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辨合
符合,契合。指论说的道理与事实相符。辨,通“ 别 ”。荀子·性恶:“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杨倞 注:“辨,别也……言论议如别之合如符之验然,可施行也。” 章诗同 注:“辨,通‘别’。别,古代借贷所用的一种凭证,别之为二,两家各执其一。”
《漢語大詞典》:辨反
转换,变更。辨,通“ 变 ”。《吕氏春秋·仲夏》“反舌无声” 汉 高诱 注:“反舌,伯舌也,能辨反其舌,变易其声,效百鸟之鸣,故谓之百舌。”
分類:转换变更
《漢語大詞典》:辨尝(辨嘗)
辨别品味。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又觉得新年里的几天总是去得太匆匆了,没有拿来细细咀嚼,透骨地辨尝它的滋味。”
分類:辨别品味
《漢語大詞典》:辨卑
犹谦恭。礼记·玉藻:“立容辨卑,毋讇。” 郑玄 注:“辨,读为贬,自贬卑,谓磬折也。” 孔颖达 疏:“谓在军中立之形容,常贬损卑退,磬折恭敬,不得骄敖忽略士卒。”
分類:谦恭
《骈字类编》:半辨
《漢語大詞典》:澄辨
犹明辨。南史·齐纪上·高帝:“公明鉴人伦,澄辨 涇 渭 。”
分類:明辨
《漢語大詞典》:察辨
详审而明辨。 宋 叶适 《郑仲酉墓志铭》:“君治狱察辨而坚明。” 清 刘大櫆 《徐笠山时文序》:“今天下相率以 孔 、 孟 、 曾 、 思 之言为八比之时文,各持其一是,各持其一长,彼其诚心,莫不自以为察辨於儒生之説,而洋溢乎学士之文矣。”
分類:详审明辨
《漢語大詞典》:案辨
查讯辨析。太平广记卷一二七引法苑珠林·馆陶主簿:“至岁暮,妻梦,具説被杀之状,兼言所盗财物藏之处,妻乃依此诉官。官司案辨,具得实状。”
分類:辨析
《漢語大詞典》:该辨(該辨)
完全辨明。宋书·志序:“地理参差,事难该辨。”
分類:辨明
《骈字类编》:床辨(床辨)
易剥六二剥床以辨注辨者足之上也剥道浸长故剥其辨也
《骈字类编》:全辨
唐 白行简 夫子鼓琴得其人 稍殊流水引,全辨圣人心。
《漢語大詞典》:剖辨
亦作“ 剖辩 ”。 剖析辩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不把俺心情剖辩,偏加些恶謔毒訕,这欺侮受应难。” 清 恽敬 《读〈大学〉》:“圣人之学,夫岂若是哉?今之学者多不从説説。聪明之士,千枝万条,互相剖辨。”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然 唐某 气不稍沮,竭力剖辨,谓此消息纯属子虚。”
分類:剖析辩解
《漢語大詞典》:交辨
互相辩论;争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商鞅 变法,而 甘龙 交辨。”
分類:辩论争论
《漢語大詞典》:质疑辨惑(質疑辨惑)
谓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明 朱衡 《道南源委》卷三:“﹝ 张彦清 ﹞初从 朱子 游,得其大旨,后与 李公 吕 质疑辨惑,造诣益深。”
《漢語大詞典》:饮水辨源(飲水辨源)
见“ 饮水知源 ”。
《國語辭典》:饮水知源(飲水知源)  拼音:yǐn shuǐ zhī yuán
比喻不忘本。参见「饮流怀源」条。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并附与诸公书〉三三则之三○:「凡正今日之所蒙被,孰匪师翁教育所及,饮水知源,敢忘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