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下一页
释辩寂
释辩义
姚辩(字 思辩 安养县公、蔡阳郡公 恭 )
僧净辩( 韦 )
陆辩惠( 辩慧、辩惠 字 敬仁 )
王辩(字 警略 )
僧辩相( 史 )
僧辩( 张 )
释道辩
僧辩机
于知微(字 辩机、辨机 东海郡公、东海郡侯 )
僧瑗(字 辩空、辨空 郁 )
康玄辩(字 通理 )
僧辩秀( 刘 )
其它辞典(续上)
宇文寔(字 乾辩 宋王 )释辩寂
释辩义
姚辩(字 思辩 安养县公、蔡阳郡公 恭 )
僧净辩( 韦 )
陆辩惠( 辩慧、辩惠 字 敬仁 )
王辩(字 警略 )
僧辩相( 史 )
僧辩( 张 )
释道辩
僧辩机
于知微(字 辩机、辨机 东海郡公、东海郡侯 )
僧瑗(字 辩空、辨空 郁 )
康玄辩(字 通理 )
僧辩秀( 刘 )
人物简介
简介
宇文寔,字乾辩,北周宋王。周明帝宇文毓第三子,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宋王。周静帝大象年间,为大前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徐州人。久以慧学游讲。无所归宿。间于齐都专攻大论。及阿毗昙心。而名始振。武平之季。国亡。乃南适江阴理旧业。开皇混一。杖策西入关。宿硕诸德咸在。意气复张。仁寿置塔。诏送舍利于流沟寺。以光乡壤。后不知所终。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辩寂。徐州人。少以慧学播名汛浪人世游讲为业。末在齐都。专攻大论及阿毗昙心。未越周年粗得通解。会武平末岁。国破道亡。南适江阴复师三论。神气所属镜其新理。开皇更始复返旧乡。桑梓仍存友朋殂落。西入京室。复寻昔论龙树之风。复由光远仁寿置塔。敕召送于本州流沟寺。及初达也舍利塔所忽见异光。照寺北岭及以南山。朗同朝日。又于石佛山内采石为函。磨饰才了彩文间发。彪炳光现。山海禽狩仙人等像备出其中。虽复图取。十不呈一。晚综前业演散京华。福利所兼俱充寺府。不测其终。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具州清河马氏子。小年辞俗。即学杂心。甫登弱冠。已就讲说。有昙散者。方以材解自名。意以为义易摧挫。遂与往反十番。散不能继。义曰。理势未穷。何不更进。散曰。予素所拟如此。虽欲更进可得耶。属周虐煽腾。遂南达金陵。旋臻中土。炀帝在蕃邸。招聘名德。命住日严寺。后入京。若昙恭道抚赜净等。一时俊彦。皆执文座下。咨议深隐。仁寿二年。汉王谅入朝。志念法师五所礼敬。乃于禅林寺建法集。使三辅之士。咸废其本习。而同趣向焉。义亦始预其列。心不平之。因质所封滞。周旋三日。念率杜辞莫对。献后崩。炀帝居春坊。召日严大德四十人。对扬玄理。而义为允。沙门道岳。宗禀俱舍。而无所师授。就取决焉。洽闻之美。见称于时。智矩吉藏慧乘。三十馀人。同止日严。每谈及杂心。则众推让焉。大业二年。以疾卒于寺。春秋六十又六。葬京郊之南。东宫舍人郑颋制文立碑。先是仁寿二年。诏送舍利于乡州之宝融寺置塔。四年又送庐州独山梁静寺。其所见徵祥。虽不同而俱盛。具载别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6—611 【介绍】: 隋凉州武威人,字思辩。北周武帝时,从平晋、相二州,以功授大都督。隋文帝开皇元年,进封安养县公。三年,为行军总管,御突厥于凉州。六年,为河州刺史。十年,改叠州刺史。十二年,转凉州总管。十六年,迁灵州总管。开皇末,为原、环二道行军总管。炀帝大业二年,进左武侯大将军,封蔡阳郡公。五年,从讨吐谷浑,以功进左屯卫大将军。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齐州人,俗姓韦。少习儒术,遍览典籍,谙诸家言。后出家。文帝开皇中入京依止远公住净影寺。又从迁尚受大乘,精研大乘法以终。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下
