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指纹辨识(指纹辨识)  拼音:zhǐ wén biàn shì
指分辨是何人的指纹。人类双手指头第一节上面的凸纹特徵每个人都不同,故可成为鉴别身分和犯罪鉴识上的特徵。如:「利用指纹辨识可识认身分。」
《国语辞典》:易图明辨(易图明辨)  拼音:yì tú míng biàn
书名。清胡渭撰,十卷。其书引经典以辨證《河图》、《洛书》、《五行》、《九宫》,于易学颇有阐发。
《国语辞典》:以聋辨声(以聋辨声)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以聋了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比喻无法清楚的分辨事物。《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
《国语辞典》:以盲辨色  拼音:yǐ máng biàn sè
用瞎了的眼睛来辨别颜色。比喻不可能分辨清楚。《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国语辞典》:有口难辨(有口难辨)  拼音:yǒu kǒu nán biàn
有嘴却难于分辩。形容蒙受冤屈而无从申辩。《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王大郎这两句话,众耳共闻,却赖不得,虽然有口难辨。」《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有口难辨,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也作「有口莫辩」、「有口难辩」、「有口难分」。
《国语辞典》:雌雄莫辨  拼音:cī xióng mò biàn
分不出是雌性还是雄性。如:「他长相俊秀,扮起旦角来,果真雌雄莫辨。」
《漢語大詞典》:服辨
见“ 服辩 ”。
《國語辭典》:服辩(服辯)  拼音:fú biàn
认罪状、悔过书。《清会典事例。卷八五二。刑部。刑律断狱。狱囚取服辩》:「凡狱囚徒流死罪,各唤囚及其家属,具告所断罪名,仍取服辩文状,若不服者,听其自理,更为详审。」
《分类字锦》:各辨遗声(各辨遗声)
唐无名氏大合乐赋追宣尼之前闻是能忘味念师乙之旧说各辨遗声
分类:审音
《分类字锦》:分星辨域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分类:州郡
《漢語大詞典》:哗辨(譁辨)
大声声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 盛 见其状,益譁辨之;听者皆掩耳而走。”
分類:大声
《漢語大詞典》:户辨
见“ 户辩 ”。
《漢語大詞典》:户辩(户辯)
亦作“户辨”。
(1).挨户说明。《淮南子·泰族训》:“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夷狄之国重译而至,非户辩而家説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
(2).家家明瞭。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民不畏死:“是故好知之君忧世劳民……变化万事,动以悦民,家知户辨,里有仁贤。”
《漢語大詞典》:觤辨
诡辩。 章炳麟 《说物》:“是以能致知,不然,非解垢为觤辨,则逐于无端崖之辞。”
分類:诡辩
《國語辭典》:不辨菽麦(不辨菽麥)  拼音:bù biàn shú mài
菽,豆子。不辨菽麦指无法分别豆子与麦子。形容人愚昧无知。语本《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后亦比喻缺乏常识或判断能力。南朝梁。陶弘景 相经序:「或不辨菽麦,更保黄者,此又明其偏有得也。」
《漢語大詞典》:不辨菽粟
犹不辨菽麦。粟,小米。 清 龚自珍 《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分類:小米
《漢語大詞典》:驳辨(駁辨)
(1).驳正辨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新旧唐书得失:“ 宋 吴縝 作新唐书纠谬,分二十目,层层驳辨是矣,然瑕瑜不可尽掩。”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裴松之〈三国志补〉:“ 裴松之 补三国志,如驳辨 官渡 之兵数,核正 黎阳 之婚期……俱极允当。”
(2).指争辩。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作妇人传称夫家姓而称母家姓亦可:“彼此驳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