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2,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王广渊(字 才叔 )
张尧佐(字 希元 )
夏安期(字 清卿 )
赵良规(字 元甫 )
李昭遘(字 逢吉 )
曹颖叔(字 秀之、力之 名 熙 )
谢景温(字 师直 )
刘元瑜(字 君玉 )
王公仪(字 子严 )
王宗望(字 磻叟 )
施昌言(字 正臣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蔡延庆(字 仲远 )
周之道(字 觉民 )
其它辞典(续上)
王益柔(字 胜之 )王广渊(字 才叔 )
张尧佐(字 希元 )
夏安期(字 清卿 )
赵良规(字 元甫 )
李昭遘(字 逢吉 )
曹颖叔(字 秀之、力之 名 熙 )
谢景温(字 师直 )
刘元瑜(字 君玉 )
王公仪(字 子严 )
王宗望(字 磻叟 )
施昌言(字 正臣 )
范纯仁(字 尧夫 忠宣 )
蔡延庆(字 仲远 )
周之道(字 觉民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6 【介绍】: 宋河南人,字胜之。王曙子。以荫入仕。仁宗时官殿中丞,除集贤校理。坐预苏舜钦奏邸会,黜监复州酒。后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神宗朝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为人伉直,喜论天下事。元昊叛时,曾上备边选将之策。凡宫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进者,悉论之。全宋诗
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用荫至殿中丞,知介丘县。仁宗庆历初以范仲淹荐,除集贤校理。因参预苏舜钦进奏院宴会,黜监复州酒税。久之,为开封府推官,出为两浙、京东西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审院。历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迁龙图阁直学士、秘书监,知蔡、扬、亳州,江宁、应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八),年七十二。《东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传。今录诗六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75 【介绍】: 宋大名成安人,字才叔。仁宗朝进士,为大理法直官。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授群牧、三司户部判官,为英宗书《洪范》于殿屏,加直龙图阁。神宗立,出知齐州,改京东路转运使,力行新法。后累官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全宋文·卷一○五○
王广渊(一○一六——一○七五),字才叔,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以进士为大理法直官。嘉祐间为殿中丞。英宗即位,除直集贤院,任群牧、三司户部判官。熙宁中,由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徙河东,擢宝文阁待制,历知庆州、永兴军、渭州。熙宁四年为环庆路经略使,七年泾原路安抚使。八年卒,年六十。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二○四、二一一、二一四、二二○、二五六、二六九,《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永安人,字希元。张尧封兄,仁宗张贵妃伯父。举进士。历宪州、筠州推官。擢殿中丞、知犀浦,县多田讼,乃正其疆界,讼事顿减。累迁给事中、端明殿学士、三司使。皇祐中,改户部侍郎,寻拜淮康军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包拯、王举正等极力谏阻,遂罢宣徽、景灵二使。旋复以宣徽使判河阳,后徙镇天平军。颇通吏治,晓法律。以戚里进,由寒士遽至崇显,留恋恩宠,为世所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清卿。夏竦子。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出身。历京西、河东转运使,陕西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知渭州,整顿军队,教士卒战阵法;又籍塞下闲田,募人耕种,岁得谷数万斛,以备赈发,名曰贷仓。后两知延州,亲督役筑州城,不逾月而就。平生无学术,然颇以才自励,尝求入侍经筵,为时所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洛阳人,字元甫。赵安仁子。以父奏为秘书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擢集贤校理,历京西陕西路提点刑狱、荆湖南路转运使,知同、陕、相等州。所至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属,禄赐多分赡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全宋文·卷四一四
赵良规,字元甫,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仁宗时父安仁奏为秘书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试,赐进士及第。景祐中,为集贤校理兼宗正丞,预修《会要》。出通判蕲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权判三司开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贤院,至和二年,出知庐州。嘉祐中改直秘阁、同判宗正事。迁秘书监,知同、陕、相三州。进太子宾客、权判殿中省。迁尚书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宋史》卷二八七《赵安仁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直。谢绛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京西、淮南转运使,以与王安石善,骤擢为侍御史,诬劾苏轼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时章惇开五溪,景温协力拓筑,以功进拜礼部侍郎。哲宗元祐中,历知永兴军、河阳。卒年七十七。全宋诗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小名锦衣奴(刘攽《中山诗话》),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历知邓、襄、潭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书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同上书卷三六九),寻罢知蔡州。三年,权刑部尚书。又出知郓州、真定府、扬州、寿州、邓州(同上书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绍圣四年徙知河阳,请致仕,未受命卒(同上书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次子。皇祐元年进士,通判汝、莫二州,江东转运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涟水军。神宗初徙真州,提点江西刑狱,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王安石骤擢之为侍御史知杂事,诬劾苏轼。出知邓州,进陕西都转运使,改知邓、襄、澶三州。加直龙图阁,判将作监。出知潭、洪、应天府、瀛州。元祐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蔡州;三年初权刑部尚书,改知郓州,再历永兴军,徙知河阳。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南人,字君玉。第进士。历京西、河东转运使,迁右司谏。劾奏集贤校理陆经;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军,梁适不当除翰林学士,范仲淹既复官宜用;言尹洙、余靖、欧阳修皆以朋党斥逐,系小人忌恶正直之故。旋因与靖等相失,又论请加罪之。为靖、修所恶,时论以为奸邪。出知潭州,犒抚瑶人,籍以为民。又历知襄州,剖断疑狱,人服其明。卒于知青州任。全宋文·卷四一五
