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吴转 朝代:周吴国

人物简介

简介
转(?-?),是周朝时期吴国的君主之一,为吴国第十五任君主,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转死后,儿子颇高继位。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或云姓鹿氏。其所生禀则未知也。形服仪貌。如庸众。大业八年。忽于雒邑告有贼起。官司覆检。茫无宗绪。上以为疑。而未之加罪也。诏絷拘以待。明年六月扬玄感反。屠戮之酷。东都尤甚。于是其言始验。诏释之。会上幸江都。时偃师狱吏方虑囚得死罪五十人。将刑于市。明知驾道偃师。乃伪为饷囚者。入狱谓诸囚曰。明日驾过此。汝等必再三大呼有贼。要使上闻之而后已。上苟诘其言之所从来者。则曰从明阇梨。如是则庶几可以免死矣。明日驾过。诸囚既如教。上果尽释诸囚。而复逮明絷拘之。明忻然无所忧惧。越王皇泰初。诏听自便。然犹阴遣三卫防守。而军国谋猷乃获与闻。及世充僭号郑。倍加信奉。而使士卒防守。愈益严谨。围之五重。动见徵逐。武德三年。谒高祖武皇帝于京师。亦莫能察其所从至也。诏住化度寺。是岁八月竟隐去。不复见。明身历三姓四朝。交接贵贱。一遵平等。人有问其所学者。答曰平等一法。吾志所在也。其泛语则涉因果。曰某法师以谤大乘。故报无择狱。某法师以精进故。从羊中来。尝游总持寺。顾谓众僧曰。不久此寺当流血矣。汝等宜共慎之。众怪其谩。后以法谚累多被诛。隋末有鲍子明者。未详何人。既以道艺应诏。居慧日。而朝东莫西。略无定所。虽官供亦未尝临赴而请给也。所服裙帔而已。惊叫狂走。言无准度。大业九年。以绯帛裹额而趋。久之枭感反。其党之军容如之。感围东都。有以子明事白之者。以为神。召问通塞。子明遂骂曰。贼害天下如此。而欲得国。岂理哉。时驾幸涿鹿。闻其说大悦。遣召而劳之。寻以箕当风簸土而去。十年卒于洛。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转明。俗姓鹿氏。未详何许人。形服僧仪貌非弘伟。容止淡然色无喜愠。以隋大业八年。无何而来居住雒邑。告有贼起。及至覆检。宗绪莫从。帝时惑之。未能加罪。权令收禁。初不测其然也。至明年六月。果逢枭感作逆。驱逼凶丑充。斥东都。诛戮极甚。方委其言有据。下敕放之。而明虽被拘散。情计如常。与诸言议曾无所及会帝往江都行达偃师。时狱中死囚数有五十。剋时斩决。明日吾当放此死厄。即往狱所假为饷遗面见诸囚告曰。明日车驾当从此过。尔等一时大呼云有贼至。若问所由云吾所委。当免死矣及至期会便如所告。敕乃总放诸囚。收明入禁。便大笑而受之。都无忧惧。于斯时也四方草窃人不聊生。如明语矣。大业末岁犹被拘絷。越王践祚方蒙释放。虽往还自在。而恒居乾阳门内。别院供拟恐其潜逸。密遣三卫私防护之。及皇泰建议军国谋猷。恒预帷幄筹计利害。伪郑世充。倍加信奉。守卫严设又兼恒度。至开明二年。即唐武德三年也。明从洛宫安然而出。周围五重初不见迹。审伪都之将败也西达京师。太武皇帝夙奉音问深知神异。隆礼敬之。敕住化度寺。数引禁中。具陈徵应。及后事会咸同合契。以其年八月忽然不见。衣资什物俨在房中。寻下追徵合国周访了无所获。寻明在道行涉冥祥。有问学者。乃云。常以平等一法。志而奉之。顾其游步四朝。贵贱通属。以明道冠幽极。皆往师之。而情一荣枯寔遵平等。而言调谲诡不伦和韵。或云。某法师者见谤大乘生报无择。某法师者从羊中来。如此授记其例不一。行至总持顾僧众曰。不久此等当流血矣。宜共慎之。时以为卓异。共怪轻诞。及遭法该等事寻被簿录戮之都市。方悔前失。隋末有鲍子明者。未详何人。炀帝远召艺僧遂沾慧日。而历游寺院不止房堂。随夜即宿略无定所。既请官供曾不临赴。不著三衣而服裙帔。或惊叫漫走言无准度。大业九年。以绯裹额唱贼而走。时人以为徵兆也。及枭起逆。诸军并著屯项袹頞。如其相焉。咸围东都。召问通塞。遂恶骂曰。贼害天下何有国乎。帝时在涿郡。闻之大悦。召而劳遣。明又以箕盛土。当风扬之后覆。枭感逆党。并被诛剪长夏门外。日别几千。远应斯举。大业十年。无故卒于雒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或791 【介绍】: 唐河间人,一说宣城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0? 字文房,排行八,宣州(今安徽宣城)人(见《元和姓纂》卷五、《极玄集》卷下),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李季兰条),似均指其郡望。早岁居洛阳。曾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玄宗开元中即已应进士举,天宝后期始登第(《极玄集》谓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误)。释褐长洲尉。肃宗至德三载(758)摄海盐令。同年以事下狱,贬南巴,复勘后得量移。代宗永泰元年(765)前后入京。大历初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驻扬州。后擢鄂岳转运留后。为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初迁随州刺史。建中三年(782)李希烈叛,据随州,长卿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贞元六年(790)前后。其事迹散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等处,颇多缺误。