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95,分120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达善
达言
达奚
达穷
达巷
达志
三达尊
乡达
哈达
撑达
北达
感达
送达
智达
达政
《漢語大詞典》:达善(達善)
(1).表达善意。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孝子之諫,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
(2).荐举善人。 晋 潘岳 《九品议》:“荐贤达善,各以类进。”
《漢語大詞典》:达言(達言)
超脱豁达的言谈。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敬礼 谓僕:‘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吾尝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晋 陆云 《岁暮赋》:“鉴通人之炯戒兮,惧 晏平 之达言。”《宋书·谢晦传》:“御 庄生 之达言,请承风以为则。”
《漢語大詞典》:达奚(達奚)
复姓。 北周 有 达奚寔 。见周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达穷(達窮)
将人民困穷之情上达于天子。周礼·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连逆御僕与御庶子。”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穷谓穷寃失职则来击此鼓以达於王,若今时上变事击鼓矣……’ 玄 谓达穷者,谓司寇之属朝士,掌以肺石,达穷民,听其辞以告以王。”
《漢語大詞典》:达巷(達巷)
处于重要交通地带的巷子。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衢交达巷,门临树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於五 印度 城邑、乡聚、达巷、交衢,建立精庐,储饮食,止医药,施诸羈贫,周给不殆。”
《漢語大詞典》:达志(達志)
(1).实现了愿望。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喜颜非忸怩,达志无陨穫。”
(2).表达心意;表示出意愿。《宋史·乐志十二》:“皇天降物,屡化若神。圣实先识,躬以教民。功被天下,为万世文。币以达志,庶几彻闻。”
《漢語大詞典》:三达尊(三達尊)
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赵岐 注:“三者天下之所通尊也。”
《漢語大詞典》:乡达(鄉達)
指同乡显达的官吏。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赖有乡达 戚补臣 ,係先君同盟好友。”
《國語辭典》:哈达(哈達)  拼音:hā dá
西藏、蒙古人用以敬佛或馈赠,表示恭敬和祝贺之物。为藏语kha btags的音译。为丝或绢制成的长条型丝布,有白、黄、蓝等色,传统上多为白色,代表吉祥。藏人初次见面时皆献上哈达为礼以表示恭敬。
《國語辭典》:撑达(撐達)  拼音:chēng dá
1.懂事、通晓事理。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秀才忒撑达,将我问根芽。」明。高明《琵琶记。伯喈思家》:「这壁厢道咱是个不撑达害羞的乔相识,那壁厢道咱是个不睹是负心的薄幸郎。」
2.漂亮、美丽。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尽奢华。」
3.周到。元。乔吉《扬州梦》第三折:「性格稳重,礼数撑达。」元。童童学士〈新水令。烧痕回绿套。锦上花〉曲:「想著他锦绣充肠,诸馀俊雅,山海填胸,所事撑达。」
《骈字类编》:北达(北达)
史记楚世家西结境于赵而北达于燕三国布𦐠则从不待约而可举也
《漢語大詞典》:感达(感達)
犹感通。 北齐 魏收 《册命齐王九锡册文》:“王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率民兴行,感达区宇。”
分類:感通
《國語辭典》:送达(送達)  拼音:sòng dá
1.法律上指法院依法定方式,将判决书及诉状等亲自交付或由邮政单位送至诉讼关系人。若不能交付时,会使其具有知悉机会的行为。
2.把东西送到当事人手中。如:「收发人员将公文、卷宗送达各专属单位办理。」
《漢語大詞典》:智达(智達)
聪慧敏达。《后汉书·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三国志·吴志·孙霸传:“咸谓二宫,智达英茂。”
分類:聪慧
《漢語大詞典》:达政(達政)
犹达治。晋书·王导传:“昔 魏武 ,达政之主也。”南史·孔琳之传:“乃举朝大议,精才达政之士,莫不以宜復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