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秦,日本人。少出家。武后长安间来唐,学三论宗。善弈棋。尝出入于临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藩邸,颇受恩遇。后卒于唐。《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怀风藻》载其事迹,并收其在唐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元辨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辨。天宝时道士。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刘氏。汉楚王交裔孙也。幼孤。养于诸父。出家。事灵隐谋禅师薙落。天宝四年。纳戒于东海鉴真师。传律于会稽昙一师。至德中。诏举高行。获隶名吴郡之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请律藏。郡以秀应命。然尤专心净土。尝谓人曰。或闻西方以戒为有相大乘。是不然。何则。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正念乎。大乘则已。孰为有相。孰为无相者。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终。寿六十七。腊三十五。是年七月五日。迁龛窆于虎丘西寺。松门之右。霅沙门如昼撰碑额。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武宗时长安右街僧录。灭佛时,与左街僧录灵宴,共推西明寺僧玄畅为首,上表论谏。宣宗时为右街千福寺三教首座僧,曾入内殿讲论,赐紫。大中五年(851)与瓜沙僧悟真有诗酬和。七年奉诏重修总持寺。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六、卷一七。敦煌遗书伯三七二〇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僧。居闽中。通内外学,性敏速。嗣长庆慧棱。后周太祖广顺初,游历至杭州,居龙华寺,赐号广辨周智禅师。曾陪吴越王钱俶游碧浪亭,即景赋诗云:“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以为佳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闽中(今福建)僧。通内外学,性敏速。嗣长庆慧棱。后周太祖广顺初,游历至杭州,居龙华寺,赐号广辨周智禅师。曾陪吴越忠懿王钱弘俶游碧浪亭,即景赋诗,时称为佳对。《五代史补》卷五、《景德传灯录》卷二一、《十国春秋》卷八九有传。《全唐诗》存诗2句。
周明辨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五年(980)任潮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9—1003 【介绍】: 宋深州饶阳人,字大辨。李昉长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迁第四室长。太宗居藩邸时,每有篇咏,令昉属和,前后数百章,皆宗讷缮写,帝爱其楷丽,擢国子监丞。太平兴国中,预集《神医普救方》。颇习典礼,淳化中吕端引为同判太常礼院。官终比部郎中。
全宋文·卷一三二
李宗讷(九四九——一○○三),字大辨,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李昉长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迁第四室长,擢国子监丞。雍熙初改秘书丞,历太常博士,判礼院,累迁比部郎中。咸平六年卒,年五十五。《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林以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子泉。精通《》、《》、《春秋》,尤喜说《》。入元,究心程朱之学,福、泉之士争聘为师。卒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汝州人。仁宗景祐间进士。皇祐中为太学直讲。知蓬州,有善政,秩满离任时,父老以颂歌拜送。历镇荆南。
全宋诗
吴几复,字辨叔,汝州(今属河南)人。举进士。历知乾德县、国子监说书(《蔡忠惠集》卷一○《前光化军乾德县令国子监说书吴几复可大理寺丞制》)。仁宗皇祐中为太学直讲。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苏魏公集》卷二九《屯田郎中权发遣三司度支判官吴几复可都官郎中制》)。嘉祐五年(一○六○),由知蓬州还朝(《舆地纪胜》卷一八八)。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开封府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清道光《汝州全志》卷六有传。
全宋文·卷六一七
吴几复,庆历中任滁州通判、屯田员外郎。至和中,官都官员外郎。熙宁五年,为权京西转运使。七年,为开封府判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四三,《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七九、二三五、二五八。
方希辨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方希辨,英宗时人,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天庆观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一云灞陵人,字辨之。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哲宗元符中为陕西转运判官,因言放弃河湟事罢职。后入元祐党籍。
全宋文·卷二五二七
