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9,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宿命
筋斗
宿奸
沿波
三心
故刑
前主
追论
创获
旧案
近月
追溯
前衔
睡狮
前策
《國語辭典》:宿命  拼音:sù mìng
佛教认为世人皆有过去之世,辗转轮回,称为「宿命」。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西游记》第七回:「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顺。如:「你别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个无忧人似的,其实他是经过风浪,翻过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元。张宪〈题黑神庙〉诗:「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脚翩韆起筋斗。」《红楼梦》第二九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顺。《红楼梦》第二回:「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见"觔斗"。
《漢語大詞典》:宿奸
见“ 宿姦 ”。
《漢語大詞典》:沿波
(1).顺着水流。亦指顺流而下的水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油水 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丈。”参见“ 沿波讨源 ”。
(2).比喻承袭过去的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 枚 贾 追风以入丽, 马 扬 沿波而得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偶然寄兴,借此消閒,名士风流,往往不免,乃至元邱校尉,亦復沿波。”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 唐 宋 而后,情貌日渝,沿波逐靡,取径殊涂。”
《國語辭典》:沿波讨源(沿波討源)  拼音:yán bō tǎo yuán
沿著河流探求水源。语本《文选。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比喻探究事物本末。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也作「沿流讨源」、「沿流溯源」。
分類:深究本末
《漢語大詞典》:三心
(1).谓心志不专一。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 婴 闻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亦有三心未灭,七反餘生。应会天宫,就斋龙海。”
《漢語大詞典》:故刑
过去判刑而今仍在服劳役的人。国语·晋语七:“选贤良,兴旧族,出滞赏,毕故刑,赦囚繫。” 韦昭 注:“故刑,若今被刑居作者。”
《漢語大詞典》:前主
(1).已往的君主。史记·酷吏列传:“客有让 周 曰:‘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 周 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金史·世宗纪下:“此皆尔国前主珍玩之物,所宜宝藏。”
(2).过去的主人。 清 徐士鸾 《宋艳·卑污》:“一牝犹嫌将两雄,趋新背旧片时中。陡忘前主能为叛,乍事他人更不忠。”
《漢語大詞典》:追论(追論)
(1).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 。” 宋 叶适 《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 ;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 。”亦指补充论述。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
(2).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國語辭典》:创获(創獲)  拼音:chuàng huò
前所未有的发现、成果或心得。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三。笏囊佩袋》:「古今制度,有一时创获,其后循用不可变者。」
《國語辭典》:旧案(舊案)  拼音:jiù àn
积年陈旧的案牍,引申指旧事。宋。刘克庄〈和张简簿尉韵〉:「旧案依稀在柏台,寄声杭本莫翻开。」
《漢語大詞典》:近月
最近过去的几个月。例如:近月时势颇有不轨。
《國語辭典》:追溯  拼音:zhuī sù
探索事物的原由。
《國語辭典》:前衔(前銜)  拼音:qián xián
以前所得到的官衔。唐。杨嗣复 谢寄新茶诗:「封题寄与杨司马,应为前衔是相公。」唐。薛调《无双传》:「齐运以仙客前衔,为富平县尹,知长乐驿。」
分類:过去官衔
《國語辭典》:睡狮(睡獅)  拼音:shuì shī
沉睡的狮子。比喻不思振作但有潜力的国家。清。黄遵宪〈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诗:「散作鎗炮声,能无惊睡狮。」
《漢語大詞典》:前策
(1).以前的计划。《史记·秦始皇本纪》附 汉明帝 曰:“ 始皇 既殁, 胡亥 极愚, 酈山 未毕,復作 阿房 ,以遂前策。”
(2).过去的史籍。 隋 江总 《举士诏》:“ 尧 施諫皷, 禹 拜昌言,求之异等,久著前策。”新唐书·裴潾传:“夫 秦 汉 之君亦信方士矣,如 卢生 、 徐福 、 欒大 、 李少君 ,后皆诈譎无成功。事暴前策,皆可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