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机辨(機辨)
机敏善辨。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陈朝 尝令人聘 隋 ,不知其使机辨深浅,乃密令 侯白 变形貌,着故弊之衣为贱人供承。”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慈湖疑大学:“那学子应得也自好,只是 象山 又高一著。此老极是机辨。”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四》:“僧 贯休 有机辨, 杜光庭 欲屈其锋,每相见,必伺其举措以戏调。”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三:“ 繁钦 字 休伯 ,机辨有文才,少便得名於 汝 潁 间。”
分類:机敏
《漢語大詞典》:辨订(辨訂)
辨讹订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一曰‘辨订’,鼠璞鸡肋《资暇》《辨疑》之类是也。”
《漢語大詞典》:文辨
犹文辩。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
《漢語大詞典》:通辨
聪慧明辨。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女婕妤:“贤才通辨,始选入后宫为小使。”
《漢語大詞典》:俊辨
见“ 俊辩 ”。
《漢語大詞典》:俊辩(俊辯)
亦作“ 俊辨 ”。 雄辩,辩才杰出。晋书·羊祜传:“从甥 王衍 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辩。”陈书·新安王伯固传:“﹝ 新安王 伯固 ﹞形状眇小,而俊辩善言论。”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 张九龄 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时人服其俊辩。”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东坡 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説竖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復滞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无宿物;与朋友谐戏,每俊辩横生。”
《漢語大詞典》:资辨(資辨)
利口善辩。史记·殷本纪:“ 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
分類:利口善辩
《漢語大詞典》:辨辞(辨辭)
辩说的言辞。辨,通“ 辩 ”。管子·小匡:“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 隰朋 。”
分類:辩说言辞
《漢語大詞典》:辨利
言辞流利,能言善辩。辨,通“ 辩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麟之 至 金 , 金 主喜其辨利,赐賚加厚。”
《國語辭典》:辨證  拼音:biàn zhèng
分析论證。如:「这件事需要慎重的辨證。」
《漢語大詞典》:骋辨(騁辨)
见“ 骋辩 ”。
《漢語大詞典》:骋辩(騁辯)
亦作“ 骋辨 ”。 纵横辩论。《宋书·律历志下》:“天数差移,百有餘载,议者诚能驰辞骋辩,令南极非冬至,望不在衝,则此谈乃可守耳。” 宋 梅尧臣 《和许待制病起偶书》:“谈出古人非骋辩,诗成王化不言谗。”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上误拔擢至此,以不才斥去宜矣。使与众人骋辨取容, 安仁 不为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游学之士﹞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骋辩腾説,著作云起矣。”
分類:纵横辩论
《漢語大詞典》:妙辨
见“ 妙辩 ”。
《漢語大詞典》:妙辩(妙辯)
亦作“ 妙辨 ”。 圆融无碍的论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师碑》:“妙辩无相,深言不生。” 唐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彫谈筌奥旨,妙辨漱玄津。”
《漢語大詞典》:置辨
(1).置辩。 清 徐作肃 《侯方域〈太子丹论〉》评:“刺骨之论,起 宋 儒而质之,当不復置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词穷,不能置辨。”
(2).辨别。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上古中古之史,其文体若何,又何从以置辨哉!”
分類:辨别
《漢語大詞典》:质辨(質辨)
见“ 质辩 ”。
《漢語大詞典》:质辩(質辯)
亦作“ 质辨 ”。
(1).质疑辩论。新唐书·刘子玄传:“宰相 宋璟 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时有质辨,剖析毫髮,议论蠭起,羣疑豁如。”
(2).指质正分辩。《平山冷燕》第五回:“ 山显仁 质辩道:‘天子宠爱,岂独宠爱老臣一人?’”
(3).对质讯辩。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兀那 张鼎 ,我还要阎王殿下攀告你来,挐去质辨。”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谢云:“遂闻堂上呼 谢云 ,则一武夫,冠带而前,质辩良久。”
《漢語大詞典》:苟辨
犹诡辩。辨,通“ 辩 ”。吕氏春秋·怀宠:“君子之説也,非苟辨也;士之议也,非苟语也。”
分類:诡辩
《漢語大詞典》:闳辨(閎辨)
见“ 閎辩 ”。
《漢語大詞典》:闳辩(閎辯)
亦作“ 閎辨 ”。
(1).雄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之术,迂大而閎辩。” 唐 韩愈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
(2).宏伟的议论。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雄辞閎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