释净辩。姓韦。齐州人。少涉儒门备闻丘索。孔墨庄老是所询谋。忽厌浮假屏迹出家。经律具尝薄通幽极。复缠名教避世山林。受习禅门息缘静虑。开皇隆法入住京师。依止远公住净影寺。更学定境。又从迁尚受摄大乘。积岁研求遂终此业。曾与故友因事相乖。彼加言谤。辩终不雪。及委由问答曰。吾思其初结交也情欣若弦岂以后离复陈其失。时以此高之。后敕召送舍利于衡州岳寺。本号大明。即陈宣帝为思禅师之所立也。行达江陵。风浪重阻三日停浦。波犹未静。又迫严程。忧遑无计。乃一心念佛。衡波直去。即蒙风止安流沿下。既入湘水沂流极难。又依前念举帆利涉。不盈半月便达衡州。及至岳寺附水不堪。巡行山亭平正可搆。正当寺南而有伏石。辩乃执炉发愿。必堪起塔愿降祥感。便见岳顶。白云从上而下。广可一匹长四十里。至所迀基三转旋回。久久自歇。又感异香形如削沈。收获数斤气烟倍世。道俗称庆。因即搆成。初此山僧顗禅师者。通鉴僧也。曾有一粒舍利。欲建大塔。在寺十年都无异相。及今送至乃扬瑞迹。黄白大小聚散不定。当下之日。衡山县治显明寺塔。放大光明遍照城邑。道俗同见。古老传云。此寺立来三百馀年。但有善事必放光明。经今三度。将非帝王弘福思与众同。感见之来诚有由矣。辩欣斯瑞迹。合集前后见闻之事。为感应传一部十卷。后兴禅定复请住之。大业末年终于此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辩慧。南朝陈吴郡吴人,字敬仁。陆缮子。年数岁,诏引入殿内,应对进止有父风,宣帝因赐名辩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618 【介绍】: 隋冯翊蒲城人,字警略。少习兵书,擅骑射,有大志。在北周以军功授都督。入隋,参与镇压各地起事。恭帝义宁二年与王世充共攻李密,胜之,寻为世充所误,反胜为败,溺死于洛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史。初以业综经术,有声齐赵间。后至洛下,住少林寺,习大小三藏,尤精《涅槃经》。寻南投徐部,复专研《摄论》及律典。隋文帝开皇七年,入长安住净影寺。仁寿中,送舍利于越州。炀帝大业初,入东都内道场。唐高祖武德中,归长安,住胜光寺。后以疾病缠身,自缢于寺,年七十余。续高僧传·卷第十二 义解篇八
释辩相。姓史。瀛州人也。性爱虚静。游听有声业综经术。齐赵之方备闻芳绩。后旋洛下涉诸法席。又往少林依止远公。学于十地大小三藏。遍窥其隩隅。而于涅槃一部详覈有闻。末南投徐部。更采摄论及以毗昙。皆披尽精诣。传名东壤。光问师资众所归向。开皇七年。随远入辅。创住净影对讲弘通。仁孝居心崇仰师辙。仁寿置塔。敕令送舍利于越州大禹寺。民庶欢跃欣见遗身。未及出间光自涌现。青黄赤白四色。昭彰流溢于外。七众嗟庆胜心屡动。又于山侧获紫芝一枚。长二尺三寸。四支三盖。光色鲜绮。还返京都大弘法席。常听学士一百馀人。并得领袖当时。亲承音诰。大业之始召入东都。于内道场敷散如故。为郑拥逼同固洛滨。武德初年。蒙敕延劳还归京室。重弘经论更启蒙心。今上昔在弘义。钦崇相德延入宫中。通宵法论亟动天顾。䞋锡丰美。乃令住胜光。此寺即秦国之供养也。故以居焉。晚以素业所资慧门初辟。追崇净影仍就讲说。又舍所遗图远形相。常存敬礼用光先范。以贞观初年。因疾缠身无由取逝。乃隐避侍人自缢而卒。在于住寺。春秋七十馀矣。相为人敦素。形色鲜白眉目浓朗仪止闲泰。商搉名理接顿词义有神采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642 【介绍】: 隋唐时僧。邓州南阳人,俗姓张。年七岁,日诵千言,时人以为奇。后出家,专寻经论。