今人傅璇琮主编之《唐才子传校笺》考辨较备。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其集称《刘随州集》,一作10卷,一作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全唐诗》存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刘长卿(?—790左右),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河北献县),寓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天宝中,登进士第。至德中,江东选补使崔涣选授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陷狱,贬南巴尉。广德中,为监察御史。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睦州司马。德宗初年,擢随州刺史,建中末去任,约卒于贞元五至七年间。长卿擅长五言,尤工五律,自许“五言长城”。有《刘长卿集》十卷,今存。《全唐诗》编诗五卷。
词学图录
刘长卿(?-约789) 字文房。河间人。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工五言,有"五言长城"之称。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德宗朝为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终随州刺史。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如“草色加湖绿,松声小雪寒”;又“沙鸥惊小吏,湖色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裁长补短,盖丝之颣欤!其“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可谓伤而不怨,亦足以发挥风雅矣。
云溪友议
刘长卿郎中,皆谓“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刘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与予齐称也!”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以海内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讥也。
瀛奎律髓
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刘长卿号“五言长城”,细味其诗,思致幽缓,不及贾岛之深峭,又不似张籍之明白,盖颇欠骨力而有委曲之意耳。
麓堂诗话
《刘长卿集》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
《批点唐音》
刘公雅畅清夷,中唐独步。表曰“五言长城”,允矣无愧。
《批点唐诗正声》
刘长卿七、五言稍觉不协,以李、杜大家及盛唐诸公在前,故难为继耳。唐诸公七言古诗当以李、杜为祖,故诸诗难看。
《艺苑卮言》
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昭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
唐诗归
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全唐风雅》
黄绍夫云:刘文房登第于开元,正当玄宗盛时,与钱、郎颉颃。诗格调清峭而词气深厚,“五言长城”语不虚也,不知者列之中唐,误矣。
《诗源辨体》
钱、刘五言古,平韵者多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刘句多偶丽,故平韵亦间杂律体,然才实胜钱。七言古,刘似冲淡而格实卑,调又不纯;钱格若稍胜而才不及,故短篇多郁而不畅,盖欲铺叙而不能耳。
《诗源辨体》
五,七言律、刘体尽流畅,语半清空,而句意多相类。
《诗源辨体》
中唐五、七言绝,钱、刘而下皆与律诗相类,化机自在,而气象风格亦衰矣。
《骚坛秘语》
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唐诗善鸣集》
文房在盛、晚转关之时,最得中和之气。
《唐诗归折衷》
中唐诸家各有独至处,即各有偏蔽处,人皆知避之。至于文房,则几无瑕可指矣。嫌其有意炼饰,引人入平稳一路。学者法此,一望雷同,黯然无色,有害于诗教不浅也。故于文房诗,当赏其沉淡,去其平夷。
《二刘诗叙》
文房与钱郎中齐名,时称“钱刘”。然刘诗温而钱微燥,刘诗纯而钱微驳。故善读随州,则不第可该郎、钱,并可以洞视韦、柳之清深,旁通贾、孟之孤秀。
诗筏
刘长卿诗能以苍秀接盛唐之绪,亦未免以新隽开中晚之风。其命意造句,似欲揽少陵、摩诘二家之长而兼有之,而各有不相及、不相似处。其不相似、不相及,乃所以独成其为文房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随州绝句,真不减盛唐。次则莫妙于排律。排律惟初盛为工,元和以还,牵凑冗复,深可厌也,惟随州真能接武前贤。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刘有古调,有新声。盛唐人无不高凝整浑,随州短律,始收敛气力,归于自然,首尾一气,宛若面语。其后遂流为张籍一派,益事流走,景不越于目前,情不逾于人我,无复高足阔步、包括宇宙、综揽人物之意。虽孟襄阳诗,亦有因语真而意近,以机圆而体轻者,然不佻不纤,随州始有作态之意,实溽暑中之一叶落也。
