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辩才妙音
【佛学大辞典】
(天名)辩才天,即妙音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辩才天就是妙音天。
辩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大辩才天之略称。
辩无碍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碍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四无碍解之一。(参见:四无碍解)
辩积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外廓北方之尊。密号曰巧辩金刚,大慧金刚。贤劫十六尊之一。
辩才无碍
【俗语佛源】
能言善辩,谓之「辩才无碍」。如《三国演义》第六四回:「口似悬河,辩才无碍。」原指佛、菩萨具有「广长舌」,善于说法。如《华严经》说:「若能知法永不灭,则得辩才无障碍;若能辩才无障碍,则能开演无边法。」「辩才」出于智慧。据《起信论》说,佛、菩萨在完全了解「宿命」、「未来」和「他心」等基础上对机说法,故能义理贯通、言辞畅达、方便善巧、毫无滞碍。《华严经》说有「四辨」,即法无碍辨、义无碍辨、辞无碍辨和乐说无碍辨。在娑婆世界,佛主要以音声为佛事,重视「声教」。佛说法既有超越时空,专为圣贤而说的「密音声」;也有应时对机,广为凡夫而说的「不密音声」。(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菩萨获大辩才,于大小乘种种诸法,随众生机,纵辩宣扬,悉使通达,皆无疑碍,是为辩才无碍。
八还辩见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能见之性不可还也。遂以八种变化之相以辩之。(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明还日轮〕,经云: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曜,而言还者,谓此讲堂,日出则明,无日则暗,是则明因于日,故复还于日也。然明是所见之尘境,非能见之性也。以尘境则有生灭,见性元无生灭。是故所见之明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不明时无复见其暗矣。故曰明还日轮。
〔二、暗还黑月〕,经云:中夜黑月,云雾晦冥,则复昏暗,而言还者,以由白月则明,黑月便暗;是则暗因黑月,故复还于黑月也。当知所见之暗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不暗时无复见其明矣。故曰暗还黑月。
〔三、通还户牖〕,经云:户牖之隙,则复见通,而言还者,以有户牖则见通,若无户牖则不见通。是则通属户牖,故复还于户牖也。当知所见之通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则不通处无复见其壅矣。故曰通还户牖。(隙者,户牖之空处也。)
〔四、壅还墙宇〕,经云:墙宇之间,则复观壅。而言还者,以有墙宇则见壅,若无墙宇则不见壅,是则壅属墙宇,故复还于墙宇也。乃知所见之壅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无壅处不复见其通矣。故曰壅还墙宇。
〔五、缘还分别〕,经云:分别之处则复见缘,而言还者,谓有分别所对之处,则有所缘之相,若无所对五尘之境,则无缘相而可分别。是则缘属分别,故复还于分别也。当知所缘分别之相可还,而能分别之性不可还也。若能分别之性亦可还者,则不缘境时,无复知其无分别矣。故曰缘还分别。(缘者,系也。谓心缘系色、声、香、味、触之五尘也。所对之处,即五尘之境也。)
〔六、顽虚还空〕,顽者,无知也。顽虚者,谓无形相,顽然无有知觉也。经云:顽虚之中,遍是空性,而言还者,谓无形相之碍,则遍是虚空,若有形相则不见其虚矣。是则顽虚即空,故复还于空也。当知所见之虚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不虚时无复见其形相矣。故曰顽虚还空。
〔七、郁还尘〕,郁者,滞也。者,气盛貌。经云:郁之象则纡昏尘,而言还者,以有尘象则见郁,无尘则不见其昏滞。是则郁属于尘象,故复还于尘象也。当知所见郁之象则可还,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无尘时不复见其清明矣。故曰郁还尘。(纡者,萦也。)
〔八、清明还霁〕,经云:澄霁歛氛,又观清净,而言还者,以澄霁则见清净,昏暗则不能见其明净矣。是则清明属霁,故复还于霁也。当知所见清明之象可还,而能见之性不可还也。若能见之性亦可还者,则不明时无复见其昏暗矣。故曰清明还霁。
入辩才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诸佛法之义,分明决了,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得皆入正道,是为入辩才门。
施辩
【三藏法数】
谓人不得食,困不能言,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辩。其施辩者,得辩慧通达、闻者喜悦报。
捷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捷如影响,故名捷辩。(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迅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明于事理,心无疑暗,善赴机缘,随问即答,语言迅疾,犹若悬河,故名迅辩。
应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应时应机,无有差异,随其所问,应答无穷,故名应辩。
无疏谬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随一切众生根性,所乐闻法而为说之。皆契真理,无有差失,故名无疏谬辩。
无断尽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于一字中能说一切字,一语中能说一切语,一法中能说一切法,相续连环不断,故名无断尽辩。
多丰义味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能知名数事理,其义无碍,其味无穷,答问辩说,皆无有量,故名多丰义味辩。
最上妙辩
【三藏法数】
谓菩萨所说诸法,分别明了,清彻远闻,声如频伽,众生乐听,最胜无比,故名最上妙辩。(频伽,梵语具云迦陵频伽,华言妙声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