隋炀帝大业初召入禅定道场。唐太宗贞观中召居宏福寺,以善讲博通誉满天下。有《中论》、《唯识》等章疏行世。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俗姓张。世居渚宫之南阳。自梁氏失守。遂入关为冯翊人。七岁。读书日诵千言。十岁虽未薙落而数以升座。覆述维摩仁王二经。获誉于时。隋开皇初。诏苏威度僧三千人。且先试所业辩年最小而所习淹稔主司善之。遂获免众试类得出家。受具后。从智凝法师寻讨经论。累阅寒暑。大业间。居禅定道场。武德之元。出关弘化蒲虞陕虢间。尝于芮城开摄论。听者骈拥。檀越使帐幔其上以容空露。已而道士致问。辩曰。正法自明。邪风故翳。道士益欲进。忽风起。帐幔缠结。冠褐。尘盆塞口鼻。馀人皆莫觉。卒大笑散去。贞观间。置翻经馆。诏徙弘福寺。證义道岳法师阐俱舍论因辍己讲而听之。随出钞三百馀纸。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卒于所住寺。时方亢旱。炎曦隆赫。停龛二旬颜貌明润。逮葬而雨率土。欢抃。寿七十五。著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性等。章疏并行世。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僧辩。俗姓张。南阳人也。渚宫陷没入关住于冯翊焉。年甫七岁日诵千言。时以奇之。声于乡壤。十岁欣仰道法思欲出家。局以公宪。未蒙剃落。乃听维摩仁王二经。文义俱收。升座覆述。宣吐教理有称于时。先学大德相顾曰。吾等没后不足忧也。此人出家绍隆遗法矣。开皇初年。敕遣苏威。简取三千人用充度限。辩年幼小最在末行。轻其行业召令口诵。言词清啭章句契断。神明朗正。见者属目。由是大蒙嗟赏。馀并不试。同得出家。受具已后专寻经论。时有智凝法师。学望京华德隆岳表。辩从问知津乃经累载。承席覆述允合同伦。遂使旁疏异解曲有正量。识者佥悟击其大节。大业初岁。召入大禅定道场。众复屯之欣其开解。武德之始。步出关东蒲虞陕虢。大弘法化。四远驰造倍胜初闻。尝处芮城将开摄论。露缦而听。李释同奔序王将了。黄巾致问酬答乃竟。终诵前关。辩曰。正法自明邪风致翳。虽重广诵不异前通。黄巾高问转增愚叟谓其义壮。忽旋风勃起径趣李宗。缦倒掩抑身首烦扰。冠帻交横衣发紊乱。风至僧伦怗然自灭。大众笑异其相。一时便散。明旦入文。𧹞然莫集。辩虽乘此胜。而言色不改。时共服其异度也。贞观翻经被徵證义。弘福寺立又召居之。虽屡处以英华而情不存得丧。约时讲说不替寒温。异学名宾皆欣预席。故使海之内外僧杂华夷不远万里承风参谒。俱舍一论振古未开。道岳法师命章搆释。辩正讲论废而听之。随闻出钞三百馀纸。或闻初开法肆或中途少闲。但有法坐无论胜负。咸预位席横经而听。斯渴法之。深良未俦矣。而谦让知。足不重荣势。名满天下。公卿咸委。而不识其形也。皆来觅之。辩如常威仪不变其节。任其来去曾无迎送。时侪伦诸德。以此怀尚而不能行也。以贞观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弘福寺。春秋七十有五。于时炎曦赫盛停尸二旬。而相等生存形色不变。迄至于葬日亦不腐朽。于时亢旱积久埃尘涨天。明当将送夜降微雨。故得幢盖引列。俱得升济。七众导从不疲形苦。殡于郊西龙首之原。凿土为龛处之。于内门通行路。道俗同观。至今四年鲜明如在。自辩置怀慈济。爱法为功。路见贫苦不简人畜。皆尽其身命济其危厄。讲听之务惟其恒习。其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论。并具出章疏在世流布。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道辩。齐人。住泰山灵岩寺。居无常所。游行为任。经史洞达偏解数术。以大业年中来游襄部。年过七十。又与同邑僧神辩。