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誇辩(誇辯)  拼音:kuā biàn
誇大辩说。《三国演义》第四三回:「非比誇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
《漢語大詞典》:质辩(質辯)
亦作“ 质辨 ”。
(1).质疑辩论。新唐书·刘子玄传:“宰相 宋璟 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时有质辨,剖析毫髮,议论蠭起,羣疑豁如。”
(2).指质正分辩。《平山冷燕》第五回:“ 山显仁 质辩道:‘天子宠爱,岂独宠爱老臣一人?’”
(3).对质讯辩。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兀那 张鼎 ,我还要阎王殿下攀告你来,挐去质辨。”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谢云:“遂闻堂上呼 谢云 ,则一武夫,冠带而前,质辩良久。”
《漢語大詞典》:有口难辩(有口難辯)
同“ 有口难分 ”。 张书绅 《正气歌》六:“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有口难辩,抓进牢去,判了十五年徒刑。”《人民日报》1988.10.7:“这个倔强的中年人,有口难辩,竟凄然落泪。”
《漢語大詞典》:遮辩(遮辯)
掩饰辩护。秦腔《游龟山》第八场:“几句话问的我无言遮辩,羞答答低下头不敢多言。”
《漢語大詞典》:证辩(證辯)
犹论证。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盖单举一事,则似偶合;对举二事,则证辩之力厚。”
分類:论证
《漢語大詞典》:责辩(責辯)
责成治理。辩,通“ 办 ”。 唐 崔致远 《奏李楷己下参军县尉等状》:“每忧舆赋闕悬,渐难责辩;若俟銓衡注拟,恐失举贤。”一本作“ 责办 ”。
分類:责成治理
《漢語大詞典》:唯心辩证法
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到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德国黑格尔第一个建立起了庞大的唯心辩证法体系,故唯心辩证法又特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國語辭典》:唯物辩證法(唯物辯證法)  拼音:wéi wù biàn zhèng fǎ
由马克思(Karl Marx,西元1818~1883)提出,后经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西元1820~1895)等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形成的哲学体系。唯物辩證法虽受黑格尔(Georg W.F.Hegel,西元1770~1831)所提出的辩證法启发,但主张自然现象及社会经济变迁的根本法则在于物质,若物质变动,其他现象以及历史亦随之变动。其方法有对立统一法、质量互变法、否定之否定法。参见「辩證法」条。
《漢語大詞典》:析辩诡辞(析辯詭辭)
亦作“ 析辨诡词 ”。 谓巧言邪说。汉书·扬雄传下:“ 雄 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詆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於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颜师古 注:“为巧辩异辞以搅乱时政也。”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仲尼 既没,析辨诡词,驪驾塞路。”
分類:巧言邪说
《分类字锦》:文辩兼该(文辩兼该)
魏书列女传序:若乃明识列操,文辩兼该,声自闺庭,号显列国。子政集之于前,元凯编之于后,随时缀录,代不乏人。
分类:闺秀
《漢語大詞典》:无可争辩
不可能有问题;无需争论。例如:这些事实是显然无可争辩的。
《國語辭典》:无可置辩(無可置辯)  拼音:wú kě zhì biàn
没什么可以争辩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可置辩。」
分類:什么争辩
《分类字锦》:谈辩风生(谈辩风生)
马令南唐书:孙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风生,听者忘倦。
分类:言论
《漢語大詞典》:条辩(條辯)
见“ 条辨 ”。
《漢語大詞典》:条辨(條辨)
亦作“ 条辩 ”。 逐条辨析。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序》:“事事条辨,略宣后章。” 清 恽敬 有《明儒学案条辩序》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辩
中国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