《唐诗成法》
唐七律,随州词藻清洁,抑扬反覆,有味外之味,最耐人吟诵。但结句多弱,又多同,昔人谓才小,未必,但法律不精严耳。
《唐诗笺要》
文房诸律,如玉馔时花,有口目者共赏。
《唐诗观澜集》
文房五言,格韵高妙,绝处不减摩诘。
《唐诗别裁》
中唐诗渐秀渐平,近体句意日新,而古体顿减浑厚之气矣。权德舆推文房为“五言长城”,亦谓其近体也。
《唐诗别裁》
中唐诗近收敛,选言取胜,元气不完,体格卑而声调亦降矣。刘文房工于铸意,巧不伤雅,犹有前辈体段。
《小澥草堂杂论诗》
刘文房五言长律,博厚深醇,不减少陵;求杜得刘,不为失求。
《大历诗略》
文房古体概乏气骨,就中歌行情调极佳,然无复崔颢、王昌龄古致矣。
《大历诗略》
文房固“五言长城”,七律亦最高,不矜才,不使气,右丞、东川以下,无此韵调也。
《大历诗略》
文房诗为大历前茅,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随州五言骨韵天然,非浪仙、文昌所可望。
石洲诗话
随州七律,渐入坦迤矣。坦迤则一往易尽,此所以启中,晚之滥觞也。
昭昧詹言
刘文房七律宗派,李东川色相华美,所以李辅辋川为一派,而文房又所以辅东川者也。大历十子以文房为最。……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瑰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
养一斋诗话
随州古近体清妙,可与王、孟埒。若“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直摩少陵之垒,又不止请妙而已。
《艺概·诗概》
刘文房诗,以研炼字句见长,而清瞻闲雅,蹈乎大方。其篇章亦尽有法度,所以能断截晚唐家数。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柳浑、薛道衡。驰思波润,流音玉亮,尤工五律,当时号为“五字长城”。“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以雅淡宣情;“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以雄浑取概。暮帆夏口,寒雨巴邛,楚国苍山,幽州白日。“空江人语”,动石濑之吟;“川日寒蝉”,托江湖之想。皆振采苍凝,体物弥工者也。《石梁湖》、《洞庭》、《京口》诸作,方之小谢,异曲同工矣。
《诗学渊源》
长卿诗务质实,尚情性,尤善使事。格高气劲,自然沉着。古诗句法,犹袭齐梁,而无秾纤之敝;近体五、七言,无杜老之峻峭,过白傅之高雅;其绝句则于江宁、太白之外,独树一帜者也。
《诗境浅说》
盛唐之诗人怀古,多沉雄之作。至随州而秀雅生姿,殆风会所趋耶!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德宗时人,长孙佐辅之妻。《唐诗纪事》卷四〇载其《答边信》一诗。《全唐诗》收之,题作《答外》,又误“佐辅”作“佐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1 【介绍】: 宋开封浚仪人,字子平。薛仁谦子。少好学。后唐清泰初进士。后周显德时为左谏议大夫、刑部郎中。宋初,迁户部侍郎。乾德初,加兵部侍郎,以本官参知政事。开宝六年,奉诏监修《五代史》,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宗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从平晋阳还,进位司空。以服丹砂中毒死。谥文惠。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在任宽简,不好苛察。有《文惠集》。
全宋文·卷一二
薛居正(九一二——九八一),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后唐清泰二年进士,历仕后晋、汉、周。宋初为户部侍郎,出知许州,入为枢密直学士,后知朗州。乾德中,以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开宝五年,受诏监修《五代史》。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从平北汉还,进位司空,卒。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有集三十卷。《宋史》卷二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980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字庆孙。后晋末为户曹掾。历仕后汉、后周。入宋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为西川转运副使,有善政。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将大用,为侯陟所沮。太宗时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转两浙西南路转运使,镇压泉州民变。徙知广州,兼转运市舶使。历官以干练闻,时称能吏。
