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庞恭孙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德孺。庞籍孙。以荫补施州通判。徽宗崇宁中擢知涪州,以开边为己任,每开一城即获褒迁,五年间至徽猷阁待制。以直学士知成都府,招纳保、霸州。前后在西南二十年,所得州县皆贫瘠不毛之地,虚报户籍,缮治转饷,为害蜀民,未几皆废。宣和中卒。
程元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八七二
程元佐,政和中权荆湖南路计度转运副使兼劝农使,封南阳县开国男,奉诏修建阳升观,并撰文以纪其事。
李伯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会之。第进士。徽宗时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括县壮丁为兵,得千人,上其名数与按阅之法。蔡卞喜而荐之,提举京畿保甲,使行其说,增籍二万。历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迁刑部侍郎,因与王黼不相能,被罢,提举崇福宫。寻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卒谥荣。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会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第进士,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提举京畿保甲,左迁相州通判,提举白波辇运,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政和中历大理卿,迁刑部侍郎。与王黼不合,罢,提举崇福宫。起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以通奉大夫、显谟阁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致仕,卒谥安简。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缙云人,字师予。幼颖悟,数岁能属文,以诗为黄庭坚所赏。哲宗绍圣四年进士。徽宗崇宁间除提举福建学事。高宗建炎末由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知越州,以职事修举升显谟阁。绍兴二年以违诏科率,责授汝州团练副使,漳州安置。官至浙东安抚使。有《鹤溪集》。
全宋诗
陈汝锡,字师予,青田(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徽宗崇宁间提举福建学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为两浙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年,知越州兼主管两浙东路安抚司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责授汝州团练副使、漳州安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有《鹤溪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引《处州志》。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二○四
陈汝锡,字师予,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幼颖悟,数岁能属文。以诗为黄庭坚所赏。绍圣四年由太学登进士第。崇宁间,除提举福建学事。建炎三年以直秘阁为两浙转运副使。次年知越州(后升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迁直显谟阁。为右相秦桧所恶,绍兴二年初责授汝州团练副使。著有《鹤溪集》。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三九、四○、五一,《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五引《处州志》。
方孟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二
方孟卿(?——一一三七),字正夫,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崇宁五年进士。建炎初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判官,知建州,迁两浙转运副使。绍兴元年擢右司谏,二年权尚书兵部侍郎,易吏部侍郎,提举江州太平观。五年复集英殿修撰,六年知湖州,旋以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次年卒。著有奏议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五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三九、四七、四九、五○、五五、五六、八五、九九、一○九,《楚纪》卷五二,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57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汝直。汪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以太学上舍生中进士。授登封县尉。历提举江西盐茶公事、知衢州、湖州,官至太府少卿、权知临安府、两浙转运副使。器资精悍,居官任事,修水利,平狱讼,颇有政绩。割田以助乡里士族之贫者,为乡里倡。
全宋诗
汪思温(一○七七~一一五七),字汝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知馀姚县。高宗时,知衢、湖二州,入为太府少卿,知临安府。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七二《汪公墓志铭》,《宝庆四明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嗣深。黄廉子。哲宗元祐六年进士。累官广东转运判官,兼提举市舶。以疏言岭表所产不足以奉玉食被免官,未几复职,迁户部尚书致仕。有文集、奏议、《春秋讲义》等。
全宋诗
黄叔敖(?~一一三八),字嗣深,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官广东转运判官,徙提点荆湖北路刑狱。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一四)。以通议大夫致仕。八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七)。事见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六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二一
黄叔敖(一○六六——一一三八),字嗣深,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廉幼子,庭坚从弟。元祐六年登进士第,为封丘县主簿。政和中为广东转运判官兼提举市舶,移湖南。宣和中官吏部郎中,除直秘阁、直显谟阁,为河北转运副使。靖康末直徽猷阁、知襄阳府。建炎初,以遇盗委弃城守,落职,降充监当。后为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复直徽猷阁。绍兴元年,诏以叔敖「文学吏事皆有可观」,除给事中,又兼侍读。二年,迁户部侍郎,仍兼侍读,提领榷货务、兼修政局详议官。寻迁户部尚书。四年,御史劾其职业不修,降充徽猷阁待制、奉祠。八年五月卒,年七十三。有文集及奏议二十卷、《春秋讲义》五卷。见《山谷别集》卷九《叔父给事行状》,黄㽦《山谷先生年谱》卷一,《楚纪》卷五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四、三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九、二四、五○、五四、五六、七七、一一九,《宋史》卷二○二《艺文志》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移知临安府。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居三年,移琼州。居六年,又移昌化军。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廷,号九峰。苏辙族孙。幼孤力学,长于《春秋》,善属文。徽宗崇宁五年进士。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累官太常少卿。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言者论元老苏轼从孙,且为元祐邪说,其学术议论,颇仿轼、辙,不宜在中朝。罢为提点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
全宋诗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属四川)人。轼从孙。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广都主簿,迁汉川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除国子博士,历秘书正字、将作少监,比部考功员外郎。出为成都路转运副使。宣和六年,因元祐党禁罢,提点明道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未几卒,年四十七。有《九峰集》,已佚。《宋史》卷三三九、《宋史新编》卷一一三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八二二
苏元老(一○七八——一一二四),字在廷,号九峰,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轼从孙。崇宁五年进士,调广都簿,历汉州教授、西京国子博士,通判彭州。寻除成都路转运副使,为军器监、司农、卫尉、太常少卿。宣和六年以元祐党籍罢,提举明道宫,未几卒,年四十七。著有《九峰集》。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四。《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李传正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传正,徽宗大观间为大理少卿。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言者论,罢开封府左司录参军。八年,由提点淮南西路刑狱任以事勒停(《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七、职官六八之二二、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任淮南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李传正,字端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淑孙,寿朋子。累官大理少卿,建炎初为淮南转运副使。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七之一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九,《挥麈录·馀话》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进士。知分宁县。徽宗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累官宗正卿。素为吕颐浩、朱胜非所知。历两浙发运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潜堂诗话》及文集。
全宋诗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临川(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进士。授临江军司户,改知分宁县,除敕令所删定官。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发运使,入为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平居与谢逸、曾季狸相倡和,有文集、宫词百馀篇及《潜堂诗话》(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已佚。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彦(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元符三年进士,知分宁县,宣和三年复中博学宏词科。除淮浙转运使,累官至朝请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权举为从官。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潜堂诗话》及文集。见《大隐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载除官制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历荆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义县,迁知建昌军。总领湖广、京西、江西诸路钱粮,移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二十六年,起知镇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学,选于礼部,政和二年赐上舍出身,授荆南府府学教授,除睦州州学教授。历知武义、永嘉、平阳三县,知建昌军。擢尚书度支员外郎,进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阁为江东路转运副使,江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绍兴二十六年起知镇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请大夫。见孙觌撰《林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9 【介绍】: 宋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徽宗崇宁三年进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桧,力主和议。任御史中丞,劾罢宰相赵鼎。任参知政事,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坚拒偿韦太后为犒从者而向金使所贷金,帝欲诛之,为桧所救。寻奉祠归。有《两河集》。
全宋诗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聚徒授业,号两河先生。后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州、处州,广西转运判官。谄附秦桧,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参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銮,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人。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处州。秦桧居朝,以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讲,改御史中丞。希桧意,论罢赵鼎。绍兴十年,擢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奉祠,引年归,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一六,《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