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0,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辩速
辩识
辩省
辩日
辩圃
辩证法
核辩
弘辩
龟辩
白辩
苟辩
酬辩
内辩
名辩
剖辩
《漢語大詞典》:辩速(辯速)
(1).言辞敏捷。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袁彦伯 为 谢安南 司马”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
(2).泛指迅速。隋书·斛斯政传:“外事四夷,军国多务, 政 处断辩速,称为干理。”
分類:迅速敏捷
《漢語大詞典》:辩识(辯識)
通晓。晋书·车胤传:“ 桓温 在 荆州 ,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
分類:通晓
《漢語大詞典》:辩省(辯省)
全部加以省察。辩,通“ 徧 ”。文选·张衡〈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薛综 注:“物牲,谓祭祀之牲物。皆徧省视之也。”
分類:省察
《高级汉语词典》:辩日
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辩圃(辯圃)
辩士聚集之所。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人才子,辩圃学林,莫不含毫咀思,争高竞敏。”
分類:辩士聚集
《國語辭典》:辩證法(辯證法)  拼音:biàn zhèng fǎ
一种思想方法。创于黑格尔,为客观精神发展之过程,有正、反、合之程序,以见事物之变动性、关连性、矛盾性者。至马克斯及恩格斯,则将之倒转而视为一切自然物质变化之基本原理。
《漢語大詞典》:核辩(覈辯)
审核判明。辩,通“ 辨 ”。 南朝 宋 谢庄 《改定刑狱表》:“自今人重之囚,县考正毕,以事言郡,并送囚身,委二千石亲临覈辩,必收声吞衅,然后就戮。”
分類:审核
《漢語大詞典》:弘辩(弘辯)
犹雄辩。战国策·秦策三:“ 燕 客 蔡泽 ,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既被桎梏” 刘孝标 注引《魏氏春秋》:“风格高朗,弘辩博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尔其实録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龟辩(龜辯)
谓关于生死的论辩。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卢照邻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凤词凌 汉 阁,龟辩罩 周 园。”
分類:生死论辩
《骈字类编》:白辩(白辩)
越绝书:计倪曰: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元冥治北方,白辩佐之使主水;太皞治东方,袁何佐之使主木;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使主火;后上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并有五方,以为纲纪,是以易地而辅万物之常。
《韵府拾遗 铣韵》:苟辩(苟辩)
中论:苟言苟辩,则小人也。虽美说,何异乎鵙之好鸣,铎之喧哗哉?
《漢語大詞典》:酬辩(酬辯)
对答;答辩。宋书·谢晦传:“相府多事,狱繫殷积, 晦 随问酬辩,曾无违谬。”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人皆疑而问之, 若水 勌於酬辩,録 唐 故事一番在袖中,人问者輒示之。”
分類:对答答辩
《骈字类编》:内辩(内辩)
陆倕志法师墓志铭:形烦心寂,外荒内辩。
《國語辭典》:名辩(名辯)  拼音:míng biàn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名实问题的辩论。始于春秋时孔子正名、老子无名、墨子取实予名的争辩。战国时则有惠施、公孙龙的名家出现,荀子并把名辩问题,具体分析为名、辞、辩说三方面,对中国古逻辑学贡献很大。
《漢語大詞典》:剖辩(剖辯)
见“ 剖辨 ”。
《漢語大詞典》:剖辨
亦作“ 剖辩 ”。 剖析辩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不把俺心情剖辩,偏加些恶謔毒訕,这欺侮受应难。” 清 恽敬 《读〈大学〉》:“圣人之学,夫岂若是哉?今之学者多不从説説。聪明之士,千枝万条,互相剖辨。”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然 唐某 气不稍沮,竭力剖辨,谓此消息纯属子虚。”
分類:剖析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