刘元瑜(?——一○六五),字君玉,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官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雍丘县。通判隰、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历京西、河东转运使。迁右司谏,除三司盐铁副使。至和初,以天章阁待制知潭州。历河中府,以左谏议大夫知青州,治平二年卒。元瑜先曾谏言范仲淹等以非罪贬,及仲淹执政,反希章得象旨非毁仲淹等,时人以为奸邪。《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4 【介绍】: 宋岷州长道人,字子严。仁宗庆历六年中词科。初掌京兆府兴平县版籍,善决疑狱,人服其神明。累迁秘书丞知渝州巴县,时蛮夷屡为边患,公仪至则以礼待之,夷心感服。英宗即位,用为御史台推直官,委决留狱,多称明允。哲宗朝累官至左中散大夫知泾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099 【介绍】: 宋光州固始人,字磻叟。以荫入仕。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行赦赏军,时万州军士旬余未获赏而谋乱,宗望急赴其地,先命给赏,后斩乱首。后为江淮发运使,开支氏渠,公私便利。官终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王宗望,字磻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以荫累擢夔州路转运副使。哲宗即位,历仓部郎中、司农少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代吴安持为都水使者,导河东流,加直龙图阁、河北都转运使,擢工部侍郎。后以集贤殿修撰知郓州,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三○有传,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食货四七之三、方域一五之一八、方域一五之二一,《宋史新编》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通州静海人,字正臣。第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知太平州,上政论三十篇。入为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后历任地方州官,卒于京师。虽能任繁剧,然治家则凌乱无纪。全宋诗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仁宗时进士(明万历《通州志》卷一)。通判滁州,迁三司度支副使、河北都转运使。后历知州府。英宗治平元年,知越州,卒(《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全宋文·卷三九二
施昌言(?——一○六四),字正臣,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举进士高第,授将作监丞、通判滁州。官至礼部员外郎,加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曾为河北都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历知太平、华、沧、应天、延、澶、滑、杭、越等州。尝上《政论》三十篇,不传。《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1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尧夫。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没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言王安石变法妨民,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以新法不便,戒州县未得遽行。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连除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觐,以目疾乞归。卒谥忠宣。有《范忠宣公集》。全宋诗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早年以父荫为太常寺太祝,举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均因侍父不仕。父卒,初知襄城县,移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擢江东转运判官,召为殿中侍御史。因“濮议”事出通判安州,改知蕲州。神宗即位,召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因忤王安石,出知河中府,移知庆州、信阳军、齐州。请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复知庆州,未几,召为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遂坚辞执政,出知颍昌府。后因元祐党籍,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徽宗即位,分司南京、邓州居住。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有《范忠宣集》二十卷、《弹事》五卷、《国论》五卷、《言行录》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今存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事见《曲阜集》卷三《范忠宣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仁诗,以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岁寒堂刊《范忠宣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元刊明修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五四五
范纯仁(一○二七——一一○一),字尧夫,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仲淹次子。皇祐元年进士,父死乃出仕,以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汝州襄城县,签书许州观察判官事、知襄邑县。治平元年为江东转运判官,擢殿中侍御史,屡奏不当追尊濮王,遂出通判安州,改蕲州,历京西提点刑狱,京西、陕西转运副使。召拜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语多激切,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左迁知利州、庆州,黜知信阳军,移齐州。乞罢,提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哲宗立,复知庆州,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明年出知颍昌府,踰年知太原府,徙河南。八年,召复拜右仆射,再出知颍昌府,忤章惇意,累贬永州安置。徽宗立,归许养疾。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谥忠宣。著有《弹事》五卷、《国论》五卷、文集二十卷。见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0 【介绍】: 宋莱州胶水人,字仲远。蔡齐侄。第进士。历官拜天章阁待制、秦凤等路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王韶进师河州被困,延庆檄兵赴救,除摄熙帅。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再徙渭州。以通兵法为神宗所善,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官终工部、吏部侍郎。全宋诗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齐从子。举进士,通判明州。英宗治平中提点陕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神宗熙宁中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三九)。为秦凤等路转运使,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历知渭州、戎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五、二九四)。元丰二年(一○七九)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出知滁、瀛、洪、定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拜工部侍郎。五年,卒(同上书卷三九五、四三九),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八六有传。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蔡延庆(一○二九——一○九○),字仲远,莱州胶水(今山东平度)人,蔡齐弟褒之子。中进士第,通判明州。熙宁初,历开封府推官,知河中府,直舍人院、判流内铨。五年,拜天章阁待制、秦凤等路都转运使,以应办熙河军须功,进龙图阁直学士。七年,徙知成都府兼兵马都钤辖。坐区处茂州蛮事失宜,徙知渭州。元丰二年,召知开封府,拜翰林学士。以言者罢,出知滁、瀛、洪州,帅高阳、定武,复龙图阁直学士。元祐中,为工部、吏部侍郎。五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二八六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五四
周之道(一○三○——一一○○),字觉民,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少寒苦,刻意于学。皇祐五年进士。初主钱塘簿,移歙州祁门令,改著作佐郎知江宁县。秩满,知遂州录事参军,改通判戎州。擢知开封府录事参军,除京西路转运判官,提举江西路常平,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元祐初为大理丞,已而迁正。以母老丐外,为提点江南西路刑狱,入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累官至尚书刑部侍郎。元符三年卒,年七十一。见《浮溪集》卷二六《通议大夫周公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