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车迹(車跡)
见“ 车跡 ”。
亦作“车蹟”。 车轮的痕迹。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接舆妻:“门外车跡何其深也。”世说新语·栖逸“ 阮步兵 啸,闻数百步”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阮籍 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跡所穷,輒慟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作“车迹”。
《漢語大詞典》:辕辙(轅轍)
车迹。 清 曹寅 《赵北口》诗:“回身感旅宦,辕辙何时休。”
分類:车迹
《漢語大詞典》:车踪(車蹤)
车迹。 金 元好问 《虞坂行》:“ 虞坂 盘盘上青石,石上车踪深一尺。”
分類:车迹
《國語辭典》:削迹(削跡)  拼音:xuè jī
隐藏起来,消声匿迹。《庄子。渔父》:「丘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列子。杨朱》:「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漢語大詞典》:途辙(途轍)
(1).路上之车迹。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那知微笑已成途辙,纵使默然,未免风波。”
(2).喻行事所遵循的途径或方向。 康有为 《〈礼运注〉序》:“始循 宋 人之途辙,炯炯乎自以为得之矣,既悟 孔子 不如是之拘且隘也。”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抑知人群演进之途辙,其最大之成功,固皆在最大牺牲、最大痛苦之后。” 郭沫若 《羽书集·青年化,永远青年化》:“那种途辙和我们民族精神的动向根本相反,我们的民族自有历史以来便是反抗那种行径的。”
《國語辭典》:辙乱旗靡(轍亂旗靡)  拼音:chè luàn qí mǐ
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车辙痕迹紊乱,旗帜四处倒地。形容军队溃败的样子。《孽海花》第二五回:「陆军方面,言、鲁、马、左四路人马,在平壤和日军第一次正式开战,被日军杀得辙乱旗靡。」
《漢語大詞典》:轮裳(輪裳)
古代车上的帷裳。代指车子。亦借指车迹所至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効祉。”