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7 【介绍】: 宋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
全宋诗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众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为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历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为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著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为《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为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
词学图录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有《稼轩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系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宁宗时知镇江府,未久落职。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临行之际,同僚在武昌南楼设宴为其饯行,他即席赋词《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抒发豪放悲壮的抑郁情怀。
全宋文·卷六二一四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幼安,号稼轩居士,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末,金主亮死后,耿京聚兵山东,弃疾为掌书记,奉表归宋。乾道元年,奏《美芹十论》。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又上疏论恢复大计甚备。八年,出知滁州。淳熙二年,提点江西刑狱。历知江陵、隆兴府,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再知隆兴。八年,为言者所劾落职,隐居上饶带湖十年。绍熙二年,起提点福建刑狱,知福州,罢,徙居铅山。嘉泰三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加宝谟阁待制,知镇江。开禧三年卒,年六十八。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屡起屡罢,忧愤而死。工于词,所作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国语辞典》:慄慄危惧(慄慄危惧)  拼音:lì lì wéi jù
形容非常惊恐、害怕。《书经。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以古准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慄慄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
《国语辞典》:立于不败之地(立于不败之地)  拼音: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处于不败的位置。比喻掌握优势。《孙子。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宋。辛弃疾〈论阻汇为险须藉两淮疏〉:「古之为兵者,谓其势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然后其兵立于不败之地。」
《国语辞典》:一咏一觞(一咏一觞)  拼音:yī yǒng yī shāng
一边饮酒、一边赋诗。宋。辛弃疾〈贺新郎。世路风波恶〉词:「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也作「一觞一咏」。
《国语辞典》:宜颦宜笑(宜颦宜笑)  拼音:yí pín yí xiào
形容女子姿态曼妙,颦笑皆美。宋。辛弃疾〈浣溪沙。侬是嵚崎〉词:「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国语辞典》:有何不可  拼音:yǒu hé bù kě
有什么不可以。宋。辛弃疾〈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词:「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怎么样的一个小和尚,这等赞他?我便去寻他看看,有何不可?」
《国语辞典》:灞陵呵夜  拼音:bà líng hē yè
失势的人遭受欺凌。参见「霸陵呵夜」条。宋。辛弃疾〈贺新郎。碧海成桑野〉词:「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
《国语辞典》:灯火阑珊(灯火阑珊)  拼音:dēng huǒ lán shān
形容灯光稀落、微暗的样子。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在杜少卿河房前,见那河里灯火阑珊,笙歌渐歇,耳边忽听得玉箫一声。」
《国语辞典》:乘间投隙(乘间投隙)  拼音:chéng jiàn tóu xì
趁机挑拨离间。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明史。卷一九一。徐文华传》:「万一防闲阔略,不幸有李园、吕不韦之徒乘间投隙,岂细故哉。」
《国语辞典》:残民害物(残民害物)  拼音:cán mín hài wù
摧残百姓,妨害事物。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政,而州不敢问。」清。黄宗羲〈诸敬槐先生八十寿序〉:「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残民害物之人矣。」
《国语辞典》:霹雳弦(霹雳弦)  拼音:pī lì xián
形容箭弦声快速如打雷。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漢語大詞典》:稼轩长短句
一作稼轩词。词集。南宋辛弃疾(号稼轩)作。十二卷。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收词六百二十六首,最为详备。
分類: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