年。全晋文
盛字道运,垂孙,封长乐公,父宝嗣垂位,进爵为王,宝为兰汗所杀,攻汗斩之,以长乐王称制,改元建平,寻僭即皇帝位。以晋隆安五年为其下段玑等所杀,在位四年,谥曰昭武皇帝,庙号中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5—43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谢玄孙。幼寄养于外,因名客儿,人称谢客。晋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仕晋为秘书丞。入宋,累官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好游山水,不理政务。后辞官返会稽故宅,经营园林。文帝元嘉初,征为秘书监,迁侍中、临川内史。因昼夜游娱宴集,免官。与谢惠连、羊璿之等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使奴僮及门生凿山浚湖。屡触犯郡守,被诬谋反,被杀。工诗文,诗开山水诗一派。有明人辑本《谢康乐集》。全宋文·卷三十
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人,晋车骑将军玄孙,袭封康乐公,为琅邪王大司马参军。刘毅镇姑孰,以为抚军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诛,武帝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骠骑道怜版为咨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咨议黄门侍郎,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免。宋受禅,降公爵为侯,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少帝即位,出为永嘉太守。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迁侍中。寻引病东归,以游宴免。起为临川内史,为有司所纠,兴兵叛逸,禽付广州。元嘉十年,于广州弃市,有《晋书》三十六卷,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78 【介绍】: 南朝宋宣城怀安人。善射。初为宣城郡吏。刘彧为太子时,出为射师。性诚谨,为彧所委信,及彧嗣位(宋明帝),厚遇之,使执权要。后废帝时任通事舍人。以平桂阳王刘休范功,封南城县子。顺帝即位,为宣城太守。沈攸之反,运长有异志,被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僧人。俗姓荆,名次德。有道术。尝预言世事成败,受高欢礼遇。后还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4 【介绍】: 北周傥城兴势人,字玄邈。少雄武,为乡闾所信服。北魏孝明帝孝昌初,由奉朝请累官安康郡守。入梁,武帝大同元年除飘武将军、西益潼刺史,太清末,迁潼、南梁二州刺史。时萧纪、萧绎争帝称兵,乾运通款于宇文泰,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卒于长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579 【介绍】: 北周代人。尉迟纲子。西魏时以父勋封安喜县侯。北周孝闵帝被废,奉命迎宇文毓(明帝),以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武帝时,兼职文武,甚见委重。宇文赟(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帝选运为右宫正以匡弼之。建德三年,卫剌王宇文直举兵反,攻肃章门,运闭门拒守,直不得入,遁走。武帝嘉之,授大将军,累迁同州刺史,进爵卢国公。宣帝即位,授上柱国。数进谏,反遭疏忌。及王轨被杀,惧祸,出为秦州刺史,以忧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南阳清阳人,字承业。少好学,涉览经史。初仕北周,武帝喜其强直忠心,超拜京兆郡丞。宣帝即位,屡谏不纳,乃舆榇至朝堂,陈帝八失。帝怒将杀之,内史元岩诒帝,得免。翌日帝悟,赐御食赏之。入隋,文帝开皇中为高唐令,有政声。运尝愿为谏官,以性讦直,为人所排挤,不被任用。乃辑夏商以来谏诤事分类集之曰《谏苑》,凡四十一卷,奏于上,帝嘉之。全隋文·卷二十五
运字承业,南阳淯阳人,晋尚书令广八世孙。周天和初,为夏州总管府仓曹参军,转柱国府记室参军,入为露门博士。建德中,除万年县丞,超拜京兆县丞。静帝初,左迁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有《谏苑》四十一卷。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法运。姓邓。荆州长林人。姿容挺秀。有拔群之美。至于算历五行。洞其幽致。传述楚二晦星。以运为一也。后值智旷禅师。诲以出俗之资。便削除俗玩。剃发入道。修学禅要志乐闲寂。别于开圣西北起一道场。如常观行不隔昏晓。尝诵七佛咒等救济。无不辄应。隋末虎暴摩顶曰。天下正乱百姓遑遑。汝可远藏莫为他厌。及八营贼主杨道生承名迎接安置供给。萧铣次立又加奉敬。所获施物即入悲敬二田。又于州内别置道场。号为龙归精舍。铣乃请问兴亡。答曰。贫道薄德不得久为善友。时不测其言也。不久赵郡王恭溯游兵至。又加顶谒兵。又东下图像随身。又留一影令运慈属。允所谓道德之感动也。尝有信心士女。晨夕供施。妖邪鬼怪见必回心。社庙神祇悉参归戒。以武德中化往。春秋六十。葬于开圣寺智旷禅师塔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5 【介绍】: 唐魏州繁水人。少为沙门,后还俗,专精儒业。太宗贞观初,累除越王东阁祭酒。寻退隐白鹿山,诸方来受业至千人。十一年,召拜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预修《文思博要》。以孔颖达《五经正义》颇多繁杂,每掎摭其疵,诸儒服其精。高宗为太子,引为崇贤馆学士,数侍讲殿中。终国子博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字怀运。武士彟从子。官相州司兵参军。高宗永徽中,父卒,自徐州被发徒跣趋丧所,负土筑茔,克尽孝道。高宗下诏褒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7—721 【介绍】: 唐瓜州晋昌人,字逢时。初为秦州三度府果毅,以功累迁伊吾军使。玄宗开元二年,从郭虔瓘击败突厥,加右骁卫将军。吐蕃入渭源,与薛讷等相掎角,败之。除陇右诸军节度大使、鄯州都督,寻兼陇右经略使,营柳城,大败吐蕃。六州胡康待宾反唐,率军平之,拜左武卫大将军。后卒于军,谥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796 【介绍】: 唐宗室。累擢监察御史。历京兆少尹、陕府长史。德宗时进至礼部尚书。无学术,不知大体,但甘言取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兴人,居汝北。工诗,气格高古,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玄宗天宝中,数应举不第。时年齿已迈,遨游襄、邓间,干谒名公。仍不得志,还山中别业。肃宗时卒。元结曾编七人诗为《箧中集》,以其为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四,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家贫,寓居汝北。玄宗天宝中屡举不第,有终隐之志,士流敬之,号曰沈四逸人、沈四山人。肃宗立,曾议备礼征致千运,辞未应。卒于至德、乾元间。生平散见高适《赠别沈四逸人》、《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二。今人孙望《箧中集作者事辑》有沈千运条。千运工旧体诗,质朴高古,独写真意,力矫时习,元结编《箧中集》,以千运诗置于首,评曰:“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凡所为之,皆与时异。”《全唐诗》存诗5首。唐诗汇评
沈千运,生卒年不详,吴兴(今属浙江)人,居于汝北(约今河南临汝)。家贫,天宝中,屡举进士不第,游襄、邓间。又游濮上,与高适交游。年已五十,尚无寸禄,遂归隐。人称“沈四山人”或“沈四逸士”。肃宗时,备礼徵召,辞不应,卒。千运工旧体诗,气格高古。乾元三年,元结编《箧中集》,以千运诗为首,赞其能“独挺于流俗之中”。《全唐诗》存诗五首。
作品评论
元结《箧中集序》
风稚不兴,几及千岁……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今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馀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侣类者,有五六人。唐才子传
千运,吴兴人。工旧体诗,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唐音癸签
沈千运刊落文言,冷然独写真意,元次山甚推重之。其同调有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融数人。《历代五言诗评选》
千运为诗,力矫时习,一出雅正……《箧中集》千运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