全宋诗
杨克让(九一二~九八○),字庆孙,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历仕后汉、后周,入宋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知果州。开宝三年(九七○)为西川转运副使,后平升州,就知州事兼水陆计度转运使事,加兵部员外郎。太宗太平兴国初,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后为两浙西南路转运使。四年(九七九)徙知广州,俄兼转运市舶使。五年卒,年六十九。《宋史》卷二七○有传。
刘保勋 朝代:唐末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5—986 【介绍】: 宋河南人,字修业。刘处让子。少好骑射,又颇能诗。十许岁随父署后唐新德军衙内都校。仕后周至工部员外郎。太宗雍熙中累官权御史中丞兼勾当差遣院。曹彬等受命征幽州,保勋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宋兵败,济拒马河,其马陷淖中,与子利涉俱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990 【介绍】: 宋青州人,字希粲。后汉乾祐进士。仕后周,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太祖擢授太子中允。历知北海军、荆南转运事。帝征南唐,供给无缺。太宗即位,除兵部郎中,历西川、广南转运使,以才干称。官至给事中。
全宋诗
许仲宣(九三○~九九○),字希粲,青州(今属山东)人。后汉乾祐间进士。后周显德初为济阴主簿,淄州团练判官。入宋,太祖擢授知北海军。开宝九年(九七六)知永兴军。太宗继位,迁兵部郎中,授西川转运使。太平兴国六年(九八一),迁吏部郎中,八年,为左谏议大夫。雍熙四年(九八七),出知广州,移知江陵府,俄改河南府。端拱中,迁给事中。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1004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宝臣。太祖乾德六年进士。授峡州军事推官。太宗朝累任监司,有能名。以光禄少卿使高丽,高丽人皆信服。淳化中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官终判尚书刑部。
全宋诗
柴成务,(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太祖乾德六年《九六八》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任峡路转运副使(《武夷新集》卷一○《柴公墓志铭》)。历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为京东转运使。召入知制诰。蜀王小波、李顺事平,知河中府。真宗即位,迁给事中,历知梓、青、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景德元年卒,年七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五
柴成务(九三四——一○○四),字宝臣,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乾德六年登进士甲科,历官大理寺丞、太常丞、殿中侍御史,知果、苏二州,两浙转运使,迁光禄少卿,奉使高丽。后为京东转运使,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同知给事中事,出知河中府。真宗时,迁给事中,知梓州、扬州,入判尚书刑部。博闻稽古,有文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1010 【介绍】: 宋齐州人,字直道。第进士。调补安阳主簿。历知淄、饶州,皆有政绩。真宗咸平二年,累迁河东转运使,旋兼侍御史知杂事,劾李昌龄、董俨等,又举吴奋等堪任大郡,皆从之。官终膳部郎中。
全宋文·卷五八
范正辞(九三六——一○一○),字直道,齐州(治今山东历城)人。太祖时登第,太宗朝为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历江南转运副使等官。真宗即位,迁膳部郎中,出为河东转运使,后兼侍御史知杂事。《宋史》卷三○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1008 【介绍】: 宋宋州楚丘人,字天锡。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通判银州。京师开金明池,以献诗擢右拾遗。知广州,不能以廉自守。至道二年,由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居位无所建明。真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坐交结王继恩,贬忠武军节度。
全宋文·卷六○
