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贰政(貳政)
(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韩非子·说疑:“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辅政。 唐 崔致远 《前颍上县主簿郑绶摄盛唐县丞举牒》:“ 桓谭 贰政,且宜肃彼奸豪; 殷浩 吟诗,无用伤其贫贱。” 宋 范浚 《送徐彦思倅建安》诗:“知君踔越是名流,朱紱聊烦佐上州;贰政少安郎罢困,郤登要路赞皇猷。” 元 王恽 《赵曹州画像赞》:“贰政两州,治绩章章。”
(3).指辅政之官。 宋 宋庠 《再入参乞罢免重任表》:“许辞贰政之繁,却服从臣之末。” 元 王恽 《大元国赵州创建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赠太尉忠武史公祠堂碑铭》:“已而州贰政 蓨 人 贾英 甞属櫜鞬左右。”
《國語辭典》:宰辅(宰輔)  拼音:zǎi fǔ
宰相的别名。参见「宰相」条。
《國語辭典》:周召  拼音:zhōu shào
周公旦和召公奭的合称。周成王时二人共辅朝政,故合称为「周召」。
《漢語大詞典》:上宰
(1).宰辅。亦泛称辅政大臣。 晋 枣据 《杂诗》:“ 吴 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天子命上宰,作藩于 汉阳 。”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如纶如綍,大君於号令之严;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袞衣备物,礼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贵。”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三:“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
(2).上天,天帝。《隋书·高祖纪上》:“天大地大,合其德者圣人,一阴一阳,调其气者上宰。”
(3).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东蕃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
《漢語大詞典》:国相(國相)
(1).古时辅政的大臣。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
(2).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 晋公子 贤,而其从者皆国相。”
(3).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 宋 陆游 《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
(4).指侯国的长官。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 扬州 南徐州 诸州但有令长,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国相。”
《漢語大詞典》:受遗(受遺)
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将率则 卫青 、 霍去病 ,受遗则 霍光 、 金石磾 ,其餘不可胜纪。”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
《國語辭典》:翼亮  拼音:yì liàng
辅佐并使其发扬光大。《抱朴子。内篇。对俗》:「先鬼有知,将蒙我荣,或可以翼亮五帝,或可以监御百灵。」《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公体道明哲,弘犹深远,勋格四海,翼亮三世。」
《國語辭典》:汤鼎(湯鼎)  拼音:tāng dǐng
1.相传商伊尹曾负鼎俎为商汤烹食,因得见商汤以陈述王道,商汤乃委任以国政。见《史记。卷三。殷本纪》。后遂用汤鼎作为对宰相的颂词。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2.一种煮茶的器皿。宋。陆游 雨中睡起诗:「松鸣汤鼎茶初熟,雪积炉灰火渐低。」宋。范成大刺濆淖〉诗:「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漢語大詞典》:空国(空國)
(1).谓无国君主政或贤臣辅政之国。《南齐书·天文志上》:“占曰:国去其君,有空国徙王。”《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论》:“一君子存,羣小人虽众,必有所忌,而有所不敢为;惟空国而无君子,然后小人得肆志於无所不为。”
(2).举国。新五代史·四夷传附录一:“ 阿保机 跃然曰:‘ 张文礼 有金玉百万,留待皇后,可共取之。’於是空国入寇。”
《漢語大詞典》:二陕(二陝)
指 陜 东与 陜 西。 周成王 时, 周公 、 召公 辅政, 陕 以东 周公 治之, 陕 以西 召公 治之。 唐玄宗 《途次陕州》诗:“境出 三秦 外,途分二 陕 中。” 五代 徐夤 《西华》诗:“叠嶂出关分二 陕 ,残冈过水作 中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