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辨覈  拼音:biàn hé
判别考核。南朝宋。何承天 安边论:「若得询之朝列,辨覈同异,庶或开引群虑,研尽众谋。」
《漢語大詞典》:辩决(辯決)
辨明裁决。辩,通“ 辨 ”。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采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辩决。”
分類:辨明裁决
《漢語大詞典》:辨决(辨決)
辨明栽决。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公首状拜监察,会 鄂州 盐铁赃状上闻,有力者持为滞狱,公驰传即讯,涉旬辨决。”
分類:辨明
《漢語大詞典》:该辨(該辨)
完全辨明。宋书·志序:“地理参差,事难该辨。”
分類:辨明
《漢語大詞典》:擿辨
剔抉辨明。新唐书·韦陟传:“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 陟 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銓综号为公平。”
分類:辨明
《国语辞典》:兼听则明,偏听则蔽(兼听则明,偏听则蔽)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tīng zé bì
(谚语)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矇蔽不明。《三国演义》第八三回:「古云:『兼听则明,偏听则蔽。』望陛下察之。」
《国语辞典》:剖路  拼音:pǒu lù
辨明路途。《西游记》第二七回:「又伏侍师父上马,剖路前进。」
《国语辞典》:不明所以  拼音:bù míng suǒ yǐ
1.不知什么原因。如:「不明所以挨了一顿骂。」
2.不去瞭解辨明事情真相。如:「他见小孩哭闹,不明所以先打再说。」
《漢語大詞典》:驳辨(駁辨)
(1).驳正辨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新旧唐书得失:“ 宋 吴縝 作新唐书纠谬,分二十目,层层驳辨是矣,然瑕瑜不可尽掩。”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裴松之〈三国志补〉:“ 裴松之 补三国志,如驳辨 官渡 之兵数,核正 黎阳 之婚期……俱极允当。”
(2).指争辩。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作妇人传称夫家姓而称母家姓亦可:“彼此驳辨不已。”
《漢語大詞典》:辨覈
1.辨明核实。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安边论表》:“若得询之朝列,辨覈同异,庶或开引羣虑,研尽众谋,短长毕陈,当否可见。”宋书·始安王休仁传:“申詔誥礪,辨覈事原。”
2.明晰翔实。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敬览来论,抑裁佛化,毕志儒业,意义检著,才笔辨覈。”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新证序》:“近世之考订荀子者,淹贯如 王怀祖 ,精醇如 刘端临 ,辨覈如 俞荫甫 、 刘申叔 。”
《漢語大詞典》:订辨(訂辨)
亦作“ 订辩 ”。 订正辨明。蕙风词话卷三引 金 李治 《与翰苑诸公书》:“肯容我窜名玉堂之署,日夕相与刺经讲古,订辨文字,不即叱出。”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陈衎记戚继光与俞大猷事》:“唯 倭 寇与 日 本迺为二事,世俗混淆,正须订辩。”
分類:订正辨明
《国语辞典》:平章百姓  拼音:pián zhāng bó xìng
百姓,百官。「平章百姓」指辨明各官员的职守。《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内以平章百姓,外以和协万邦,寔曰轻平,称为简易。」
《漢語大詞典》:申挺
谓辨明而从宽处理。新唐书·虞世南传:“﹝ 世南 对曰﹞:‘又 山东 淫雨, 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於是遣使賑飢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分類:辨明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