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辉 → 煇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辉耀(輝耀)  拼音:huī yào
光彩、光辉。宋。晏殊〈进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惟圣运之会昌,可继重华之辉耀。」
《漢語大詞典》:煇耀
光辉照耀。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 劭 承清閒之欢,得自尽於前,则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 清 黄子云 《画鹰》诗:“金眸左右动,煇燿练光碎。”
《分类字锦》:青光辉耀(青光辉耀)
拾遗记岱舆山北有玉梁千文驾元流之上有七色芝生梁下其色青光辉耀谓之苍芝
分类:芝草
《國語辭典》:烜赫  拼音:xuǎn hè
名声或威望盛大的样子。唐。李白侠客行〉:「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國語辭典》:彪炳  拼音:biāo bǐng
形容文采焕发,成绩显著。 晋。左思 〈蜀都赋〉:「符采彪炳,晖丽灼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也作「彪焕」。
《漢語大詞典》:熙光
犹辉耀。《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越从朽壤,蝉蜕朝中,熙光紫闥,青璅是凭。”
分類:辉耀
《漢語大詞典》:照瞩(照矚)
(1).辉耀。 唐 杜牧 《梁秀才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走笔依韵》:“照瞩三光政,生成四气仁。” 清 吴伟业 《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序:“内有寳珠山茶三四株,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鉅丽鲜妍,纷披照瞩,为 江 南所仅见。”
(2).犹关照,施惠。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 福娘 虽未如花魅,然官司有筵会;非 福娘 不饮,而官司照瞩之者,有过於花魅。”
《漢語大詞典》:焜晃
辉耀。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灵禽嗈喈於阿阁,金象焜晃乎清沼。”
分類:辉耀
《漢語大詞典》:曜煜
辉耀。 南朝 梁简文帝 《赠张缵》诗:“朱旗赫容与,雕棨纷曜煜。”
分類:辉耀
《漢語大詞典》:照焕
犹辉耀。 汉 张衡 《周天大象赋》:“何五车之均明,而三柱之照焕。”
分類:辉耀
《漢語大詞典》:煌焜
辉耀。 清 孙枝蔚 《刘殷授七子经史图》诗:“长盛昔多男,门庭最煌焜。”
分類:辉耀
《漢語大詞典》:煌熠
辉耀。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欣煌熠之朝显兮,喜太阳之炎精。”
分類:辉耀
《國語辭典》:流金铄石(流金鑠石)  拼音:liú jīn shuò shí
铄,镕化。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非常炎热,好像能把金、石镕化。《楚辞。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文明小史。楔子》:「虽然赤日当空,流金铄石,全不觉半点歊热。」也作「烁石流金」、「铄石流金」。
《國語辭典》:煌煌  拼音:huáng huáng
光明的样子。《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漢語大詞典》:文明
(1).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 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 汉 焦赣 《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 前蜀 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 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