李昌龄(九三七——一○○八),字天钖,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平兴国三年进士,历判合州、银州。擢右拾遗、直史馆。后为淮南转运使,知广州。还,擢礼部郎中,为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淳化三年改度支使,拜御史中丞。至道二年,以本官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坐交结王继恩贬。后以秘书监致仕。大中祥符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1006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信臣。张谊子。以荫补太庙斋郎。后周世宗平淮南,献《南征赋》、《治民论》,召试授御史台主簿,弃官而归。宋太祖建隆二年进士第一。历右补阙、中书舍人。从太宗征太原,历任京东、江南转运使。雍熙三年上《大政要录》,为开封府推官。坐事贬安州司马,历知晋、许、杭、苏等州。景德初以工部侍郎致仕。善谈论,尚气节。尝献《元元论》,大旨以养民务穑为急,深得真宗嘉赏。
全宋诗
张去华(九三八~一○○六),字信臣,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进士,拜秘书郎,直史馆,擢为右补阙,后知磁、乾二州,选为益州通判,迁起居舍人,知凤翔府。太宗朝为京东转运使,历礼部郎中。真宗朝复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历知杭州、苏州。景德元年(一○○四),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有集十五卷,已佚。《宋史》卷三○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9—1006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善则。初事孟昶为西水尉。蜀平,授陇城主簿,累迁栎阳令。太宗端拱三年,召为太子中允,迁殿中丞。智辨有吏干,入掌左藏库,擢鸿胪少卿。真宗景德初,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累官至左谏议大夫。
全宋诗
陈省华(九三九~一○○六),字善则,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初仕后蜀为西水尉,归宋,授陇城主簿。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以长子尧叟举进士第一,召为三司盐铁判官。至道二年(九九六)知郓州。三年,知苏州(《吴郡志》卷四四)。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改漳州(同上书,《宋史》本传谓知潭州)景德初,拜左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三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宋史》卷二八四《陈尧佐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2 【介绍】: 宋密州莒县人,字希孟。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为北海主簿,累官江、淮、两浙制置茶盐。真宗即位,迁殿中侍御史。咸平三年,兼充淮南转运使。精于吏事,久掌茶盐漕运,裁量经制,公私便之。后召拜右谏议大夫、户部使,卒。
全宋文·卷一三九
王子舆(?——一○○二),字希孟,密州莒(今山东莒县)人。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历知临海县、光禄寺丞、江淮两浙制置茶盐。真宗朝,为殿中侍御史、度支员外郎,兼充淮南转运使。子舆久掌茶盐漕运,周知其中利害,裁量经制,公私便之。后拜右谏议大夫、户部使。咸平五年二月卒。《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994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徙家池州,字仲师。初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南唐时举进士不第。宋太祖开宝三年,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以求进用。令送学士院试,赐本科及第,授舒州军事推官。为向导,征江表,领池州。江南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转运使。太宗朝,历京西北路转运使、荆湖转运使、河北东西路都转运使,以才干甚得时誉。为户部使,频以职事不治,出为西川转运使。李顺军攻占成都,脱逃走东川。黜知均州而卒。
全宋文·卷一○一
樊知古(九四三——九九四),原名若水(一作若冰),字叔清,太宗令改名知古,字仲师。本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家池州(治今安徽池州)。开宝中献取江南策,授舒州推官。南唐平,擢侍御史,改江南转运使。太宗朝,历京西北、荆湖、河北东西等路转运使,徵拜给事中,迁户部使。因事贬西川转运使。李顺义军破成都,离部逃东川,黜知均州而卒。《宋史》卷二七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