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笔兴(筆興)
运笔写作时的兴味。 清 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二:“《水调歌头》之十三字,或竟作一句,或分作两句,则视填者笔兴之所至矣。” 清 谢章铤 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四:“词体虽分句读,而作者笔兴所及,时有变化。”
《漢語大詞典》:悬笔(懸筆)
悬肘运笔。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 舒国裳 请先生写‘拱把之桐梓’一章,先生悬笔为书。”
分類:运笔
《國語辭典》:拨镫法(撥鐙法)  拼音:bō dèng fǎ
书法上运笔写字的方法。因以手执笔皆直,虎口间空圆如马镫,易于拨动,故称为「拨镫法」。唐。林蕴 拨镫序:「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妄传。拖、撚、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
《国语辞典》:逆锋(逆锋)  拼音:nì fēng
书法上运笔的方法。指运笔的方向与顺锋相反的笔势。一般用在起笔、收笔或钩时。
《国语辞典》:侧锋(侧锋)  拼音:cè fēng
书法上指运笔时笔心不在笔画中央,笔锋偏侧,称为「侧锋」。
《漢語大詞典》:棱侧(稜側)
形容草书运笔的变化。稜喻挺举,侧喻蟠屈回旋。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等龙蛇,相鉤连不断,仍须稜侧起復,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
《漢語大詞典》:提顿(提頓)
书法术语。指运笔的提起按下。亦喻文章的自然起伏。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然提顿二字相连,捷於影响。” 清 徐作肃 《侯方域〈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拙便死。提顿分明,则神姿四映。”
《国语辞典》:九势(九势)  拼音:jiǔ shì
论述书法运笔的九种规矩,东汉蔡邕所定。包括上覆下承、左右回顾、藏锋、藏头、藏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也称为「九势八字诀」。
《國語辭典》:铁画银钩(鐵畫銀鉤)  拼音:tiě huà yín gōu
语本唐。欧阳询 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形容笔画如铁般的刚劲,如银般的柔媚。《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锦心绣口,李白之文章;铁画银钩,王羲之之字法。」也称为「铁笔银钩」、「银钩铁画」。
《国语辞典》:破邪论序(破邪论序)  拼音:pò xié lùn xù
唐朝虞世南的书法作品,运笔洁净,捺笔特长,是小楷上品。
《国语辞典》:圆笔(圆笔)  拼音:yuán bǐ
在起笔、收笔、转折处,运笔路线均为宛转的曲线,形成圆形的轨迹,称为「圆笔」。
《漢語大詞典》:布笔(布筆)
谓运笔作文。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管輅 字 公明 ”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父为 琅邪 即丘 长……始读论语本,便开渊布笔,辞义斐然。”
分類:运笔作文
《國語辭典》:七字法  拼音:qī zì fǎ
擪、压、钩、揭、抵、导、送,七种写字运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