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1—1286 【介绍】: 宋绍兴上虞人,字习甫,号全归居士。刘汉弼弟。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累官至监都进奏院,陛对陈崇圣学、辟异端、伸直气、恤民隐四事。迁司农丞。度宗咸淳间知南康军。宋亡不仕。有《洪范奥旨》、《通鉴会评》、《止善集》。
宋登科记考
小名卢。字习甫、世卿,号全归居士。绍兴府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七人。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一二三
朱祀孙(一二一四——一二八○),字杞材,号南山,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淳祐四年进士,宝祐中,历太府寺簿、知泸州、潼川路安抚。景定四年,授太府卿,知静江府、广西经略使。咸淳六年,权兵部尚书、四川安抚制置,总领夔路转运、知重庆府。十年,任京湖、四川宣抚使兼知江陵府。德祐元年四月,元兵攻江陵,以城降。除名,籍其家。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著有《南山遗集》。见《桐江续集》卷三二《宣抚朱参政南山遗集序》,《宋史》卷四四至四七,《宋史新编》卷一八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势卿,字安道,号雨岩(《全宋词》册四),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进士。宝祐中知处州。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淮东总领。三年,由浙西转运副使任致仕。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二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八○六一
吴势卿,字安道,号雨岩,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淳祐元年举进士,累官知婺州、处州,后历江东提刑、淮东总领、军器监。景定三年为浙西转运副使,同年致仕。见《宋史》卷四二五《赵景纬传》,《咸淳临安志》卷五○,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馀干人,字纯甫,号斛峰。初名诚,以犯理宗潜讳改名。理宗端平二年进士。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历诋贵戚大臣,直声暴起。累迁太府少卿、工部侍郎等。度宗时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等,以不容于贾似道罢归。旋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有《斛峰集》。
全宋诗
李伯玉,初名诚,以犯理宗潜讳改,字纯甫,号斛峰,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授观察推官。召试馆职。历知南康军、邵武军、湖北提点刑狱。召赴经筵。度宗即位,兼侍讲,以忤贾似道,出知隆兴府。寻病卒。有《斛峰集》十卷,已佚。《宋史》卷四二四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四
李伯玉,字纯甫,初名诚,号斛峰,又号畏斋,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人。端平二年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累迁福建提举常平、淮西转运判官。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起居郎、工部侍郎。度宗即位,兼侍讲,权礼部侍郎。以显文阁待制知隆兴府,为右正言黄万石论罢。召入觐,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病卒。所著有《斛峰集》。见《宋史》卷四二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通州人,寓居常熟,字德远。印应雷弟。理宗淳祐间进士。初为永嘉尉,历官至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知镇江府。蒙古兵围鄂,帅师往救。开庆元年,依旧职知鄂州兼湖北转运使。景定中卒。
赵崇贺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九八七
赵崇贺,号澹斋,宗室,淳祐时人。见《宋史》卷二二九《宗室世系表》一五及所撰《察病指南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起霖,一字季远。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理宗淳祐四年进士。历知嘉兴府。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景定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性伉直,不附贾似道。度宗即位,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李雷应劾之,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有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91 【介绍】: 宋严州淳安人,初名梦魁,字君锡,一作圣锡。方镕子。理宗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累官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时宰相郑清之、贾似道擅权,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除吏、礼二部尚书,俱不拜。宋亡后,隐居蛟峰,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元朝召之,坚辞不赴。尊崇朱熹,阐释孟子和程朱学派道德论。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释传》、《学庸注释》、《蛟峰文集》。
全宋诗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原名梦魁,学者称蛟峰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第一,理宗为改今名,因字君锡,授平江军节度签判。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召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在校书郎任以言事罢。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召为著作郎。景定元年(一二六○),兼权尚左郎官,又以言事忤贾似道罢。在婺州开讲授徒。二年,起知瑞州。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为司封郎官兼直舍人院,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三年,出为江东提刑,徙江西转运副使。五年,权兵部侍郎。七年,迁吏部侍郎。丁母忧去国,从此绝意仕途。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卒,年七十一。著作大多散失,五世从孙渊辑为《蛟峰先生文集》八卷,七世孙中续辑外集四卷。事见本集末附黄溍《蛟峰先生阡表》、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方逢辰诗,以明天顺七年方中刻本《蛟峰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全宋文·卷八一七○
