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笨车(笨車)
粗陋而不加装饰之车。《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常乘羸牛笨车,逢 竣 ( 延之 子)卤簿,即屏往道侧。”《资治通鉴·宋孝武孝建三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曰:“笨,部本翻,竹里也。一曰不精。”参见“ 薄笨车 ”。
《漢語大詞典》:薄笨车(薄笨車)
一种制作粗简而行驶不快的车子。《宋书·隐逸传·刘凝之》:“妻亦能不慕荣华,与 凝之 共安俭苦。夫妻共乘薄笨车,出市买易,周用之外,輒以施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 王先谦 集解引 清 惠栋 曰:“ 商芸 《小説》云:‘ 林宗 游京师,当还乡里,送车千许乘, 李膺 亦在焉。众人皆诣大槐客舍而别,独 膺 与 林宗 共载,乘薄笨车,上大槐坂。观者数百人,引领望之,眇若 松 乔 之在霄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其仙自称 卧虎山人 ,不言休咎,惟与人唱和诗词……咏车,限舟字。曰:‘浅水潺潺二尺餘,轻舟来往兴何如?回头岸上春泥滑,愁杀疲牛薄笨车。’”
《漢語大詞典》:锦车使(錦車使)
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 冯夫人 锦车持节,詔 乌就屠 诣 长罗侯 赤谷城 ,立 元贵靡 为大昆弥, 乌就屠 为小昆弥,皆赐印綬。”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锦车,以锦衣车也。” 唐 虞世南 《拟饮马长城窟》诗:“前逢锦车使,都护在 楼兰 。”
分類:使者
《漢語大詞典》:还车(還車)
(1).回车;车子返归。《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郑玄 笺:“言还车者,嫁时乘来,今思乘以归。”《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 之使者闻 孟尝君 復相 齐 ,还车而去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据 杜荆州 书告 耽 云: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副书,可案録受之,当别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 清 顾炎武 《赠万举人寿祺》诗:“还车息 淮 东,浩歌闭书幌。”
(2).环车,绕车。《仪礼·既夕礼》:“祖还车,不易位。”《礼记·少仪》“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汉 郑玄 注:“还车而立,以俟其去。” 孔颖达 疏:“君子下行,则僕后下,更还车而立,待君子去后,乃敢自安。”
(2).环车,绕车。《仪礼·既夕礼》:“祖还车,不易位。”《礼记·少仪》“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汉 郑玄 注:“还车而立,以俟其去。” 孔颖达 疏:“君子下行,则僕后下,更还车而立,待君子去后,乃敢自安。”
《骈字类编》:双车(双车)
宋史兵志见十棹下
《漢語大詞典》:迎车(迎車)
指迎娶之车。《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年十七, 裴方明 为子求婚,酬许已定,后梦见先有迎车至,犹如常家迎法,后不肯去;次有迎至,龙旂豹尾,有异於常,后喜而从之。”
分類:迎娶
《漢語大詞典》:车渠(車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