相随杖策。登临眺望山水。多所表诣如曾闻见。行至禅居寺南岭望云。此寺达者所营。极尽山势。众侣繁盛清肃有馀。如何后锐于前起阁。寺僧非唯寡少。更增諠诤。相接曾未经涉。恰如其言。于是盘游诸寺。备陈胜负。莫不幽通前识鉴彻精灵。又至诸墓亦陈休咎。有士俗忘姓名。去者请为图其坟茔。巡历岘原示其一所曰。此中安墓足食丰财。入地三尺获粟一升。又深一丈获石二片五彩交映。斯曰财缘。依言掘凿果获粟石。遂行卜葬。至今殷有。襄州有袁山松者。博览经诰。时号儒宗。闻辩学广故来寻造。以杨子太玄王弼易道。用相探瞋。辩曰。杨王道术未足研寻。可赐愚徒无闻智者。松勃然变色。笑辩抑扬。辩曰。公学未周。信其前述。可除我固。当为指归。便引太玄经云。又于玄象偏所留心。曾不寝卧夜便露视。审宿度之所次。察孛彗之光景。便告人云。吾昔于裕法师所。学观七曜。告余云。晋朝道安。妙于此术。人虽化往遗文在焉。其所注素女之经。最为要举。恨失其本。如何得之。时有一僧偶然获本。请为披决。辩得欣然。即为销摘。此僧茫味情犹梦海。遂以惠之。辩曰。安目弥天。诚非虚称。学统弥纶数术穷尽。此虽四纸文综无遗。要约包富灵台所尽。于时月临井宿。便云。事在西楚。可告道俗。宜营水备。不盈两夕汉江大涨。汛溢襄邑城隍将没。预见之明其类若此。所得财物并用市金。将事合丹拟延其寿。人告来盗不可行之。便云。盗假遁甲六丁。吾明此术。常以月朔加气。何得相欺。吾不畏也。以义宁年。与神辩南游岭表。不知所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间住长安会昌寺。为玄奘门人。贞观十九年,诏与诸僧同助玄奘译经。寻据玄奘口述西行始末,笔录为《大唐西域记》十二卷。高宗永徽三年,因涉房遗爱谋反事而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713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辩机。于立政子。高宗永徽元年补弘文生。累迁岐州岐山令。丁忧后,授魏州贵乡令。入为夏官郎中。出为许州司马,历蒲、晋、润三州长史。武周长寿二年,授鄂州刺史。改道、利、果三州刺史。神功年间,为恒、阆二州刺史。久视元年,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年中,历常州刺史、雍州司马、绛州刺史,入为太子左庶子,迁太仆少卿,出为兖州都督。睿宗景云二年,封东海郡公,检校鸿胪少卿。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七
知微字辨机。太仆少卿立政子。永徽元年以门荫补宏文生。三年擢进士第。释褐授太子内坊丞。迁秘书郎。累官太子左庶子太仆少卿。封东海郡侯。除兖州都督。景云二年进封公。检校鸿胪少卿。太极二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0—690 【介绍】: 唐僧。高平昌邑人,字辩空。俗姓郁。年十三,依虎丘寺慧严法师为弟子,高宗龙朔二年奉敕剃剪。勤行精进,知名于时。有《武丘名僧苑》,《郁子注》及文集。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辨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母赵氏梦。侧侍圣贤。浮空游乐。而娠。六岁随母礼舍利塔。见圣僧像于塔旁。欣然抃跃抱持。状若旧识者。因白母。愿出家。母以尚幼未之许。年十三。乃使为虎丘寺慧严法师弟子。龙朔二年。试所习薙剪。依慧诩禅师受具。足戒。听常乐寺聪法师三论诣江宁融禅师。学心法。永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疾革。谓弟子曰。尸之所在。不胜秽恶。吾欲出就他方耳。