方逢辰(一二二一——一二九一),初名梦魁,字君锡,严州淳安(今浙江淳安)人,淳祐十年进士第一,理宗改赐今名。初补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宝祐元年以秘书省正字召入,二年除校书郎,四年除知宁国府。后以著作郎召,复权尚书左郎官。贾似道入相,罢职。咸淳元年,度宗登极,除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直舍人院,寻除秘书监、再除起居舍人。三年,除秘阁修撰、江东提刑,四年除江西转运副使,七年除吏部侍郎。时权奸当道,逢辰力诋其非,称疾归,授徒讲学,学者称蛟峰先生。宋亡,元世祖诏起之,以疾坚辞不出。至元二十八年卒。著有《孝经解》、《易外传》、《尚书传》、《中庸大学注释》、《蛟峰文集》等。见文及翁《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蛟峰外集》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初心,一字景说。笃志嗜学,博洽经史。理宗嘉熙二年进士。除宗正寺簿,又历秘书丞、给事中诸职,累擢礼部尚书。所荐拔多为名臣。尝奏立龟山书院,时谓扶植道南一脉,其力居多。
全宋诗
冯梦得,字景说,号初心,将乐(今属福建)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历知连山、衡山县(明嘉靖《衡州府志》卷一),通判建昌军。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荆湖宣抚司干办公事。贾似道入相,力拔之。景定五年(一一六四)除秘书丞,兼直舍人院。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度宗咸淳初除侍右郎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为给事中。历知建宁府(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五)。终礼部尚书。有《初心玉堂集》十六卷等,已佚。事见《隐居通议》卷二三、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一六。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九八九
冯梦得,字初心,一字景说,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嘉熙二年进士。宝祐中为临武令。景定五年由知信州除秘书丞,兼直舍人院、兼权侍右郎官。咸淳中历官太府少卿、给事中、试礼部尚书。尝奏立龟山书院,扶植道学。见所撰《豫章先生遗稿序》,《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宋史》卷八二、四一七,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六,《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九,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四三。
雷宜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宜叔。理宗淳祐七年进士。为贾似道记室,以不合去。恭帝德祐间除礼部尚书,改广东经略安抚使,与文天祥举兵勤王,力战元骑兵,病臂创而卒。
全宋文·卷八一五三
雷宜中,字宜叔,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师事张洽,得朱熹绪馀。淳祐七年以第二人登进士第。任贾似道记室,以不合去。宝祐间添差通判临江军,知建昌军。景定中经略广东。咸淳中为国子祭酒,累迁右司谏。德祐中除礼部尚书,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偕文天祥起义兵勤王。后与谢枋得固守岭峤,元兵至,力战,痛臂创而卒。见《宋史》卷四一六《冷应澄传》,《万姓统谱》卷一六,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隆庆《临江府志》卷五,雍正《江西通志》卷六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曹元发,字正己,瑞安(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以宗学博士兼史馆校勘。三年,除著作佐郎,出知广德军(《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为淮西总领,权知镇江府(《至顺镇江志》卷一五)。五年,除两浙转运副使(《咸淳临安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处州人,字君高。宋淳祐四年进士,咸淳中以中奉大夫权户部尚书,知临安军府事,封缙云县开国男。时贾似道势方炽,说友曲意附和,故得进。后守平江,元兵至,弃城遁。宋亡,降元,受宣抚使之命。以官军支米不得,王积翁以言激众,遂为李雄剖腹死。有《咸淳临安志》。
全宋诗
潜说友,字君高,缙云(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历知南康军(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八)。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除秘书丞,迁军器少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为两浙路转运判官。三年,迁转运副使。四年,知临安府兼两浙路安抚使(《咸淳临安志》自序)。八年,知平江府。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逼境,以乞降输财犒军全城,削职贬南安军(《宋史》卷四七《瀛国公纪》)。后随二王入闽,留守福州。降元,为元守城,死于兵变(《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有《咸淳临安志》。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潜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淳祐四年进士,尝知建德县。咸淳二年三月以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刑部郎官兼权右司郎官,除秘书丞,十一月除军器少监。四年以朝散郎、直华文阁、两浙运副除司农少卿兼知临安府,寻措置两浙运司,擢户部尚书。十年知平江府,明年以城降元。后为李雄所杀。编有《咸淳临安志》一百卷(存)。见《咸淳临安志》卷四九,《宋史》卷四七《瀛国公纪》,《南宋馆阁续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