秦希甫,字辨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元丰二年进士。元符二年为陕西转运判官,以言弃河湟事罢职,后入元祐党籍。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七,《吴郡志》卷二五,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一九。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齐玉(?——一一二七),号觉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门,屡参明师,住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谥曰妙辨。著有《普贤行法经疏》等。见《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齐玉者。霅川人。尚书莫公支子也。早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屡参明师。一日赴僧次逊辞之。或问其故。答曰。诚不欲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灭八十一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则父母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尝中夜。顶像行道。偶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骂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岁大旱。井竭。师运密祷。梦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梦泉。二师同。建炎元年迁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齐玉,号觉慧。姓莫氏,霅川人。家世显宦,独弃俗荣。蚤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慧辨。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辞逊之,或问故答,曰:“诚不欲以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慈辨得通相三关之旨,秘不授人。齐玉屡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炉以授。初出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众薰修,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减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父母有知,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继之者或不振,学徒谋曰:“得玉公乃兴。”郡守翁彦国闻之,乃具礼以迎,讲道敷化,不异慈辨。尝中夜顶像行道,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诋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建炎元年秋,谓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宝塔现。”慧曰:“流通《法华》之瑞證也。”玉曰:“所愿见阿弥陀佛耳。”即集众念佛。顷之,举首加敬曰:“佛已来接也。”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侧,谥“妙辨”,塔曰“慧寂”。所著《普贤行法经疏》及自释《祖源记》、《无量经疏杂诸记》、《安般守尊法门》、《尊胜忏法》诸集。
巩鉴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八○
巩鉴,字辨叔,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大观间通判永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明辩(一○八五~一一五七),号正堂,俗姓俞,湖州(今属浙江)人。年十九事报本蕴禅师,圆颅受具。后谒径山妙湛慧禅师等名宿,晚依清远。住湖汌道场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六十二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讳明辨。吉安州俞氏之子。说法于郡之道场山。以正堂自号。据令端方。毫不苟贷。每缁素入山请法。必令先具香设拜佛眼远和尚。然后受谒。谒者悚然。有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辨曰。横身三界外。独脱万机。前曰。秖如风穴道。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作么生。辨曰。说者个不唧𠺕汉作么。曰。嫩竹摇金风细细。百花铺地日迟迟。曰。你向甚么处见风穴。僧曰。耳里眼里绝萧洒。曰。料掉没交涉。又问。如何是佛。辨曰。无柴烧猛火。如何是法。曰。贫做富装裹如何是。僧曰。卖扇老婆手遮日。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曰。古墓毒蛇头带角。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狮子。曰。虚空笑点头。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曰。石人拍手笑呵呵。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曰。布袋里猪头。如何是向上事。曰。锯解秤锤。如何是和尚栗棘蓬。曰。不答此话。曰。为甚么不答。辨大笑曰。吞不进。吐不出。辨机要精悍。每经旬掩室。即近侍罕得见进。然其章训痛绝。名根不把玩不暴用。故及门皆三二十载。韬神晦颖。诸方有盛名者。率闻而钦畏之。暮年上堂云。猛虎口边拾得。毒蛇头上安排。更不钉桩摇橹。回头别有生涯。婆子被我勘破了。大悲院里有村斋。又上堂。以杖左卓云。三十二相无此相。右卓云。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稿。又卓杖顾众曰。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下座。归方丈。跏趺而化。火后得舍利。塔于仙人山。雪堂。见辨达磨赞乃叹曰。当今满目珠玑。慰我白首。独有此耳。其词曰。升元阁前懡㦬。洛阳峰畔乖张。皮髓传成话𣠽。只履无处埋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赞曰。辨公初至少林。览立雪遗迹。乃至陨涕。及出世。必指人知其得法源委。昧者往往以世谛失之。盖择乳在鹅王也。当时佛眼门下。作略逸群。独于辨公。俱嗟不及。呜呼熠熠赤帜。皎皎白眉。千秋节合。其揆一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贾如讷(一○八八~一一二九),字元辨,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王十明岳父。高宗建炎三年卒。年四十二。事见《梅溪前集》卷二○《贾府君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