弟子等迎。止于通彼亭之靖志庄。忽闻异香充塞。瑗正观不乱。遗训勤切。合掌而终。春秋五十有一。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僧瑗。字辩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姬水疏源狼亭袭庆。鲁相继昌侯之业。历载弥光。少傅纂尚书之风。清尘不昧。瑗夙殖奇颖。早擅嘉祥。母赵氏娠孕之日。侧侍圣贤浮空游乐。及年六岁随母入舍利塔见圣僧像。欣然跳跃状若旧交。因启母出家。母以其尚幼抑而未许。至年十三方遂其志。依虎丘寺慧严法师为弟子。谦揖之操出自生知。辩慧之能业称上首。以龙朔二年奉敕剃剪。冥符所应还隶此山。暨严公长往。乃依慧诩禅师受具足戒。听常乐寺聪法师三论。甚深无相。疑滞豁除。方便解脱。怡然独悟。因智从心證。遂诣江宁融禅师求学心法。摄念坐禅众魔斯伏。勤行精进猛兽恒驯。是以名称普闻声光八绝。旗亭趋利削迹无践。冬夏不易常披一纳。或滴水以充于夕渴。或数粒将济于朝饥。或风雪凛凛礼诵无替于六时。或炎暑爞爞经行不亏于少选。称扬叹羡容色湛如。毁辱诃骂欢喜而受。每荫以长松。属思鸿远。清泉独坐映定水以彫文。虚室高栖蔼禅枝而荡虑。撰武丘名僧苑一卷注郁子两卷文集三卷。盖道俗之仪表。人物之师范焉。永昌元年十二月二十日。见身有疾谓弟子曰。吾闻尸所到处便为秽恶。出就别方乃称离罪尔。门弟子等迎止于通波亭北静志庄。忽闻异香从空而下。瑗遗训勤切正观叮咛。灭后可依外国法。言讫合掌而终。春秋五十有一。缁素奔恸咸悲眼灭。弟子僧义立及雉山县尉檀信等。同遵师旨如法阇维。收其舍利。于寺建塔。勒铭于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5前 【介绍】: 唐人,字通理。玄宗开元间为泸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80 【介绍】: 唐僧。俗姓刘。幼出家,事灵隐谋禅师。玄宗天宝四载,受戒于东海览真,传律于会稽昙一。肃宗至德中,举高行,隶名苏州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秀为其一。擅场十六番,律枢正持,为湖南北宗仰。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辩秀。俗姓刘氏。汉楚王交三十一代孙也。秀幼孤。诸父哀字。礼如教立孝自天生。而宿植缘深心田欲稔。因请伯氏出家长行。哀而舍旃。事灵隐谋禅师便能问津。图入道之意。所闻指训。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鉴真大师。传律于会稽昙一。至德中举高行隶名于吴郡开元寺。乾元中下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秀应其数也。顷年于净土一门不愆于念。尝谓人曰。昔闻西方之行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非达观之说。何邪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我正念乎。秀坛场一十六番度人孤制。律枢正持僧纲自肯。湖南北皆宗仰焉。以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终。春秋六十七。法腊三十五。当其逝日。有庭树一本。枝叶扶疏朝华正敷。而遽萎瘁。其年七月五日。迁灵龛于武丘西寺松门之右。门人道亮道该清会。偕绕旃檀之香树也。故观察使韦元甫李栖筠虢州刺史李纾。御史中丞李道昌。尽钦慕往德。亦林下之交。霅昼为碑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