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86
典故
10
词典
145
佛典
6
其它
25
共145,分10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车辙
辙迹
覆辙
涸辙
一辙
宦辙
卧辙
轨辙
前辙
苏辙
辙环
改辙
轼辙
同辙
无辙
《國語辭典》:
车辙(車轍)
拼音:
chē chè
1.车辆所行经的道路。《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2.车辆驶过后所留下的痕迹。宋。
陆游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
诗:「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
分類:
车辙
车轮
车道
痕迹
《國語辭典》:
辙迹(轍跡)
拼音:
chè jī
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南朝宋。
颜延之
〈
应诏观北湖田收
〉诗:「周御穷辙迹,夏载历山川。」
分類:
辙迹
痕迹
车子
途径
行驶
《國語辭典》:
覆辙(覆轍)
拼音:
fù chè
翻过车的道路。比喻曾经失败的做法,足为后人鉴戒。如:「重蹈覆辙」。《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寇迫而不彻䌽山,恐妨行乐。此宣和之覆辙可戒也。」
分類:
翻车
轨迹
招致
失败
教训
《漢語大詞典》:
涸辙(涸轍)
(1).比喻穷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宋
司马光
《西台诗二十四韵》
:“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 明
张煌言
《长鲸行》
:“跳梁寧復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 叶圣陶
《穷愁》
:“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参见“ 涸辙之鮒 ”。
(2).犹搁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海兽》
:“海潮退后,有一兽涸辙沙滩,长八尺餘,色纯黑,毛如海虎。”
分類:
搁浅
穷困
境地
《國語辭典》:
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
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
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
:「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
鲋鱼
《國語辭典》:
一辙(一轍)
拼音:
yī chè
相同、无变化。《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惟同大观,万殊一辙。」《红楼梦》第一回:「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
分類:
一车
车轮
痕迹
趋向
《漢語大詞典》:
宦辙(宦轍)
指仕宦之路;为官之行迹、经历。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
:“命书既下,州人士具壶觴以为寿。府君笑曰:‘吾秋髮种种矣,倘何情落宦辙哉?’辞弗赴。” 明
李东阳
《〈洛阳刘氏族谱〉序》
:“先生尝闻之曾大母,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辙所经,搜访遗跡,亦间有所得。惧其久而益忘,乃用 欧阳 氏例为谱图而传之。” 清
赵翼
《树斋述庵奉使秦邮别后却寄》
诗:“人间朋游乐,此可入画谱。宦辙一朝分,相望万里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之三七:“三十华年四牡騑,每谈宦辙壮怀飞。”
分類:
仕宦
行迹
经历
《漢語大詞典》:
卧辙(卧轍)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
《后汉书·侯霸传》
。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
:“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分類:
淮阳
太守
征入
百姓
号哭
使车
《國語辭典》:
轨辙(軌轍)
拼音:
guǐ chè
1.车轮行过的痕迹。如:「他循著地上的轨辙前进,终于找到出口。」《魏书。卷八。世宗纪》:「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
2.前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如:「记取失败的教训,别重蹈前人的轨辙。」宋。
温庭筠
〈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后尘遵轨辙,前席咏仪型。」
3.比喻法则。汉。王充《论衡。自纪》:「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分類:
车轮
车两
车
两轮
距离
痕迹
规范
途径
《漢語大詞典》:
前辙(前轍)
(1).以前车轮压出的痕迹。喻以前的错误或教训。
《
南史·齐高帝诸子传下论
》
:“自 宋 受 晋 终, 马氏 遂为废姓, 齐 受 宋 禪, 刘 宗尽见诛夷, 梁武 革 齐 ,弗取前辙, 子恪 兄弟,并皆録用。”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
:“如以为 魏公 既作法象章,又作圆三五章,则重复之病,不犯前辙耶?”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阎王
》
:“由是立改前辙,遂称贤淑。”
(2).喻指前人的作品。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封禅
》
:“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分類:
以前
前车
前人
车轮
作品
痕迹
错误
教训
《國語辭典》:
苏辙(蘇轍)
拼音:
sū chè
人名。(西元1039~1112)字子由,宋眉州眉山人,为苏洵的次子。行文汪洋澹泊,与其兄苏轼齐名,世称为「小苏」。累官门下侍郎,晚年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著有《栾城文集》等。
分類:
苏辙
散文
文家
四川
《漢語大詞典》:
辙环(轍環)
亦作“ 辙轘 ”。 喻周游各地。 唐
韩愈
《进学解》
:“昔者 孟軻 好辩, 孔 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明
李东阳
《过汶上访思圣堂》
诗:“平生辙环志,且復先乡邻。” 清
魏源
《旅怀》
诗之二:“优圣如 荀 孟 ,当年老辙轘。”
《
儿女英雄传
》
第三九回:“果能自信则明王復作,纵使辙环终老,吾道不行,只二三门弟子为世所知,亦未尝不可各行其志。”
分類:
周游
《國語辭典》:
改辙(改轍)
拼音:
gǎi chè
1.1.改变所走的路线。三国魏。
曹植
〈
与吴季重书
〉:「且改辙易行,非良乐之御。」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2.变更方法、计画等。《隋书。卷六。礼仪志一》:「殷、周所以异轨,秦、汉于焉改辙。」唐。高迈〈
济河焚舟赋
〉:「砥名励节,易地改辙,冀桑榆之未晚,得雌雄之一决。」
分類:
更改
改行
行车
道路
变更
方针
计划
《漢語大詞典》:
轼辙(軾轍)
宋 代文学家 苏轼 和 苏辙 的并称。 宋
陈鹄
《
耆旧续闻
》
卷二:“后又言昔 仁宗 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葢 軾 辙 也。” 清
潘耒
《二姜先生祠》
诗:“ 軾 辙 齐名世早知,百年忠义繫人思。” 康有为
《故候选主事亡弟广仁》
诗:“平生风雨牀,亲爱古 軾 辙 。”
分類:
苏轼
苏辙
《漢語大詞典》:
同辙(同轍)
(1).同道者。谓思想、行为一致。 唐
王建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 孔 门忝同辙, 潘 馆幸诸甥。”
(2).比喻统一。 唐
梁肃
《受命宝赋》
:“致四海於升平,混车书以同辙。”参见“ 同轨 ”。
分類:
同道
道者
统一
思想
一致
《漢語大詞典》:
无辙(無轍)
没有车辙。引申为没有痕迹。形容义理抽象。 晋 道安
《〈道地经〉序》
:“乃为布不言之教,陈无辙之轨。” 唐
杜甫
《有事于南郊赋》
:“呵五精之息肩,考正气之无辙。”
分類:
车辙
痕迹
义理
抽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