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赚辞
哲匠辞华
专科辞典
枝辞蔓语
卮辞
郑重其辞
卮辞
众口一辞
振振有辞
在所不辞
杂歌谣辞
万死不辞
万口一辞
危辞耸听
团雪散雪辞
《高级汉语词典》:赚辞
骗人的话
《分类字锦》:哲匠辞华(哲匠辞华)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诗 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分类:诸王
《國語辭典》:专科辞典(專科辭典)  拼音:zhuān kē cí diǎn
汇集、解释专一门类学科名辞的辞典。如植物大辞典、动物大辞典、音乐辞典等。
《漢語大詞典》:枝辞蔓语(枝辭蔓語)
见“ 枝词蔓语 ”。
《國語辭典》:枝词蔓语(枝詞蔓語)  拼音:zhī cí màn yǔ
形容离题繁冗的言辞。《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立状式》:「或代书虽据事以书,不限定字格,枝词蔓语反滋缠绕。」
《漢語大詞典》:卮辞(巵辭)
亦作“ 巵词 ”。 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 清 梁章钜 《北东园日记诗》:“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漢語大詞典》:郑重其辞(鄭重其辭)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説道:‘年兄!你今日束脩来见我,其实惭愧。’”
《漢語大詞典》:卮辞
1.亦作"卮词"。
2.谓随和人意,无主见之辞。
《漢語大詞典》:众口一辞(衆口一辭)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宋 欧阳修 《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 ,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 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 夏衍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國語辭典》:振振有辞(振振有辭)  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自以为有理,说个不停的样子。如:「證据已经非常确凿,他还振振有辞的为自己辩护。」也作「振振有词」。
《漢語大詞典》:振振有词(振振有詞)
认为道理很足,说个没完。 梁启超 《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亦作“ 振振有辞 ”。 巴金 《探索与回忆·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仿佛真理就在他们的手里。”
《國語辭典》:在所不辞(在所不辭)  拼音:zài suǒ bù cí
无论如何绝不推辞。如:「只要对公司有利的事,我绝对全力以赴,在所不辞。」
《漢語大詞典》:杂歌谣辞(雜歌謡辭)
古代乐府采自民间的歌谣。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辑有《杂歌谣辞》七卷。分歌辞四卷,谣辞三卷。其中歌是入乐的。谣虽未入乐,但性质和乐府民歌相似。
《國語辭典》:万死不辞(萬死不辭)  拼音:wàn sǐ bù cí
强烈表示愿意拚死效劳。《三国演义》第八回:「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漢語大詞典》:万口一辞(萬口一辭)
犹言异口同声。形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法。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万口一辞,不可破也。”亦作“ 万口一词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 永康王 ,不可更改。”
《高级汉语词典》:危辞耸听  拼音:wēi cí sǒng tīng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害怕
《漢語大詞典》:团雪散雪辞(團雪散雪辭)
乐曲名。 唐 蔡南史 等作。新唐书·魏国宪穆公主传:“下嫁 王士平 。主恣横不法,帝幽之禁中;錮 士平 于第,久之,拜 安州 刺史,坐交中人贬 贺州 司户参军。门下客 蔡南史 、 独孤申叔 为主作《团雪散雪辞》,状离旷意。帝闻,怒,捕 南史 等逐之,几废进士科。”雪,亦作“ 云 ”。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