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0,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辩慧
有辩
口辩
智辩
词辩
力辩
机辩
辩智
辩惑
辩丽
四辩
飞辩
辩章
辩难
诡辩
《漢語大詞典》:辩慧(辯慧)
聪明而富于辩才。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汉 祢衡 《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西蜀 官妓曰 薛涛 者,辩慧知诗。” 章炳麟 《訄书·商鞅》:“夫使民有权者,必其辩慧之士,可与议令者也。”参见“ 才辩 ”。
分類:聪明辩才
《漢語大詞典》:才辩(才辯)
亦作“ 才辨 ”。 才智机辩。后汉书·列女传·蔡琰:“﹝ 琰 ﹞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之二:“一朝鹏举,万里鸞翔,纵任才辩,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国公法、各国条约章程,才辩开敏者为及格。”
分類:才辩才智
《韵府拾遗 铣韵》:有辩(有辩)
庄子: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分类:有辩
《國語辭典》:口辩(口辯)  拼音:kǒu biàn
能言善辩的口才。《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漢語大詞典》:智辩(智辯)
亦作“ 智辨 ”。
(1).聪慧与口才。韩非子·说难:“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繫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新唐书·李轨传:“﹝ 轨 ﹞略知书,有智辩。”《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有 甘茂 之孙 甘罗 ,年虽少,然名家之子孙,甚有智辩。”
(2).指巧辩。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 唐肃宗 流播之中,怵於邪谋,遂成 灵武 之篡,千载之下,虽智辨百出,不能为雪。”
《漢語大詞典》:词辩(詞辯)
亦作“ 词辨 ”。 能言善辩;能言善辩之才。宋书·范晔传:“ 熙先 素有词辩,尽心事之, 曄 遂相与异常,申莫逆之好。” 唐 李德裕 《幽州镇魏使状》:“性甚精敏,虽无词辨,言亦分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此狐实大有词辩,君言之未详。”
分類:能言善辩
《韵府拾遗 铣韵》:力辩(力辩)
金史刘仲洙传:田榖等以党罪废锢,仲洙知其□,上书力辩。
《漢語大詞典》:机辩(機辯)
机智而长于言词。晋书·儒林传·潘京:“为州郡所辟,因謁见问策,探得‘不孝’字,刺史戏 京 曰:‘辟士为不孝邪?’ 京 举版答曰:‘今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其机辩皆此类。”隋书·裴蕴传:“ 藴 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詰。”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一:“ 世祖 望见谓 谢庄 曰:‘ 摩訶衍 有机辩,当戏之。’ 跋陀 趋外陛, 世祖 曰:‘ 摩訶衍 不负远来,惟有一死在。’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德厚矣,无所欠,所欠者惟一死耳。’”
《漢語大詞典》:辩智(辯智)
(1).口才敏捷,能说会道。韩非子·五蠹:“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2).指敏捷的口才。隋书·赵芬传:“ 芬 少有辩智,颇涉经史。”
(3).聪明才智。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曲语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
《漢語大詞典》:辩惑(辯惑)
辨疑解惑。辩,通“ 辨 ”。《文选·张协〈七命〉》:“於是登絶巘,遡长风,陈辩惑之辞,命公子於巖中。” 张铣 注:“求 华 大夫陈分辩,疑惑之辞。”
分類:解惑
《漢語大詞典》:辩丽(辯麗)
指言辞或文辞华美绮丽。汉书·王褒传:“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宋 陆游 《跋傅正议至乐庵记》:“文辞辩丽动人,有 列御寇 、 庄周 之遗风。” 章炳麟 《刘永图传》:“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无造次辩丽之气。”
《骈字类编》:四辩(四辩)
齐书褚伯玉等传:见一音下。梁昭明太子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四辩言而未极,□声阐而莫穷。沈约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见三远下。 江总修心赋见三乘下。
《國語辭典》:飞辩(飛辯)  拼音:fēi biàn
言辞疾速敏捷。《文选。孔融。荐祢衡表》:「飞辩骋辞,溢气坌涌。」《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平等传。赞曰》:「郁郁周文,洋洋汉典。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國語辭典》:辩章(辯章)  拼音:biàn zhāng
辨别明白。也作「平章」。
《國語辭典》:辩难(辯難)  拼音:biàn nàn
辩驳质问。《后汉书。卷三五。张曹郑列传。曹褒》:「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辩难,辑对答如流。」
《國語辭典》:诡辩(詭辯)  拼音:guǐ biàn
诡异狡诈的辩说。《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也作「佹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