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字类编》:前运(前运)
齐书高帝纪交阯比景独隔书朔斯乃前运方季负海不朝因迷遂往归款莫由曲赦交州部内李叔献一人即抚南土文武详才选用
《漢語大詞典》:运遇(運遇)
犹言运命境遇。《文选·向秀〈思旧赋〉》:“託运遇於领会兮,寄餘命於寸阴。” 李善 注:“运遇,五行运转,遇人所遇之吉凶也。” 唐 苑咸 《为晋公让中书令表》:“臣智识凡近,艺能琐薄,徒以遭逢运遇,预奉休明,谬忝宗枝,特承甄拔。” 刘半农 《欧洲花园》:“吾辈将来运遇,为蹇为吉,容可即此决之。”
《漢語大詞典》:支运(支運)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 、 徐州 、 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县 )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 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 ,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参阅 梁方仲 《明代粮长制度》、 唐文基 《明代漕粮“支运”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